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统一 贵在笃行

2015-07-28 08:03陈瑛
时事报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仁爱培育价值观

陈瑛



知行统一 贵在笃行

陈瑛

在人的价值观问题上,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中不但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原则规范(比如仁、义、礼、智、信等),要人们区分善恶是非、明确应当与不应当;更进一步,还提出要解决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行和学用问题。古代思想家们运用自发辩证法,提出“知行合一”“学用结合”的理论。一方面知行、学用相互依存,而且“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另一方面知行、学用相互促进,强调“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子语类·卷十四》)这些思想非常科学,符合唯物辩证法,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仍然得遵循这一规律。

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首先需要解决“知”的问题,也就是要通过“学”来认识和把握价值观的原则规范,分辨对错,认清是非。例如仁爱是善,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超阶级的、绝对的仁爱;我们需要提倡的仁爱是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仁爱,而对那些坚持反党反社会主义立场、破坏人民利益的人和事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不能当和稀泥的滥好人。再如民主是个好东西,我们赞成并且极力实行,但是我们需要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是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那种虚假的、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代议制民主”。对于自由、平等、公正等原则和规范也是一样,不能只看字面,而要用科学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仔细分辨它们的真假对错,达到“真知”,帮助我们形成坚定深厚的道德情感。

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更重要的是“行”和“用”,即笃行。正如古人所说,“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时依旧是所习者出。”(《颜元集·存学篇》)怎么办?“吾辈只向习行上做功夫,不可向言语、文字上着力。”(《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王次亭》)“口说不济事,要须实践”,这也就是孔老夫子讲的,看人必须“听其言而观其行”。“行”和“用”是检验“知”和“学”真假对错的标准,更是培育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在懂得价值观的是非对错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力行”,把学到的真知用到实践中,下功夫、出力气,不畏艰苦、不惧曲折,真心实意、实实在在地“用”和“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践行当代最先进、最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真抓实干。不但要不顾个人私利,不惜时间、精力,排除万难,精益求精;还要经常反省,迁善改过,敢于批判和否定自己,改掉自己的缺点错误。以忘我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现实的斗争中去,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无数的道德楷模,像焦裕禄兢兢业业,不顾重病,坚持率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王文彬信守承诺,63年守护烈士陵墓,他们的优秀品德,就是这样在长期艰苦的实践中磨砺出来的。

由知到行,再由行到知,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只有这样经过辛勤的努力,不断地循环反复,人们的正确价值观才会逐渐地巩固和发展起来。“自近及远,由粗至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效矣”。(《朱文公文集》)我们所要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个完整体系,内容非常丰富全面,一时难以完全把握,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着,对其培育和践行必须坚持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表到里,逐步地进行,力求准确全面和深入细致。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指导,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更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于价值观的认识会不断深入提高,愈来愈自觉、愈自信,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价值观作指导,我们的践行才会更加有效和有力。通过这样的坚持不懈,知行和学用的不断反复,立德树人的功效才会更加彰显,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才会更快提高,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个人的品德和人格也会不断提升,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要精心设计载体,找到实践途径。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勤、善、公、和的价值理念,号召大家立足岗位,尽责圆梦。“尽责·圆梦”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它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个人的工作职责相结合,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大家更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尽好这份责任则是我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尽责·圆梦”要求大家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尽心竭力,做到“严”和“实”。只有这样,我们的知行才能真正统一起来;也只有将知行真正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宗旨,达到和实现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对于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按照 “严”和“实”的标准,循着知行统一、学用结合的途径不断前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实现。

11月7日,聊城大学的志愿者们走进海源阁尼山书院,举办了“学礼仪 知国学”“流动国学课堂”主题系列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教授孩子们学习茶道、诵读《弟子规》,与孩子们共同书写毛笔字,感悟儒家经典,用实际行动与孩子们共同传承国学文化。

(作者为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

猜你喜欢
仁爱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