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财政支出导向与政治信任

2015-07-25 07:24游宇,张光
新产经 2015年3期
关键词:信任度财政支出合法性

改革开放以来较为单一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以及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使得我国面临日益严重的“合法性困境”。既存的有关中国政治信任的经验研究基本上是在个体的层面上探讨,作者则运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的“主观”数据与相关地方财政收支的“客观”数据,在多层次上探讨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在个体层面上,城市居民、高收入群体、互联网使用更为频繁的公众会更加不信任政治机构,而自由民主价值观较弱的负作用与传统社会价值观较强的正效应并存于大陆公众之中。在跨省层次上,我们发现地方财政的再分配支出加强公众的政治信任度,而发展性支出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共的政治信任度。

财政行为是国家行为的最好表征,将预算资金运用不仅仅是一个预算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政府财政行为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或巩固公众对执政者的支持与信任,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公共物品供给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公众的预期。经济发展本身非但不足以为政权提供合法性,甚至构成其“合法性困境”的来源之一;国家应通过提供更多的再分配公共物品和高质量的“政治公共物品”以提高公众政治信任。

猜你喜欢
信任度财政支出合法性
Westward Movement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执政合法性视阈下的全面从严治党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