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2015-08-05 05:17张宗兰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成因课外阅读现状

张宗兰

【摘 要】在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

【关键词】现状;课外阅读;成因;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呈现出零散、无序和随意的状况,其原因主要体现在:

(1)学生方面: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挣钱,没人照看孩子。学生双休日回家往往能完成家庭作业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在本班学生里做了一个调查,整整两个月的暑假里,很多同学没有买书,连一本书都没有看完。很多学生暑假里除了完成作业,就是看电视或者玩耍,每天连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都没有。还有些学生因为不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也就不能有坚持每天阅读了。

(2)家长方面: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语文的考试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在陪同孩子买书时,只买些跟语文书有关的教辅书、作文书、试卷等,认为只要多看作文书就能提高写作水平。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对于经典名著或儿童文学作品,几乎视而不见。

(3)教师方面:语文教学侧重于课内阅读的指导,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重视不够,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而关注最少、效果最差的,应该是整本书的阅读问题,也就是说大多数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尤其是读整本的经典、优秀典范的现代文名著。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要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地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方法的训练,才能培养起阅读的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一)走好读书活动三步曲,学会阅读整本书

(1)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让学生乐于阅读。兴趣是学生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某一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就会萌生“一路追问下去”的念头,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老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读一本书时,先让孩子读一读书的前言,从整体上把握住这本书的脉络和走向。再师生通读了整个故事后,全班交流说说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什么,初步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使学生乐于读这本书。

(2)精读精彩部分,学习表达方式,让学生善于阅读。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独立读完整本书,再组织全班交流说说“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刺激的……”

(3)活读整本书,学会思考反思,让学生享受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书,应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每次读同样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读完那本书后,我们思考问题:“这本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是“读了这本书后,你有什么启发?”如读了《草房子》这本书后,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什么启示。这就要求学生跳出一本书来,活读整本书。

(二)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1)制定简单的个人读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十至二十页,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的目的就能达到。

(2)每学期师生共读一到两本书:确保每周在校一至两个小时的整班共读时间,每学期共读一到两本书,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

(3)开展校级读书观摩研讨课。包括读前指导、读中指导,读后指导。

(三)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提升阅读品质

(1)展出优秀读书笔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时,学生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要求学生及时记下优美词语、精彩片段,还可以写下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2)排演精彩的故事场景,再现书中人物形象。我们在体味书中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場景时,不妨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给同伴听,或者和同伴们一起编演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这样,读者可以在情境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唤起观演者对阅读原著的兴趣。

(四)形成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几种基本课型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的主阵地在课堂。因而,教师应把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语文课堂,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本书进行阅读、讨论、赏析,探索出课型:

(1)推荐阅读型:推荐阅读就是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作品推荐给其他同学阅读。荐读重在一个荐字,就是怎么荐,以及如何使自己的荐让其他人能够接受。在上推荐阅读课时可先组织小组活动。由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在小组内进行推荐介绍,这一时段,老师要加强视指导。接着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针对推荐提出自己的疑问。当然除了学生推荐,也可由教师推荐。

(2)阅读指导型:这类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创新的能力等。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阶段交流型:学生阅读整本书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教师一直放任自流,一些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教师的监督产生半途而废的念头,而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使阅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更见成效,教师必须在阅读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使他们可以及时分享阅读心得,吸收新的观点,激发新的思考。

(4)汇报总结型:这类课是在孩子阅读完了一本书之后以各自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阅读的收获。主要形式有:组织学生讲述所读书籍的内容;组织故事会、朗诵会、擂台赛、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组织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感悟或困惑,也可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还可把读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进行表演。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力补充,是一片肥沃的田野,一旦苏醒,回报丰厚。让我们满腔热情地和学生一起在这片田野上摸索、耕耘。一位书画家曾说过:“孔孟之书味甘,雄霸之书味辣,穷儒之作味酸,忠良之作味苦。而世上的书大都性质不同,真是五味杂陈。”那些优秀的图书,其实就是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五谷杂粮”,坚持“一日三餐”就能健康成长。而浸润于书香中的孩子,生活定是能锦上添花的高手。作为教师要当好“美食家”,让孩子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不也不妨带孩子“笑傲江湖”,去感受“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风采。“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要与孩子一起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和最幸福的时光!

猜你喜欢
成因课外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