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人格形成

2015-07-28 02:01刘爱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格思维数学

刘爱霞

【摘要】在中国古代,数学叫做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一,数学便是其中的“数”。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首先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从古至今,智慧的古人从未停止对数学追逐的步伐,这一学科也变得更加系统化,随着“人文教育,文化关怀”意识观念的不断加强,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数学文化知识的教学与方法,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人格形成。因此,我们要将数学教育与人格形成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人格形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6-02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培养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指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好的开始,帮助学生接触数学,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某种情愫,不管是对数学已知的自豪,还是对数学未知的疑惑,凡要对数学有所感受,便是一个好的开始,所谓“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便是如此。在传授数学的初步阶段,我们并不是急于传授知识,而是向学生介绍数学这门科目,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活动性强的数学游戏,更可以帮助学生接触,了解数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自然地帮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学生冥冥之中对目标产生动力,也许起初的目标会有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想法,这并不是在教学认知活动中的盲从,轻率与消极,而是对数学美好的期望,在之后一步步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更加明确的目标为他们各自的目标而持之以恒的努力。

二、展示自我,培养主动型人格

主动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喜欢主动、独立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不容易被困难吓倒,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张扬个性等,在这里暂且可以理解为兴趣,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对其来源,过程以及结果感兴趣,但其前提依然是对于数学的情感,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使每一位同学先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让他们为着这份兴趣,对较为抽象的数学进行探索,充分表达自己所想从而表现自己,老师所需要做的便是引导,帮助同学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投身于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在整个过程里,教师的有力领导与学生积极主动非常重要。

1.重视兴趣与动手能力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况且,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科目,但抽象并不意味着枯燥,难于理解,这取决于教师的传授方式与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思维顺序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去观察、比较从而探索规律,再一步步地进行深化认识。老师的传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步骤,只有有一个 老师“诲人不倦”与学生“孜孜不倦”的开始,才能更加顺利进行下一步教学。

2.组织讨论,多向交流

在学习中讨论的形式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学习方式,讨论不仅能够是他们更加明确阐述自己的思路,见解,也可以让他们发现不一样的想法,进而对自己原有的四维路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改善。小方面来看,学生们用不同方式去思考,面对一道题,而从大方面来说,便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事物,一步步的形成自我人格,这对于学生的将来处事方式尤为影响。

三、自主探索,培养思考型人格

什么是思考型人格呢?也许思考型人格驾驭在小学孩子们的身上会显得过于沉重,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问为什么呢?《十万个为什么》又为何在孩子们中如此畅销?原因很简单,爱问为什么,就是在孩子身上所体现的思考型人格:独立自觉的思考身边的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思考型人格品质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思考型人格品质,只有自身去经历去感悟才能将一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

四、合作学习,培养容纳型人格

容纳型人格,表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并且相互信任、互动配合,对事不存在偏见,持有主观的态度,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与坏),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当代教学潮流中显得尤为突出。它强调合作时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积极态度,完美形成以及合作学习与容纳型人格的和谐统一。各方面的条件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通过思维起点,思维过程概括,善于组合分析,思维的结果这五个方面的运用与协调才能够充分的提高思维的灵活度。灵活性人格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与开阔性,一旦充分的拥有并很好的运用了灵活性人格,便会起到超乎想象的效果。这个方法深深的渗入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能敢于提高、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起。这样利用诱导式的方法来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更利于学生们的接受与消化,与传统的教学灌输方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起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学生的表达的同时,可以让老师很明显的观察出问题并且能够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具有时效性,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形成了各自的人格,必然会在数学学习上有很大的突破,这种突破也可能是跨越式的,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教学学习,可能在未来也会应用到其它方面,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人格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