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双轨”并驾齐驱创新高职发展模式

2015-07-31 11:51赖俊辰陈冬杏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广东校企办学

赖俊辰 陈冬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教会议上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市场需求已经开始更加看重产品的质量,要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下,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用市场的标准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用经营的战略推进高职院校创新转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东邮院)作为我省唯一的一所通信类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紧跟行业发展培养人才,并在通信行业改革重组中转型创新,以市场为导向,践行校企一体化办学之路,实施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驾齐驱的“双驱双轨”制发展战略,用经营的理念、创新的管理推动了学院的发展壮大。办学66年,广东邮院培养了4万多名通信英才,毕业生好用、顶用、管用,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社会服务能力突出,2000-2014年累计培训服务量突破400万人日,为我省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广东邮院创新的办学模式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构建我省经济发展新战略“新业态”下的“新职教”提供了丰富案例。

理念创新 定位明确

一、价值观与愿景独树一帜

广东邮院在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树立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愿景及发展定位。该院以“培养通信英才,提升企业价值,服务终身教育”为使命,坚持“上善若水,下自成蹊”的价值观,坚持“做专做优学历教育,做大做强在职培训”的办学发展定位,做专做优学历教育,指以“互联网+通信”为龙头,建设信息通信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培养“执行力强、敬业度高、精技术技能、善学习沟通”的通信英才,以“铸特色,创品牌”为驱动,打造信息通信领域特色高职教育品牌;做大做强在职培训,旨在职培训服务规模扩大,培训业界口碑好,整合策划能力强,市场营销能力强,实施服务能力强,培训信息化程度高,培训运行体系优。

广东邮院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步伐,根据信息通信1G到4G的发展进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服务社会。该院倡导和践行终身教育理念,构建贯通职前职后(即从学生、新员工到在职人员)学习提升的平台,努力成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先行者、高职院校在职培训的排头兵,成为全国一流的教育培训供应商和服务商。

二、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特色鲜明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有两大职能:创新和营销。广东邮院校企管理机制独树一帜,创新意识突出,市场特色鲜明。在广东邮院,领导班子成员是院长又是企业的总经理,不仅具备有现代职教办学理念,又具备有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眼光,以市场为导向,教育培训为经营的主业,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终身教育为已任,强化服务营销,着力提升教职员工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服务学生、服务客户。

校企一体 双轮双轨

广东邮院属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央企)举办,接受政企双重管理,按教育规律办学、按公司化管理、按企业化运行,革除了高校传统管理的弊端,建立了企业化管理下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 管理机制体制灵活,经营管理模式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唯一性。广东邮院双轮驱动的办学模式、动态化岗位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与绩效分配体系、风险管控体系完善健全,IS0质量认证管理体系高效规范,较好地支撑了广东邮院的建设发展。

一、“双轮驱动”独具特色

广东邮院紧跟通信行业的改革而创新办学模式,走“双轮驱动”的特色发展之路。“双轮”一是学历教育,二是指在职培训;“驱动”是指以学历教育为办学基础,以开展在职培训为支撑,学历教育促进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反哺学历教育,两个板块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广东邮院的学历教育以工科为主,设有移动通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经济管理四个系八个专业,在校生3000多人。在职培训立足行业,面向社会,跟随着通信从1G到4G产业的升级及时调整教育培训服务方向,开展包括企业内训、公开课、体验式培训、认证培训、名家讲坛、新员工培训等多元化培训项目,在职培训专设市场部门精耕细作客户群,通过整合各种名师、教育机构等社会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借月生辉”,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

二、“双轨运作”成效显著

广东邮院办学管理打破了一般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引入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创新高校管理方式,激发办学活力,“双轨运作”成效显著。双轨,一指按高校办学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遵循教育规律;一指运营管理遵循市场规则,倡导以价值创造为引领,“价值”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体现教职员工的职业价值及贡献度;二是提升经营价值,以客户需求为引领挖潜产品价值,三是树立办学品牌,扩大办学影响力,实现特色高职院校发展目标。

