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凡尔赛宫苑的造园艺术成就

2015-08-05 18:32程晓琼钟昌龙
绿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凡尔赛宫风景园林成就

程晓琼++钟昌龙

摘要:指出了法国的造园艺术成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凡尔赛宫苑。它在继承意大利园林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伟大风格”,反映了绝对的君权至上。凡尔赛宫宏伟壮丽、中轴线突出、严谨对称、风格多样等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风景园林;凡尔赛宫;成就;伟大风格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09203

1 引言

提起法国,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上最具浪漫情怀的香榭丽舍大街、塞纳河、巴黎圣母院;那里有最令人神往的“蒙娜里莎的微笑”、“维纳斯”、“胜利女神”;那里有世界著名城市巴黎、马赛、里昂。就在那片土地上,曾哺育了巴尔扎克、雨果、卢梭、罗丹、莫奈、圣女贞德等伟大的人物。而在这些星光灿烂的人物中,造园大师安德列·勒诺特尔(André Le Ntre)是其中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完成了古典主义的造园艺术,引领着法国造园艺术走向了辉煌。而他的代表作之一凡尔赛宫苑,在造园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2 凡尔赛宫的历史

凡尔赛宫坐落在法国巴黎西南22km郊外的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上。原来这里是一片被形容为“无景、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的沼泽和森林荒地,只适于狩猎。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买下了这片地,兴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用作狩猎的行宫。1661年,财政大臣富凯在自己的府邸沃—勒—维贡特宴请国王路易十四,府邸的豪华、花园的精巧使这位至高无上的国王折服,同时也重重打击了他的自尊心。路易十四愤怒地将富凯打入了监狱,同时把沃—勒—维贡特府邸的建筑师勒沃(Louis Le Vau)、造园师勒诺特尔和艺术家勒布仑召来,为其设计新的宫殿和园林。经过考察和权衡,路易十四把新的宫殿的位置定在远离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的凡尔赛。从1662年到1688年,法国当时大批杰出的建筑家、造园家、雕刻家、画家、水利工程师们都为凡尔赛宫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凡尔赛宫苑边建边改,精益求精,长达26年才大体建成。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期间又做了部分修改与重建。历经岁月沧桑的凡尔赛宫,到现在主要部分还是当年的样子。

3 凡尔赛宫的“空前绝后”的造园艺术成就

3.1 凡尔赛宫是皇家气派,“伟大风格”的体现

凡尔赛宫建造的17世纪,正是法国历史上的“伟大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很快成为了霸权大国。而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所谓“缔造者”“太阳王”路易十四,更是急于想向世人标榜他的功迹,炫耀他的成功,分享他的战果。于是当时以为君主服务为义务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自然而然地迎合了这“伟大时代”的要求,形成了凡尔赛宫的“伟大风格”。

3.1.1 规模大、尺度大、气派大

“规模大”,凡尔赛占地面积巨大,规划面积1600hm2,其中仅花园部分面积就达100hm2,鼎盛时期,如果包括外围大林园的话,占地面积达到了6000hm2。东西主轴长约3km,包括伸向外围和城市的部分,则有14km长。“规模大”自然里面要素的“尺度也大”,例如, 45m宽、330m长的王家大道(现改为“绿毯”);主轴上50m宽的大台阶;长轴40m的椭圆形阿波罗喷泉;东西轴62m宽、1650m长的大水渠等。超大的尺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宏伟壮丽的皇家气派植入人心。当然皇家气派不仅仅是大,还有细部的豪华与精致。栩栩如生的雕像、喷泉中绚丽的水花、花样繁复的绣花植坛、各自成趣的小园林、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大水渠等都是其明证。

3.1.2 皇权至上

凡尔赛宫所在地本来是沼泽和森林荒地,不适易在这里建造宫苑,但皇权至上的路易十四一经决定就不容改变,于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建筑、雕刻、土方、搬运、引水、植树等一些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下,完成了。以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概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绝对的皇权至上也充分体现了出来。

