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2015-07-31 22:47
当代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周 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周 娜

目的 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4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遵循随机原则,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观察2组产妇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193.55±20.73)mL、产后24h出血量(259.57±43.84)mL、产后24h Hb下降值(7.98±0.68)g/L显著低于对照组(329.46±35.87)mL、(446.75±55.58)mL、(12.84±2.8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胸闷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约占产科出血的30%[1],成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文献表明[2],产后出血占分娩总数的2%~11%。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宫缩乏力、巨大胎儿、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因此,对于产后出血必须采取及时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确保分娩安全。为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本文选择有产后出血倾向产妇84例进行研究,分别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2)。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73±2.85)岁。孕周32~44周,平均孕周(38.86±2.59)周。其中宫缩乏力17例、羊水过多10例、前置胎盘8例、巨大儿5例、多胎妊娠2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80±2.91)岁。孕周31~43周,平均孕周(38.11±2.05)。其中宫缩乏力16例、羊水过多10例、前置胎盘7例、巨大儿6例、多胎妊娠3例。2组产妇年龄、孕周以及产后出血因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产妇均实施新式剖宫产手术,打开子宫下段,将羊水吸净,胎儿娩出后立即向宫壁内注射药物。对照组产妇皮下注射20U缩宫素,静脉滴注缩宫素10U。观察组产妇进行肌肉皮下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法玛西亚普强公司,09JAU)。

1.3 观察项目 分析产妇产后2h出血量、24h出血量,产后2h出血≥500mL为产后出血。出血量应用称重法计算,公式[3]:出血量=纸重(g)/1.05,分析记录计算产后2h、产后24h的出血总量。统计2组产妇呕吐、恶心、腹泻、胸闷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出血量、产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24h Hb下降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产后2 4 h出血量( m L )组别 例数 产后2 h出血量( m L )产后2 4 h H b下降值( g / L )对照组 4 2 3 2 9 . 4 6 ± 3 5 . 8 7 4 4 6 . 7 5 ± 5 5 . 5 8 1 2 . 8 4 ± 2 . 8 8观察组 4 2 1 9 3 . 5 5 ± 2 0 . 7 3a 2 5 9 . 5 7 ± 4 3 . 8 4a 7 . 9 8 ± 0 . 6 8a

2.2 对比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h内阴道出血≥400mL或24h内出血500mL[4]。由于产妇妊娠时子宫血供丰富,胎盘剥离面积较广泛,将会开放血窦。产后出血紧急,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将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出血,可能需要切除子宫才能确保产妇生命安全,否则将导致产妇死亡。可见,产后出血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及时的预防、诊断、治疗措施,才能确保较高的抢救成功率,充分改善产妇预后情况。

原发或继发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在胎儿娩出后采取常规快速静脉点滴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缩宫素半衰期短[5],且缩宫素仅能刺激子宫上段收缩,对下段效果比较微弱。因此,缩宫素难以对产后出血进行快速、持久的控制。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用机制为[6]:增加细胞内Ca2+含量;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效减少cAMP生成,抑制肌质网膜蛋白磷酸化,提高细胞浆内Ca2+浓度,促使肌原纤维收缩;对缝隙连接形成产生刺激作用,使平滑肌处于收缩状态。因此,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增强子宫收缩,产生良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相关文献表明,给予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97%患者用量为250~500μg,有效率达94%。该药使用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可很好地改善产妇的预后。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 24h出血量、产后 24h Hb下降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可以有效的减少出血量和Hb值[7]。产妇妊娠时子宫肌细胞肥大,胞浆释放大量收缩活性蛋白。前列腺素与具有收缩活性的蛋白结合后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压迫血管止血,并通过黏性变形形成凝血块从而堵塞出血的血管,止血效果良好。另外,观察组产妇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胸闷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产妇耐受性较好。此研究结果与蒋素玲[8]等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产后出血临床预防中,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孕产妇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1] 陈金英,雷伟丽,马小霞,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3(15):142-143.

[2] 唐文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1,7(17):818-820.

[3] 张紫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125-126.

[4] 劳永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9):4-5.

[5] 冯可几,杨桂华.米索前列醇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0(26):38-40.

[6] 王志梅,武建利,李玥华,等.高危孕产妇剖宫产术中不同时间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其出血量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4,4(8):336-338.

[7] 李力,易萍.产后出血及临床救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 27(2):99-100.

[8] 蒋素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38-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98

湖南 415000 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 (周娜)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