为适应市场运营的需求,广东邮院注重层级管理及跨界合作,推行项目式工作机制,成立项目组开展专项工作,促进跨部门、跨岗位协同合作,增强凝聚力,工作效率与效果突显。

1.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灵活创新

广东邮院人力资源管理推行以“目标管理”为特征的KPI指标考核体系。根据年度总体目标设置了各部门年度、季度、月度的运营指标、管理指标、重点工作、日常管理等KPI指标,强化过程管理,实行月、季、年的完成任务情况的对标评估和结果反馈。部门以及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在绩效分配、岗位晋升、年度评优、专项奖励、外派培训等各个方面,这种市场化的绩效管理与绩效分配体系高效运作,有力地支撑了学院的建设发展。

广东邮院创新“划小单元”组织模式。灵活采用划小经营单元、工作室、项目组等工作组织模式,重点解决重点项目、关键任务、专项工作的人力资源整合,以此探索建立薪酬“激励特区”,打破资历、打破岗位,重业绩,重成果,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积极性。

广东邮院创新岗位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划分为教学科研、项目管理、市场营销、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综合管控等岗位序列,建立岗位任职资体系,让“专者先,能者上”,有效破除用人“硬指标”壁垒。并采用聘任、轮岗、竞岗、交流等方式动态调整岗位,促进人员跨界合作。

2. 全面预算与风险管控机制完善高效

广东邮院引入企业预算管理思路,梳理财务管理各要素,构建了全面预算管理模型。按部门和项目分解财务指标,财务预算考核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了预算编制下达、预算调整、预算外支出管理和预算反馈制度,实行全员、全方位、全程的动态预算管理机制。

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

广东邮院以教学为中心,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围绕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紧跟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广东邮院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制度,引进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运用ISO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执行体系文件,层层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到“有章必行、违章必究,有据可溯、持续改进”,确保广东邮院教学工作组织有序、平稳运行。

2001年,广东邮院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的质量评审认证,社会服务板块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教育培训业务板块已构建了涵盖新开课程、课程设置、教师授课、班务管理、课室环境、餐厅服务、客房服务等8个方面的质量评价指标,以及由28个管理程序构成的、覆盖社会服务各环节的制度规范体系,确保教学培训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客户满意度。

市场导向 校企融合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工作,是按需培养人才、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途径,校企联合办学有利于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是学校,用人标准由学校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还停留在职业院校“一厢情愿”层面上这一困境,广东邮院大胆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有效地提升校企合作的黏合力,促进产学的深度融合。广东邮院成立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和校企合作部,深化校企合作,牵头组建“广东通信职教集团”、“中国通信职教联盟”,成为进一步创新办学机制的新引擎。

一、职业人才校企共育

广东邮院人才培养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人才培养标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优化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有效推进了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企业调研、专业定位、方案制定、专家论证、方案调整、企业审定、学校实施、方案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广东邮院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3+2”、“2+1”、“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广东南建、广州电信设计、中数通等多家通信公司开展了订单合作培养。同时,借助对接企业在职培训的新员工入职课程、基层岗位系列课程、中层岗位系列课程、高层管理系列课程,用掌握的市场和企业所需人才标准的第一手信息,动态调整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标准,从专业设置、综合素养、实践实训、岗位技能等多维度培养打造符合市场企业所需的人才产品,校企无缝对接,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二、重点专业校企共建

广东邮院建立了通信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以点带面,以特色专业辐射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重视对传统专业、优(下转第123页)(上接第8页)势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力度,加强特色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有机融合职业证书、企业岗位技能认证、企业在职培训内容,并通过及时移植优秀培训课程,使专业课程紧跟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大增强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与产业行业的结合度。

为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对接,广东邮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并指导专业建设。如以通信系为例,广东邮院与南建公司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南建公司高级业务经理作为该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指导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并参与专业基本建设和相关的教学环节,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人才。2010年,广东邮院通信系根据光纤到户的通信发展需求, 成功开发了FTTH(Fiber To The Home)系列技术培训课程,广东电信专门配套在学院内投资建成了FTTH培训安装训练基地,广东邮院依托训练基地为当年通信系的毕业生增加了FTTH安装课程,使学生们即刻掌握通信企业急需的FTTH装维技能,为毕业生创造了毕业即可上岗的条件。

三、“双师”队伍校企共培

广东邮院打造强师工程主要以建设“双重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形成学历教育讲师和职业培训的培训师之间、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双向融合。教师既是学生讲师,也是企业师傅、培训师;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企业专业人才;既是课程的设计者、传授者,也是课程的管理者。