为了迎合这种皇权至上,凡尔赛宫在总体布局上以宫殿为中心,统率一切。宫殿建造在人工堆起的台地上,座东朝西。从宫殿前庭的军队广场放射出三条林荫大道穿越城市,宫殿后面就是花园,花园外围是密密的无边际的林园。宫殿的中轴向东西延伸,形成了统领全局的轴线,是整个构图的中枢。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次级轴线,它们跟几条横轴线构成园林布局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纲目清晰的几何网格。从宫殿的二楼的著名的“镜廊”远眺,沿轴线视线可达8km之外的地平线,“使人觉得,伟大君主的气质一直影响到周围的自然中去了”(转引自LArt des Jardins)。这种以宫殿为中心向外发散,正是代表着宫殿的主人的权力向外辐射,统领一切。

3.1.3 君权神授的主题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任何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的特权以名义。在对世界万物还认识不充分的时期,“天神说”正是他们最佳的选择。和中国封建时期君主的“天子”之说如出一辙,凡尔赛宫苑的建造者路易十四也自诩为太阳神“阿波罗”。于是,在凡尔赛宫中无时不刻不突出这一主题,典型的代表就是主轴线上的“阿波罗巡天”。从宫殿后阿波罗的母亲拉东娜为题的拉东娜喷泉开始,经过王家大道(也就是改名为的“绿毯”),到“阿波罗之车”喷泉,阿波罗驾着巡天车,迎着朝阳破水而出,向西而行,开始他一天的巡行。穿过西面1650m长、62m宽的十字型大水渠。夕阳西下时,霞光照在水面上,镀金的太阳神雕像在水面上放射出金色的光芒,阿波罗结束了一天的巡行。“阿波罗巡天”这一主题在凡尔赛宫园林的主轴线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也代表着另一个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伟大功绩和生生不息的统治。而园中的其他地方,如“阿波罗浴场”、“石花瓶上的太阳神”等,也是随处可见君权神授的主题。

3.1.4 人工美

“伟大风格”的“伟大”到底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自然世界的伟大,还是人类的伟大?从凡尔赛宫我们看到的是“人定胜天”的“伟大”。路易十四的时代,是一个各方面飞速的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也使人们有了“人定胜天”的气概和征服自然的信心。而在造园这个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技术、审美等于一身的杂合体上,更是突显出来。在凡尔赛宫苑中秩序严谨、脉络清晰、主次分明的布局,一律是几何图形的绣花植坛、花草树木,服从于建筑的自然景物,人工开凿的水渠,各种鬼斧神工的雕刻,机械动力的喷泉,似乎“自然的完全控制才合乎理想,这才是人的智慧和意志的表现,是美的”。

3.2 凡尔赛宫在造园上吸收精华,自成一派

15世纪发起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也传到了法国。这时期意大利园林,统一构图、对称、突出轴线、整齐格局、别墅起统率作用是其特点。造园的基本要素是石材、树木和水。石材包括大量的雕像、台阶、栏杆、挡土墙、道路、池、泉、渠等。树木则以常绿树为主,经过修剪,形成绿墙、绿廊等。一方方由黄杨或柏树构成图案的植坛布满台地。花园里自然形态的小树丛,与外围的树林相呼应。以流动的水为主,与石材结合,成为建筑化的水景,如喷泉、壁泉、溢流、瀑布、叠落等。注意光影的对比,运用水的闪烁和水中倒影。

这一切使法国人为之倾倒,他们很快前去学习,但只有一些内容和手法的借鉴,法国园林并没有显著的进展。到了凡尔赛宫兴建时,造园大师勒诺特尔在借鉴了意大利园林的构图原则和造园要素的基础上,根据凡尔赛地势平坦,地形起伏较小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将原则运用得更彻底,将要素组织得更协调,使构图更为完美,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并反应出当时辉煌时代的“伟大风格”的特征,开创了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也就是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而且成为统率欧洲造园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园林样式。

3.3 凡尔赛宫苑中轴突出,严谨对称,内容丰富

园林布局上,凡尔赛宫苑用一条大轴线从府邸前面一直贯穿到后面的天边。为了在构图上分清主从,并摆脱园林大易散漫的问题,凡尔赛宫的轴线已经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里那种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成了艺术中心。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最壮观的台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两侧。使轴线成为了构图的中枢,也突出了轴线的艺术表现力。

