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

2015-07-29 01:58李美希
亚太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理论课实效性

李美希

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

李美希

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的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的冲击,这种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带有某种不以思想政治教育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教师队伍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应对这种冲击和挑战的现实可行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教师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员多方位的教育,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这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努力,也需要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努力,他们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师队伍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程度和教育教学表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有很强的影响力。

二、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现实中,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一方面原因在于高校专业细化使教师对其承担的课程细化,教师对自己承担的专业课程有研究有造诣有感情,同时也容易产生排他心理,只强调本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不谈甚至淡化其他课程的重要性。由于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要远远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专业、课教师的信任和喜爱程度也要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教导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更大,这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客观存在。如果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或师生交往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流露出不屑或不重视的倾向,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效仿,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专业课教师更强调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在大环境影响下以及日趋增长的就业压力下,顺应当前大学生就业需求的无奈选择。

当前,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对专业要求的门槛较高,对思想道德的要求则仅仅设了一个没有违法乱纪底线,或者只是设置一些没有操作性的“虚”条件,这就在客观上为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和依据;专业课教师对市场现实需求的了解要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刻,部分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导致专业课教师甚至是高校领导层容易出现功利化倾向。这种功利倾向必然会在教学和师生交往中渗透给大学生,从而形成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对就业影响不大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不再被重视,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缺失。

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当前各种现实因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说服力强、感染力强的课堂教学才会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尚不能很好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知识深度不够。在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类数据的调查统计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往往是对一个省或者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状况进行总体统计,忽略了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之间的重大差别,也忽略了综合性大学和以理工为主的院校之间的重大差别,在非重点高校和以理工为主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很多非重点高校和以理工为主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不超过40%,部分非重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博士学历教师。学历层次不高严重制约了非重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而学术研究能力不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讲授出说服力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的经济环境影响下,“重理工轻社科”倾向在高考专业选择时有扩大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类本科专业招生困难,只好大量缩减招生数量或者干脆取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选择思想政治类专业往往并未出于爱好,而是出于到教育行业就业的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龄偏大、“断代”普遍,在非重点高校已经成为现实。年龄大,一方面教学经验丰富,另一方面也容易思想观念保守,教条主义严重,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真正重视的学校环境下,老教师更易形成“职业化”倾向,即把教学当作生存所需的职业,致使教学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方法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作用。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不仅仅传授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更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洗脑更不是教条,而是让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思想领域得到提升,更好地做人,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敢于做事,勇于担当。

2.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做到向学而教。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难度有多大,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有多高,一味地灌输不再适应这个时代,也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教师需要做的是向学而教,知道学生们真正想学到什么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和入心。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洪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11).

[3]杨雪英,朱凌云.论文化的多元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李美希(1990-),女,吉林长春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理论课实效性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