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2015-07-31 16:53黄东芬韦振东
当代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窦性支数窦性心

黄东芬 韦振东

老年冠心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黄东芬 韦振东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冠心病120例作为冠心病组,另外选取通气存在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结果 冠心病组29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对照组11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2组发生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异常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初始(0.15±2.06)%高于对照组(-1.46±3.03)%(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斜率(2.31±1.15)ms/RR小于对照组(5.23±3.91)ms/RR(P<0.05)。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越多,震荡初始越大,震荡斜率越小。冠心病病变支数与震荡斜率呈现负相关(r=0.611,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越严重震荡异常越严重,窦性心律震荡对老年冠心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冠心病;震荡斜率;窦性心律震荡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胸痛、发热、恶心等,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分级对临床治疗有非常现实的意义[1]。当前常采用的危险度分析包括心率变异性、T波电交替等,这些还需要进行完善,窦性心律震荡因为具有简单性、可靠性[2-3],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现整理我院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冠心病窦性心率震荡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120例作为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男68例,女52例,年龄(68.2±8.4)岁,病程(11.6±8.4)年;36例患者为稳定性心绞痛,48例患者为不稳定心绞痛,22例患者为心肌梗死,14例患者为无症状心肌缺血;48例患者为单支病变,39例患者为双支病变,33例患者为三支病变。另外选取来本院体检健康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77例,女43例,年龄(66.4±9.1)岁,病程(13.4±8.1)年。排除标准:病史不全患者、体检资料不全患者、糖尿病患者、电解质紊乱患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冠心病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测,采用MGY-HT分析系统自动记录数据,选择基线平稳,去除掉心房干扰,检测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在计算中[4]初始震荡小于0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窦性心率正常,初始震荡大于0表示异常,震荡斜率大于2.5 ms/R-R表示正常,震荡斜率小于2.5 ms/R-R表示窦性心律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震荡斜率阳性率比较 冠心病组53例患者震荡初始异常,38例患者震荡斜率异常,对照组25例患者震荡初始异常,15例患者震荡斜率异常,2组患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29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对照组11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窦性震荡相关参数的比较 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窦性震荡之间相关参数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初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斜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窦性震荡相关参数的比较(n=120,x±s)

2.3 冠心病不同病变窦性震荡相关参数比较 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越多,震荡初始越大,震荡斜率越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病变支数与震荡斜率呈现负相关(r=0.611,P<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组不同病变窦性震荡相关参数比较(x±s)

3 讨论

窦性心律震荡是检测心肌梗死高危患者的新型方法,能够反映患者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5-6],临床研究发现窦性心律震荡与室性期收缩的直接作用有关,是评价冠性病危险度的重要技术,能够很好的预测心源性猝死,是独立敏感的指标[7-8],研究老年冠心病病人窦性心律震荡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震荡初始异常或者是震荡斜率异常都可以认为是窦性心率减速,在本研究中发现,冠心病组患者53例患者震荡初始异常,38例患者震荡斜率异常,29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李云波等[5]在研究中表明冠心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震荡初始异常或者震荡斜率异常,本研究中患者出现震荡初始异常、震荡斜率同时异常概率较低,可能与患者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的震荡初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震荡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潘婷婷等[7]研究结果比较类似。这可能是因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本身有关,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导致窦性心律震荡减弱,甚至消失,也就表现为震荡初始升高,震荡斜率降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越多,震荡初始越大,震荡斜率越小。可能是因为随着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患者神经末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窦性震荡减弱,增加了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冠心病病变支数与震荡斜率呈现负相关,可能是因为室性期收缩后经动脉压力的变化引起动脉内压下降,交感中枢兴奋性升高。若是动脉内压降低,就代表保护机制完整,窦性震荡参数异常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指标。

综上所述,老年惯性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与健康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窦性心律震荡是一种心电学指标,当前关于其的测量方法以及范围等还不够完善,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1] 刘艳阳,陈军喜.窦性心率震荡评估冠心病病人预后的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23-25.

[2] 柳茵,刘维军,李琳.窦性心率震荡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4):76-78.

[3] 朱可云,陈华发,邓月娟,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1):5-6.

[4] 郭继鸿.窦性心律震荡现象[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35(2):49.

[5] 李云波.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5(13):104.

[6] 王瑞,鉏振伟,吕晓娟,等.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当代医学,2011,17(22):18-20.

[7] 潘婷婷,李郁.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T波电交替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4):272-274,283.

[8] 李爱莲.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14-14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014

广西 547000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心电科 (黄东芬 韦振东)

猜你喜欢
窦性支数窦性心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乌斯特让检验纱线支数测量更精确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