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2015-07-31 22:47
当代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硬膜外根治术胃癌

饶 军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饶 军

目的 研究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麻醉师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入院后麻醉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胃癌手术。观察2组患者疼痛程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结束后1、4、8、12h及24h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7.8±1.3)分、(7.1±0.9)分、(6.3±1.5)分、(5.2±0.4)分及(3.2±0.1)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P<0.05)。术后12h,研究组重度疼痛发生率仅为5.00%(1例);对照组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35.00%(7例),研究组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21,P=0.018)。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配合,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胃癌根治术;麻醉方式;疼痛程度;麻醉效果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目前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本研究选取40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实施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1月~2013年12月选择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患者的病症均符合2000年11月中华医学会胃癌分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男15例,女5例,年龄38~66岁,平均(41.5±2.5)岁,体质量46~73kg,平均(51.3±3.4)kg;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1~68岁,平均(43.5±2.7)岁,体质量45~74kg,平均(52.3±3.6)kg。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实施麻醉前 (1)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采取的方案;备好手术室,手术工具,以及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器械。(2)患者在经过CT扫描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迅速使用静脉穿刺技术给予患者静脉通道开放;对于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患者应该给予呼吸道清理工作,从而保证呼吸顺畅。在手术中,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状况等变化。(3)准备适量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以便手术中及时清理伤口,这样可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最后行常规皮肤消毒[2]。

1.2.2 麻醉注射 患者入院后麻醉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胃癌手术。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常规吸氧,然后采用丙泊酚5~8μg/kg、舒芬太尼0.3mg/kg,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在麻醉诱导前经第8、9胸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注入1.5%的利多卡因4mL、0.25%的罗哌卡因8mL;观察统计2组患者痛程情况。

1.3 疼痛程度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3]:(1)无痛:患者在治疗期间自我感觉没有出现任何的疼痛感,VAS评分<3分;(2)轻度疼痛:患者在治疗期间自己能感到轻微的疼痛,VAS评分在3~5分;(3)中度疼痛:患者在治疗期间自己能感觉到疼痛,常常会出现痛苦的表情,VAS评分在5~7分;(4)重度疼痛:患者在治疗期间自己能感觉到剧烈的疼痛,VAS评分>7分。

1.4 统计学方法[4]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相应的麻醉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统计情况:无痛14例,轻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2例,重度疼痛1例;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统计情况:无痛6例,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7例,研究组重度疼痛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结束后1、4、8、12及24h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结束后1、4、8、12 及24 h 疼痛程度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其发生原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环境、饮食结构、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5]。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数量约占世界新发胃癌患者数量42%,由于发病早期多数患者并无典型临床表现,因此为及时诊断及积极治疗造成一定困难,将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环境、结构不断变化,胃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7],目前临床仍以根治性手术为胃癌首选治疗方法,麻醉配合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及患者疗效的关键因素。以往实施胃癌根治手术时常采用单一全身麻醉,此举虽可获得一定麻醉效果,但术后患者大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疼痛,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进步,硬膜外麻醉是新型临床麻醉方式,其特点为麻醉效果满意、药物使用量较少、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已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显示,对胃癌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可达到机体双向阻断效果,降低了术中儿茶酚胺释放量,增加容量血及扩张阻力血管,最终达到稳定循环系统、获得更为满意麻醉效果的目的[8]。研究表明[9],胃癌患者术中给予复合麻醉配合,其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本组40例胃癌患者中,研究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实施胃癌手术,术后严重疼痛仅发生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严重疼痛发生7例(P<0.05),且研究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8、12及24h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胃癌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其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与张剑[10]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胃癌根治术中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配合,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1] 李宝洲,刘录城,林健,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5):66-67.

[2] 陈粤,杨向辉,吴霭青.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6):123-124.

[3] 潘文娟.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胃癌手术麻醉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4,20(3):137-138.

[4] 戴礼鹏.浅谈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相关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4,20(3):296-298.

[5] Hashiguchi N,Shiozaki T,Ogura H,et al.Mild hypothermia reduces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60 in leukocytes from severely headinjured patients[J].J Trauma,2010,55(6):1054-1060.

[6] 谢力,刘洁.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34 例麻醉效果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72-1173.

[7] 吴一泉,金周晟,刘启敏.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J].中华麻醉医学,2012,32(1):74-77.

[8] 高凯霞,赵变歌.疼痛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285-286.

[9] Keita H,Tubach F,Maalouli J,et al.Age-adapted morphine titration produces equivalent analgesia and adverse effects in younger and older patients[J].Eur J Anaesthesiol,2014,25(5):352-356.

[10] 张剑.胃癌根治术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缩短拔管时间的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2,21(8):998-99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30

江西 344000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饶军)

猜你喜欢
硬膜外根治术胃癌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