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15-07-31 22:47钟建荣俞志茹罗建华邱欣良吕志强娄长礼罗序森
当代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获得性病死率功能障碍

钟建荣 俞志茹 罗建华 邱欣良 吕志强 娄长礼 罗序森

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钟建荣 俞志茹 罗建华 邱欣良 吕志强 娄长礼 罗序森

目的 探讨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ICU住院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吞咽功能障碍分为有吞咽障碍组(57例)和无吞咽障碍组(63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重新插管及死亡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吞咽障碍组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为(20.5±2.3)d,无吞咽障碍组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4.5±2.3)d,有吞咽障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4,P<0.05)。有吞咽障碍组患者重新插管率为25(43.86%),病死率为9(15.79%),无吞咽障碍组患者重新插管率为10(15.87%),病死率为1(1.5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可延长患者ICU住院时间,增加重新插管率及病死率,临床应积极给予相应的治疗护理康复措施,以降低患者重新插管率及病死率。

吞咽功能障碍;ICU;获得性

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和误吸,目前国内ICU关于重症患者胃食管返流、误吸及相关肺炎的报道研究较多,但系统性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研究则很少[1]。为初步探讨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特选取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120例,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长期鼻饲,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2~85岁,平均(60.3±3.4)岁。根据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经饮水试验、透视下吞咽试验、纤维内镜下吞咽试验筛查诊断后,将120例患者分为有吞咽障碍组(57例)和无吞咽障碍组(63例)。

1.2 方法 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重新插管情况及死亡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2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吞咽障碍组≥80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 例数性别 年龄男 女 <6 0岁 6 0~7 9岁 ≥8 0岁有吞咽障碍组 5 7 3 5(6 1 . 4 0)1 4(2 4 . 5 6)无吞咽障碍组 6 3 3 7(5 8 . 7 3)2 2(3 8 . 6 0)2 2(3 8 . 6 0)2 1(3 6 . 8 4)(9 . 5 2)χ2值 1 . 5 8 2 3 . 8 5 P值 >0 . 0 5 <0 . 0 5 2 6(4 1 . 2 7)2 9(4 6 . 0 3)2 8(4 4 . 4 4)6

2.2 2组ICU住院时间比较 有吞咽障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14~42d,平均(20.5±2.3)d;无吞咽障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8~36d,平均(14.5±2.3)d,有吞咽障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4,P<0.05)。

2.3 2组重新插管及死亡情况 有吞咽障碍组患者重新插管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重新插管及死亡情况 [n(%)]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包括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和误吸,临床主要表现为双唇不完全闭合、面颊肌张力降低、吞咽反射启动延迟、喉头上抬不良及舌头运动范围小等。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有肿瘤、术后、炎症、甲状腺肿、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纵隔内病变等引起的器质性吞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末梢神经障碍、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肌力低下等引起的功能性吞咽障碍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管留置、药物等引起的吞咽障碍。其中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可限制患者喉上抬,同时气管切开后可导致呼吸气流不能达到上部,无法咳出唾液和食物块,影响到吞咽。长期留置鼻饲管也可使咽部受压,刺激唾液、痰增多,妨碍吞咽运动,夜间可引起胃食管逆流。由于ICU患者多需行气管插管,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易发生吞咽功能障碍,长时间吞咽功能障碍可导致营养不良、脱水、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可增加3倍,误吸发生率可增加11倍[2],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因此,对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进行观察研究十分必要。

本研究对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与无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与性别无关;有研究发现,年龄是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越大则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越高[3-4],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吞咽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80岁)比例明显高于无吞咽功能障碍着(P<0.05),提示年龄与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关系,这与随着年龄的增大,咽喉部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有关。

吞咽功能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未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相比,发生吞咽功能障的患者ICU住院时间更长(P<0.05),重新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更高(P<0.05),因此临床中必须重视ICU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及早介入,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是吞咽障碍治疗中常用的手段[5]。陶静等[6]研究发现,采用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长期鼻饲患者的吞咽功能;也有研究发现,加强摄食管理,对于改善老年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着良好的作用[7]。刘璐[8]采用饮食指导加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可延长ICU住院时间,增加患者重新插管率及病死率,因此临床中需重点加强对ICU老年患者的护理,通过改进食物质的性状、进食体位及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ICU患者重新插管率及病死率。

[1] 侯小兵,王海箭,李文凤,等.中西医综合治疗置留气管插管的吞咽障碍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5):421-423.

[2] 王相明,张月辉,詹成,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1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6-7.

[3] 张月辉,王相明,朱晨,等.影响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的因素[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4):338-340.

[4] 郝桂华,于帮旭,孙运波,等.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89-891.

[5] 杨华.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81-82.

[6] 陶静,杨丽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长期鼻饲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476-477.

[7] 孙丽凯,杨剑霞.吞咽功能评估障碍老年患者实施摄食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55-557.

[8] 刘璐.喂食指导与吞咽功能训练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20):129-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52

江西 342400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钟建荣 俞志茹 罗建华 邱欣良 吕志强 娄长礼 罗序森)

猜你喜欢
获得性病死率功能障碍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差异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