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分析

2015-07-31 22:47晏海平
当代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薄层肺部支气管

晏海平

薄层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分析

晏海平

目的 探讨薄层CT在肺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诊断,实验组采用薄层CT诊断,比较2组诊断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95.0%患者诊断后得到确诊,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95.0%患者对诊断结果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薄层CT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诊断方法,它属于CT的一种,采用薄层CT对肺部疾病进行诊断效果理想,确诊率较高,诊断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薄层CT;肺部疾病;诊断;临床效果

CT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能够对肺部疾病等进行明确的诊断。而常规CT一般扫描8~10mm层厚,这种CT也能够对肺部疾病如肺癌、肺炎、支气管扩张炎、间质性肺部疾病等进行诊断,但是确诊率不高,部分患者需要辅助其他手段联合诊断,如纤维支气管镜、磁共振等,容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而薄层CT是在普通C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扫描厚度在1.5~5mm,与普通CT相比精度更高,分辨率更强,能够分辨出细小组织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薄层CT在肺部疾病诊断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探讨薄层CT在肺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本研究对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来江苏灌云县中医院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n=40)。实验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59.3±1.2)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6.7±0.8)岁。2组患者对其诊断方案等具有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指标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断,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听,询问患者相关病史、临床症状等,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可让其做进行胸片或常规CT检查等。实验组采用薄层CT诊断,方法如下:检查过程中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侧卧姿势等,并且让患者双手向上抬,或充分包头,这样能够充分展开肋间。实验中采用Geprospeed螺旋CT对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扫描参数设置如下:扫描参数:层厚5mm,螺距1,管电压控制在120kV,管电流为80mA,矩阵512×512;参数设置后从患者肺尖到肺底进行薄层扫描,检查是若发现病变较小则用2mm层厚对病变部位重扫并用系统软件进行重建以确诊[1]。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经本科2名或以上中高级职称医师读片与临床最终诊断比对。(1)有效:明确诊断或可能性较大的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相同;(2)好转:可能性较小的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相同;(3)无效: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不同。有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中95.0%患者诊断后得到确诊,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95.0%患者对诊断结果等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诊断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诊断时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对于肺部疾病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主要以胸片、普通CT等为主,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诊断,但是其诊断效果不理想,误诊或漏诊率较高。近年来,薄层CT在肺部疾病诊断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2]。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中95.0%患者诊断效果理想,患者得到确诊,显著高于对照组(85.0%)(P<0.05);实验组中95.0%患者对诊断结果总体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3-5]。此外,临床上通过薄层CT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这种诊断方法分辨率相对较高,对微小的病变部位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地显示肿块等病变部位的微细结构,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确定患者是否能够进行穿刺检查,CT定位肺穿刺能够极大提高临床诊断率,同时该方法较为安全[6-7],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3.1 薄层CT对肺部结构的显示 薄层CT属于CT的一种,但是其确诊率更好、分辨率更强,通过薄层CT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肺部结构。如在5mm层厚的CT上医护人员能够看见患者67%左右的血管,并且有时甚至能够看见第8分级小血管。利用薄层CT能够清晰地看见患者肺部动脉略细、锐角分支等,并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出患者肺部的结构[6]。同时,利用薄层CT还能够看清患者支气管,叶间裂等组织,可以发现较小的病灶组织,帮助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3.2 薄层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

3.2.1 薄层CT对肺癌的诊断 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理想的诊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诊断但是误诊或漏诊率较高,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3-5]。临床上,采用薄层CT对肺癌进行诊断具有以下优点:(1)薄层CT能够客观的显示直径大约在3mm大小的肿瘤,这是普通CT经常漏诊或误诊的。采用1.5mm层进行CT扫描,即使2mm直径微小病灶也能够得到诊断,十分适合早期肺癌诊断。(2)通过薄层CT能够标记血管、支气管等部位,对肺部病灶位置进行诊断,能够为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或活检等提供依据。

3.2.2 薄层CT支气管扩张症诊断 薄层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8%、100%和98.3%,可作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检查方法[8-9],这种诊断方法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具有非损伤性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诊断时患者并没出现不良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P<0.05)。

3.2.3 薄层CT对其他肺部疾病的诊断 薄层CT除对上述疾病诊断外,还能够有效地对其他肺部菌类疾病进行诊断。临床上,患者通过进行薄层CT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肺部曲菌,诊断出患者体内曲菌球的数目、部位、病灶大小等,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此外,肺部疾病患者通过薄层CT还能更进一步了解肺气肿的范围、疾病的发展程度,及时发现微小病灶,并对蜂窝样结构和肺气肿作鉴别[6]。而且,薄层CT对淋巴瘤、节段性肺炎等疾病均具有较高的确诊临床。综上所述,薄层CT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诊断方法,采用薄层CT对肺部疾病进诊断效果理想,确诊率较高,诊断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1] 黄昊,王亚非,单秀红,等.肺叶间裂变异的64层MSCT多平面重组图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1):45-49.

[2] 刘建东,廖强,李建国.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 CT 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94-97.

[3] 杨丽娟,郑玄中,邢景才.X线胸片与CT、HRCT对矽肺及其合并症诊断的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12(1):19-21.

[4] 马黎明,田嘉禾,杨小丰,等.18F-FDG和18F-FLT PET/CT诊断肺结节影响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1):19-21.

[5] 田嘉禾,杨小丰,陈萍,等.肺结节18F-FDG和18F-FLT PET/ CT鉴别诊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4):241-245.

[6] 李军,郑智,潘铁成,等.肺部肉芽肿性炎症的PET/CT特点[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3):1649-1651.

[7] 杨维春,李世芳.CT定位肺穿刺 9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5):92-93.

[8] 孙燕新,夏黎明.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10-111.

[9] 熊明辉,王东,宋云龙,等.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2):99-1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40

江苏 222200 江苏灌云县中医院(晏海平)

猜你喜欢
薄层肺部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维药芹菜根的薄层鉴别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芪参清幽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