凡尔赛宫在中轴线的突出,使园林宏伟有余丰富不足,但凡尔赛宫苑中的小林园,弥补了这一点。小林园在王家大道两侧,方格形的道路把它分成大小相等的12块,中轴的南北两侧各6块。每一块都有它特殊的题材、别开生面的构思和鲜明的风格。比如,“水镜”,长方形的,满满的水跟岸口相平,倒映着树梢上的朵朵白支;回纹迷阵,以伊索寓言和拉封丹寓言为题材的动物雕刻,并装饰着喷泉;连券环廊,外围是树林,直径32m,用粉红色大理石作柱子,一共32开间,中间为白色大理石的盘石涌泉,水高数米,中央基座上的雕像成为环廊的垂直轴线、构图中心,是凡尔赛宫中最精美的园林建筑之一;“阿波罗浴场”,仿自然山岩的大岩洞,到处是层层叠落的瀑布,洞口是巡天回来的阿波罗与众仙女的雕像;“大水法”,椭圆形的场地上,有3道小瀑布和200个喷泉,可以组成10种不同的组合,场地外侧,一半有逐渐升高的草坡,作为“观众席”。路易十四死后,小林园变化比较大,风格和题材都有所改变。

3.4 凡尔赛宫苑的造园手法变化多

凡尔赛宫苑的形状基本上是长方形,以宫殿为基准构造强烈的主轴线,从宫殿起到人工湖延伸了1000m,而人工湖继续向前延伸,消失在地平线上,形成一个无际的深景。主要的道路有着严格对称的布局,在中心轴线两侧围有间断的行列式树丛,将两侧的园林、景物隐蔽起来,引导人的视线向中心轴线的深景方向发展。在长达3000m的中轴线两侧,有节奏地分布着几百座大小雕像、喷泉、草坪、植坛等。尽管它的设计完全符合严格的几何学原则,但轻重缓急,明暗交替,对比强烈,使这里的每一处景色不仅没有单调枯燥的味道,反而充满了情趣。

凡尔赛宫苑吸收意大利园林中理水的处理,以水景作为整个宫苑的灵魂,通过各种形式的喷泉、引水道、叠水,将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由狭窄到开敞,由人工水景导向远处的自然水景。凡尔赛的地形平缓,无法达成流动水的效果,于是一方面用机械动力带动大量喷泉营造活泼生动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平静水面波光云影的映射效果。

3.5 凡尔赛宫苑兼收并蓄,风格多样

凡尔赛宫苑在风格上兼收并蓄,其中意大利的风格当然是精髓,法国园林向来有向意大利园林学习的惯例。但它在其基础上,吸收消化,因地制宜地发展成“法国园林”。同时,在小林园上,我们现在看到的风格却是多样的。罗马式的“环形连券柱廊”,喷泉、雕像、大理石的圆盘、柱廊等罗马园林的要素展现了一派罗马风情。路易十五时期的凡尔赛宫苑,受到英国自然主义园林的影响,很多小林园改造成了英国式的园林,“水镜”的大半被填没,改成一种修剪、维护得非常整齐精细,只在边上用花草作些图案装饰的英国式的草地。而在1777年修建的小特里阿农中,又是“中国风”扑面而来,曲折的小径、叠石假山、岩洞、拱桥,不规则的湖面,沿岸垂柳拂水,充满了轻松活泼的野趣和浪漫主义情调。

无论意大利园林的主轴线、几何式布局,还是罗马的“环形连券柱廊”,还是英国“自然的风景画”,还是中国的“野趣”,凡尔赛宫将它们兼收并蓄,成为它自己的一道风景。

4 结语

凡尔赛宫是封建君主专制下“伟大风格”的产物,是“空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结晶,它吸取精华,兼收并蓄,创新变化,自成一派,将法国园林推向了最辉煌的时期。甚至到现在都有着广泛的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朱建宁.永久的光荣[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3]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林 箐.“伟大风格”——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J].中国园林,2006(2~3):42~48.

猜你喜欢
凡尔赛宫风景园林成就
华丽的法式宫苑: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燧人氏钻木取火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年轻有为
凡尔赛宫助路易十四集权
艺术与文化重建的人文价值关怀
论“相面”(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