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语文审美教育序列化实施可行性浅析

2015-08-07 03:09吴仙锋
魅力中国 2015年31期
关键词:浅析

吴仙锋

摘要:语文教育为幼师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教育,审美教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陶冶审美情操和提高审美素养。按照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分阶段、有梯度的审美教育序列培养实践,是幼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幼师语文审美教育规范化研究一次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序列化实施;浅析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即借助一切美的形式和手段——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在传授美的知识和审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提高人们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使之自觉遵守美的原则,更好地发挥美的创造力。

序列化,序列即按照某种标准依次排列或论述,化即转变为某种性质状态。

幼师语文审美教育培养序列化,即指在中职幼师语文教育中,幼师教师根据幼师生特点,在一定审美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指导下,为完成幼师阶段审美素养培养目标而建立起来较为灵活的审美教育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过美育知识的传授和审美实践的过程,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陶冶审美情操和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总之,這是一个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分阶段、有梯度的审美教育实践过程。

关于审美素养培养的研究很多,西方社会美育肇端于古希腊时期,其教育及美学理论均强调美与善的统一。18世纪末以席勒《美育书简》为代表提出了人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审美理想,席勒寄希望于美育力量来变革社会、解放人,这种观点对美育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划时代意义。美国的美育理论和实践在教育家杜威、布鲁纳和美学家苏珊.朗格等人的影响下形成了重视经验和创造性和自由等特征。

在我国近代,涌现出了以蔡元培为代表一批重视美育的学者和教育家,蔡元培提倡美育在塑造性灵、陶冶情感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学科美育的概念,倡导各个学科实施美育。尔后陶行知、鲁迅、郭沫若等教育家,也从美育倡导和美育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美育曾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到上世纪90年代语文美育一度沉寂。

近年来,理论界对美育内容的认识有了比传统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因素说有所拓展的四因素说、五因素说。如杨振宁提出科学与美的关系,肯定了科学美的重要性。关于语文教学中美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有新的观点出现,尤其以陈建翔的《教育美学视野下的教学操作艺术》和彭天翼的《语文美育论》,颇具代表性。然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大多呈现碎片性现状,迄今为止并未形成较为系统和权威性的理论著作,中职幼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群体,其游离于大学精英教育之外又深嵌入审美素养培养序列之内的特征,但幼师语文审美素养培养的研究则呈现严重缺位的现状。

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更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但就教育发展来讲,普惠性幼儿园的严重不足与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形成了强烈地反差。顺应这一要求,近年来我国对学期教育重视不断加强,尤其从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历史性的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开始,十八大、十九大都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学前教育发展绘制了路线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责教师培养甚为重要。而幼师语文作为合格幼师生培养的重要课程,审美素养融入语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实践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提高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使之自觉遵守美的原则,更好地发挥美的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幼师生年龄较小、心智不甚成熟,另外她们在人文素养方面也较为缺乏,加之幼师生重技能课轻基础课观念的普遍存在,“泛语文”、“非语文”和“去语文”现象在幼师中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幼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两大维度都没有很好地贯彻。与之相应,幼师语文教育的审美性研究缺课较多,然而对幼师生进行审美性教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是幼师语文审美教育责无旁贷的职责,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师语文审美素养实践序列化探讨将是理论研究上一次有益的尝试。

人教版《阅读与写作》“说明”中对中等幼师语文教学目标作如下界定:“……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界定不仅对幼师生在校语文学习目标做出了要求,也对她们未来职业发展定下了风向标。幼师生不仅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备适应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审美素养。培养审美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自我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完善自我修养,已成为新时代对幼儿教师职业发展传递出的强烈信号。其中,审美素养体系的建构更成为幼师生适应职前职后常态发展的重要抓手。

语文审美教育实践序列化研究,目的在于实现幼师语文课堂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改变言语活动方式、解放言语主体,继而挖掘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拓宽信息交流角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形成自觉遵守美、更好地发挥美创造能力,以期有效指导幼师职前职后健康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延伸。

审美性教育序列化实践研究的重点应包括:现阶段中职幼师语文审美性教育现状调查总结,幼师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审美素养培养存在的困境分析;现阶段幼师语文审美教学“无序化”现状与问题分析。

幼师语文审美教育序列化实践可行性分析的重点应是:幼师语文审美性教育序列化建构理论依据,幼师语文教学环节渗透审美素养实施现状及改进可行性,幼师语文审美教育序列化实施方案。

研究幼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渗透审美教育,并尝试提出审美教育序列化实施方案,使得学生教育全过程内各要素相互渗透,使语文素养由线性传输向多维传输,从而实现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真正实现学生审美多维发展,一方面促进幼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她们主体性品质形成和审美素养体系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对幼师语文审美教育规范化研究一次大胆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王敬艳.《审美教育”以美育德”的机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猜你喜欢
浅析
浅析《受戒》中文学的性质
浅析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SCHMID语音交换系统维护与维修案例浅析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渤海国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