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策略

2015-07-25 15:39姜杰
党政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姜杰

〔摘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改善民生为依托,用改善民生的事实和成就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联系实际等原则,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健全有力的保障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有效的利益解决机制。

〔关键词〕改善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建设;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4-0110-04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等原则,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基于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改善民生相融合,并在改善民生过程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获得人们认同与践行。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改善民生为依托

首先,以改善民生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实依托具有理论依据。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所以,满足人们吃喝等需要是获得人们对价值观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吃、喝等需要是民生的基本层面。民生主要指的是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与人们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念,要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必须以改善民生作为事实依托。换言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其前提是改善民生,只有不断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才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现实基础,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其次,以改善民生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实依托具有现实针对性。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利益得失不同而导致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多样性、复杂性的现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迫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向心力和感召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2〕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满足人们的利益为根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

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境遇

(一)“四风”问题严重污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在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党风、政风和民风。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破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其一,形式主义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形式主义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其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尖锐地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形式主义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仅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而不与具体地区,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势必不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形式主义者漠视群众意愿,追求华而不实,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乃至社会风气。若形式主义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就会苍白无力。

其二,官僚主义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多重,其中从主观上讲,某些干部没有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甚至有少数官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而官本位观念却相当浓厚,致使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这些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需求,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其危害极大。官僚主义腐蚀官员干部,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官僚主义注重人情,视规章制度而不见,任人唯亲、任人唯财,势必会影响民主法制与公平正义。

其三,享乐主义毒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气。享乐主义是一种颓废腐朽的思想,它“片面追求人的自然属性的无限满足,而泯灭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享乐主义会引发党员干部精神懈怠,意志萎靡,信念淡化,信仰动摇。享乐主义贪图享受,扭曲价值,与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不利于党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不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其四,奢靡之风销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奢靡之风腐蚀人的心灵,销蚀人的意志。奢靡之风贪图铺张浪费,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势必加剧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奢靡之风迷恋于挥霍奢侈,对群众诉求麻木不仁,势必破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引发群众心理失衡,进而影响社会正能量的汇聚和传递。

(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首先,大量民生问题的存在,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诸如食品药品安全、贫富差距拉大等民生问题,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形成制约。活生生的现实与国家倡导的价值理念的裂痕导致人们认知失调,消解着后者的生命力。

其次,大量民生问题的存在,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不仅要用科学理论论证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且要用改革发展的成就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重大成就,但还面临不少需要继续改善的民生问题,如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等。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方面会为某些社会思潮盛行提供土壤和空间,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另一方面,会扰乱人们的价值观,进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交通肇事逃逸等等,公众对此深恶痛绝,怨声载道,这已经构成培育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障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触碰价值准则底线的事件屡有发生,这一方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现实要求,彰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这些现象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负效应。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反复研究和论证,更需要从实践层面努力推进,力求在实践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根植、成长和壮大。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是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在坚持以人为本中提升价值认同度和民族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党的十八大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融入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生机和活力。

第二,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终归会变成人生如梦,人生苦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和目标,最终沉溺于现状,不思进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第三,坚持联系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区分层次和对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防止陷入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困境。

(二)加强党的建设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解决中国问题,关键在于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其一,加强思想建设。当前,党内某些党员、干部出现信仰动摇、信念式微的问题,甚至一些党员为错误的社会思潮所俘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坚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仰。否则,党就丧失了先进性和凝聚力。其二,加强作风建设,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当前党内存在比较突出的“四风”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腐败和形式主义问题,以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升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党的十八大“三个倡导”的吸引力。

(三)有力的保障机制

主要指的是制度建设。其一,健全完善民生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它植根于改善民生过程之中,有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离开了改善民生的实践活动,核心价值观就会失去生产与再生产的能力,就会变成虚无缥缈的东西。为此,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生政策的制定中,使改善民生成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强大力量。其二,法律法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理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的各个环节,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其三,将鲜活实践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近年来,基层单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如何评价基层单位创造的经验,基层单位的做法是否值得推广,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并加以推广,如何把这些鲜活经验有效地转化为相应的制度,都是今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四)科学的激励机制

主要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都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形成善有善报、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激励效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肥沃的生长土壤。在日常治理中,给正确行为以精神赞扬或物质鼓励,给错误行为以法律惩处或道德谴责,力求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有效的利益解决机制

主要指的是切中利益关注点,着力解决现实利益问题。马克思认为,追求利益是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马克思还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6〕列宁也指出,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利益牵引思想,利益决定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因此,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转化为公民理念,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说的阶段,而是要行动起来,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所取得的利益。为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利益解决机制。具体包括:其一,诉求表达机制。诉求表达是关切群众利益的第一步。伴随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趋势,要拓展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改变以往单一化形式,力求社情民意能够通过合理程序、合法渠道得以及时表达。其二,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8〕缩小人们之间利益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三,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我国权益保障机制,保障人们的合法利益,坚持以增强公平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深水区,社会转型期,建立健全权益保障尤为重要,否则,将会影响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以及对党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的理解。利益解决机制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利益解决机制中,引导人们树立公平、正义、诚信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2〕以人为本提升价值认同度一一一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Z〕.人民日报,2014-02-24.

〔3〕胡锦涛.在新近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A〕.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1.

〔4〕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2-11-1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8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7〕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06.【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