专任教师定期到培训部门支撑工作,策划员工培训课程,提高了教师人才培养的市场化意识;专任教师寒暑假下企业实践,“随工”拜师企业的能工巧匠学习,以深谙企业管理运作流程和生产服务过程,熟悉企业的业务变化及企业对员工的能力需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使课程紧密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广东邮院还聘请通信行业的技术专家、企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专业和课程建设出谋划策。校企一体的“双师”培育体系,为广东邮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也保障了人才输出的含金量。

四、资源平台校企共享

广东邮院注重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从与企业紧密合作,到利用现代信息化的紧跟时代,有力地支撑了广东邮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广东邮院“智慧校园”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通信技术专业群实训环境,教学实训云计算平台,云存储系统,智慧校园门户PORTAL和SSO,支撑教学的生产系统试行改造、迁移入网,以及面向学生的开放云计算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在院内生活学习的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和研究支撑平台,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撑数据,同时也提高了培训客户查询培训资源和培训数据的便捷性与效率,提高满意度。

广东邮院以通信类专业为引领,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并通过企业捐赠、设备供应商合作等多种方式,建成与企业通信技术发展同步的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基地35间。该院还与广州邮区中心局、民生银行、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等多家单位共建生产性校园营业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开展课程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思维,广东邮院致力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拟建设成为省内具有示范性的信息通信教学实训及培训实践基地,并向其他高职院校开放,进一步促进省内高校资源共享和人才的联合培养。

社会服务 品牌彰显

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广东邮院坚持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资格认证、技术支持等社会服务,构建职前职后教育体系,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建设服务平台,打造服务团队,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贯通职前职后的教育培训平台

依托通信行业企业办学优势,广东邮院整合行业、学校、政府等资源,致力于职前职后的人才培养,搭建助力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平台,从高职学生/准员工、新员工到有经验员工,从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根据不同岗位群建立了岗位课程体系,实施目标课程培训学习,逐级提升学习内容,适应各岗位人员岗位提升的需要,聚焦于软件开发、系统代维、技能认证、咨询项目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服务,提供员工学习进修平台的继续教育服务。

二、面向社会的多元化服务形式

广东邮院设置市场三大部门,细化服务,成立北京市场办事处、粤东粤西粤北办事对接区域服务,服务客户除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外,还包括政府、教育、邮政、金融 、电力、税务、烟草等客户,长期合作客户数260多个;培训市场区域立足广东,辐射全国16个省市及港澳地区,培训业务从种类、数量、规模上在高职院校中独占鳌头,考试认证、资质类培训和技术服务业务成为有品牌、竞争力强的业务。

广东邮院社会服务规模逐年增长,2014年服务量突破57万人日、20万人日,成功承办多个国家级、集团级、省级大项目。近期,该院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面向党政系统开展培训服务,承接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平台维护的营运,并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培训服务形式,相继承办了“广东自贸区便利化和制度改革专题研讨班”、“全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等项目。

三、共生共荣的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

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及紧密的企业实践,广东邮院将从通信企业学到的最新、最实用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学历教育的课程专业建设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更具实效性和实用性;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将实践基地设于学校或企业,不仅可用于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又可用于学生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广东邮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将针对通信企业开发的实战性培训课程制作成电子课件、慕课、微课,运用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为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学习体系,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便捷,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四、特色办学成为辐射、引领、示范的正能量

多年来的坚持不懈和与时俱进,广东邮院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优质的办学品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近年,该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行业内全国大型赛事中获得各类奖项大赛231人次,省级以上奖项近100个;该院拥有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定点培训单位、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快递行业)等20多个技能鉴定资质及培训基地,培训服务备受社会各界好评,连续获得国家工信部等相关单位“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合作奖”、“优秀培训单位”等荣誉称号。

“双驱双轨”制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推动广东邮院不断发展壮大,在职业教育行业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到广东邮院进行专题调研,跨区域交流及国际化合作进一步加强,省内外多所院校纷纷到广东邮院学习交流,与德国、法国、美国、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相相继开展合作,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

广东邮院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组织架构及突出的服务能力,为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提供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广东校企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粤来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