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晚秋黄梨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015-07-30 00:10方黎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现状分析生产

方黎

摘 要:该文简述了阜南县晚秋黄梨生产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当前晚秋黄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栽培技术、品牌建设、产业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开展技术培训、建设标准示范园、提高梨果品质等。

关键词:阜南;晚秋黄梨;生产;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63-02

近年来,阜南县围绕加快土地流转,培育特色产业为目标,通过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大力发展黄梨产业,把黄梨生产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2015年,县财政计划列支3 000万元奖补资金,扶持晚秋黄梨、蔬菜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晚秋黄梨规模种植户已发展到295户,总面积0.15万hm2,户均4.97hm2。

1 阜南县晚秋黄梨生产现状和特点

阜南晚秋黄梨种植始于2007年,经过8a的发展,晚秋黄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初具知名度和较大的美誉度,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我县农民增收探索了一条很好的路子。目前阜南晚秋黄梨生产现状和特点是:

1.1 规模经营发展迅速 2013-2014年新植梨树3.33hm2以上的118户,面积1 195.91hm2,户均10.13hm2。其中3.33~13.27hm2的45户,面积189.59hm2;6.67~13.27hm2的42户,面积368.99hm2;13.33~33.27hm2的27户,面积472.11hm2;33.33hm2以上3户,面积111.93hm2。

1.2 生产经营主体多元 全县规模种植黄梨3.33hm2以上面积1 195.91hm2,占总面积的81.5%,其中大户种植的1 005.85hm2,占总面积的68.5%,合作社种植的149.46hm2,占总面积的10.2%,家庭农场种植的40.6hm2,占总面积的2.8%。

1.3 梨树品种日趋合理 已挂果的品种大多是爱宕品种,占90%以上。为合理配置,实现黄梨品种多样化,2012后以来先后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了中梨1号、9918、华山、若光、圆黄、黄冠、晚秀、红香酥、罗莎、红茄梨等日韩梨和西洋梨等近10个名特优品种。

1.4 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2011年阜南县兴农果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晚秋黄梨被阜阳市评为“最畅销十大优质蔬菜瓜果”;2012年“蒙洼牌”富硒黄梨获淮河流域十佳特色农产品;2014年阜南县晚秋黄梨获第7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产品金奖;2014年6月13日,富硒晚秋黄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获阜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该技术集成,制定了《阜南县晚秋黄梨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的富硒黄梨,总硒含量达20~30μg/kg,是同类产品的2倍,是普通梨的10倍,提升了功能梨产业的发展。

1.5 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一般4~6a梨树产量2 000~

3 000kg/667m2,平均单价6元/kg,667m2纯收入在1~1.5万元。此外,对1~2年生的梨园,推行林下间作套种经济作物,667m2均年纯收益在4 00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果园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1.6 市场认可度有了提升 2013年9月13,在合肥农交会上种植大户李玉典培育的梨树盆景大放异彩。2013年11月11日在合肥召开的第三届硒与人体健康国际会议上,阜南的富硒晚秋黄梨受到专家的赞赏,备受与会同志的青睐。就连最早种植晚秋黄梨的河南省,他们也称晚秋黄梨是阜南人命名的,是阜南的特色。

1.7 备受领导和专家关注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多次到阜南考察黄梨生产。美国农业专家盖瑞、卢旺达农业专家拉赛耳哈嘛嘧、国家梨产业技术育种专家李秀根、省水果技术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徐义流等国内外专家先后到阜南考察指导晚秋黄梨生产。

2 当前晚秋黄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阜南县晚秋黄梨生产通过政策扶持和政府引导,每年以666.67hm2的发展速度递增,有不少农户通过种植黄梨家庭收入数倍增长,过上了小康生活。如我县2007年开始种梨的苗少金、刘瑞普等成为全县闻名的富裕户。但随着面积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足和问题也随之暴露,主要表现在:

2.1 生产技术缺乏 一方面,梨树栽培不像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我县种植那么普遍,且又自古到今每年都在种植,农民可以耳闻目睹的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另一方面,梨树是多年生作物且产量较高,需要有长期保持树体健壮生长的理念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梨果。但在我县众多的种植户中,能够熟练掌握黄梨栽培技术的种植户不到5%。在县、乡两级的农技人员中,学习果树专业的只有2人,在全县整个农技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在118个3.33hm2以上的种植大户中,只有1户聘请了技术员,而且还是兼职。

