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

2015-07-31 22:47杨俊萍
当代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家属

杨俊萍 郑 英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

杨俊萍 郑 英

目的 探究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107例患儿及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患儿家属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观察2种方法对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在接受个性化教育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SAS评分平均为(53.5±9.8)分,SDS评分平均(53.3±8.8)分,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儿家属2项评分无显著变化,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家属焦虑及抑郁情绪,便于患儿家属在照顾好患儿的同时保持乐观良好的积极心态,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个性化健康教育;患儿家属;焦虑;抑郁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心肌间炎症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变,多数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无力、胸闷、呼吸急促等[1]。当幼儿出现病毒性心肌炎时,本身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脏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同时家属在照顾患儿时,担心患儿身体健康,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2]。本研究选取10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家属,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07例患儿及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家属主要为父母;(3)家属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能力;(4)患儿家庭内无其他需要照顾的患者。患儿中男63例,女44例,年龄1~14岁;患儿家属107名,其中男35名,女72名,年龄22~63岁;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表现,家属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在36~73分之间,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在42~70分之间。将患儿和家属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共55例,男30例,女25例;家属中男13名,女42名,平均年龄(35.2±4.3)岁,家属中小学9名,初中文凭8名,中专生12名,大专生14名,本科及以上12名;家属平均月收入(3582.3±433.5)元,家属SAS平均得分(56.2±9.5)分,SDS平均得分(58.6±9.3)分。对照组患儿52例,男33例,女19例;家属中男22名,女30名,平均年龄(34.8±4.7)岁,家属文化程度在小学有7名,初中7名,中专生11名,大专生9名,本科及以上18名;家属平均月收入(3394.1±449.7)元;家属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55.6±8.9)分,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56.8±9.4)分。2组家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SAS和SDS得分等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家属学习常规护理要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家属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指导: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知识。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对患者家属疑虑进行详细、周到的解释,可采用讲解幻灯片、播放视频和发放手册等多种方式进行。告知家属通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后大多是可以痊愈的,让患儿及家属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护理指导:病房内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患儿多卧床休息,保证睡眠。选择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进食,避免刺激大的食物,禁烟禁酒,注意低盐饮食,少钠可以减轻体内水肿,同时家属也需要充分休息。(3)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认真解答家属疑问,多与家属沟通,鼓励患儿与疾病做斗争,积极配合治疗,用治愈的病例鼓励家属。家属出现焦虑、抑郁的,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家属放松。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和SDS对家属评分。SAS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SDS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72分以上为重度[4]。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在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家属2项评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儿家属实验前后SAS和SDS得分比较(x±s)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部或者整个心脏发生的急慢性炎症病变,多数可以痊愈,极少数出现急性心衰竭,严重心律不齐或心源性休克造成患者死亡[5-6]。家属在照顾患儿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一般是由于家属对该病了解过少、自身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造成的。家属承受过大的压力,在照顾过程中容易走神、精神恍惚,造成与医护人员配合不当而影响患儿疗效[7-8]。因此,为使患儿更快恢复健康,需要及时关注家属的情绪变化,做好沟通指导工作。

为减轻患儿家属焦虑和抑郁,本研究制定了个性化健康教育来帮助家属照料患儿,分成学习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家属组和常规护理教育的家属组,结果显示,实验前,2组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多数表现为中度焦虑和抑郁;实验后,2组家属自我评定量表平均得分均有下降,且学习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家属组下降较为显著(P<0.05),而常规护理的家属组中,虽然焦虑抑郁自我评定量表得分与实验前相比较有下降,但达不到减轻抑郁焦虑程度的效果,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家属焦虑抑郁,便于患者家属在照顾好患儿的同时保持乐观良好的积极心态,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裴丽,张军平.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0):795-797.

[2] 王可,史晓飞,董平栓,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理不良情绪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29-2230,2232.

[3] 何丽英,刘恩君.焦虑自评量表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33-1935.

[4] 单岩,史小艳,张振香,等.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5):33-34.

[5] 孙景辉,翟淑波.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7):607-612.

[6] 路标.30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4):36.

[7] 张军平,吕仕超,朱亚萍,等.病毒性心肌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9):747-750.

[8] 邓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88-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77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儿科 (杨俊萍 郑英)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