2.2 重间作轻养树 全县0.15万hm2梨园中,118户3.33hm2以上规模种植户,都是通过土地流转按700~1 200元/667m2不等的价格从农民手中租赁过来的,每1户的生产投入和土地租赁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开支,有的大户是用自己的其它方面资金挪动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从银行或从亲戚朋友处借贷过来的。为提高耕地产出,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一些收益来弥补资金的缺口,全县0.15万hm2梨园基本上都间作套种了其它农作物。且有的梨园套种棉花、玉米等高秆作物,有的在间作套种时不给梨树留清耕带,导致间作套种后不仅没有收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梨树的正常生长,给以后的梨园管理带来了困难。

2.3 重面积轻销售 2013年之前,我县梨树面积不到20hm2,由于面积小、总产量少,因此产出的梨果销售畅、价格好,甚至供不应求,表现为种梨收益较高,较早种植的梨园效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10倍。有些大户看到种梨有利可图,盲目大面积发展。其中,3.33hm2以上的大户中最多的1户种了50.2hm2,而且是一个品种,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生产、采收、贮藏等集中,更严重的是集中上市,必将给销售带来困难,甚至出现滞销、价跌现象,不利于黄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4 重产量轻质量 由于缺乏技术、不懂管理,多数种植户在施肥上只施用化肥不施有机肥、在整形修剪上只知短截不知缓放;在病虫草害防治上只知治而不知防、在花果管理上只知留而不知疏等,造成想要产量没有产量,或者是有点产量而质量不高,梨果商品性能差,优质果率低。一般晚秋黄梨优质果形扁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Vc含量≥7.78mg/100g。而目前阜南晚秋黄梨不规则果形比例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Vc含量≤7 mg/100g,没有市场竟争力。

2.5 产业链条不完整 根据目前我县梨树种植的树龄推算,2015年晚秋黄梨将有0.1万hm2进入结果期,其中有近0.05万hm2可达3 000kg/667m2以上,预计2015年晚秋黄梨总产将达3 500万kg。但目前在市场还没有打开之前,不仅及时销售有问题,而且我县没有果品贮藏库,更没有保鲜库和加工设备等产业链条。

3 发展对策

针对晚秋黄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稳步发展的情况下,晚秋黄梨要向着依靠科技、提高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的方向发展

3.1 开展技术培训 由政府牵头组织,邀请农业院校、科研机构、果树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有关果树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对果农定期开展黄梨栽培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果农的栽培技术水平。同时,组织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或种植大户到有关农业院校进修学习果树专业知识,培育地方果树专业人才,构建果树专业技术指导、服务队伍,为全县果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 建设标准示范园 对有一定经验和积级性比较高的大户或家庭果园场,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的引导支持,鼓励黄梨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建设。把示范园建成黄梨标准化栽培教学基地、展示窗口,让全县果农跟着学、学着干,辐射带动全县梨园种植水平的快速提高。

3.3 提高梨果品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梨果的需求特别是高档梨果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劣质产品、低档产品和没竟争力产品将会越来越没有市场。要通过标准化栽培,切实加强梨园管理,确保产量合理、质量达优。尤其要大力推广富硒栽培技术,注重富硒梨等功能保健梨的开发。

3.4 提升品牌影响力 目前我县晚秋黄梨已登记注册了3个梨果品牌,但品牌知名度仍然较小,市场影响力较弱。今后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告和各类农交会等多种形势,加大阜南晚秋黄梨宣传力度,强化品牌促销,使阜南晚秋黄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走进千家万户。

3.5 延伸梨产业链条 要强化产销衔接,注重产后加工,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适度规模发展的同时,要特别在产后服务方面下功夫。抓好梨果销售、贮藏、保鲜和加工等,使梨果不仅能生产出来,而且能卖出去,卖个好价,切实解决果农种梨的后顾之忧。真正达到优质优价、丰产丰收,使阜南黄梨产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现状分析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