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15-08-10 00:53宁陶谢有长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工作问题对策

宁陶 谢有长

【摘 要】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可通过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学生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学生党员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学生党建工作保障体系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 学生党建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16-03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我们党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者来说,如何结合体育院校实际情况以及体育专业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找出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体育人才,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党员思想建设面临挑战

1.入党动机功利化趋向凸显。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以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趋向凸显,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体育院校大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在入党动机上功利化的倾向也较为明显。体育院校很多学生利用体育特长在校外兼职机会比较多,接触社会比较频繁,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他们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他们上大学的学习动机也比较单纯,主要就是提高体育技能以满足就业需求。因而在“为什么入党”这个问题上,不少学生认为入党有了党员身份能在就业、择业的激烈竞争中增加一份砝码。也有的学生认为“晚入党不如早入党”,在学校入党相对容易,工作后入党就会比较难。这种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取向无疑影响了党的纯洁性,也导致有些学生入党后理想信念淡化,对党缺乏忠诚感、使命感。

2.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容易产生动摇。近几年体育院校入学录取分数线有所下降,以广西为例,2014年体育类专业录取分数线普通本科文化总分只要260分,高职高专文化总分只要180分,远低于非体育类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因而体育院校存在着学生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较低的现象。同时,社会上多元化的利益、价值和思潮不可避免地对高校造成冲击,部分学生党员因不能正确看待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和热点问题,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对我们党和政府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容易产生动摇。

3.党员先锋意识不强,模范作用有待发挥。体育类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大都习惯了散漫自由的状态,自我约束力较弱,漠视集体活动、迟到旷课、喝酒晚归等是常见现象。学生党员处在这样的氛围中,信念不强者极易随流。如有的学生党员出现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等违纪行为,有的只重视自己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人与集体缺乏主动关心和服务精神,淡忘甚至是无视自己作为党员应有的先锋意识和模范作用。

(二)学生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不高

1.党支部设置结构不够合理。目前,体育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多是按照教学院(系)进行设置。这种设置虽然利于管理,但也有其弊端。虽然都是同一党支部,但支部的学生党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年级、班别,平时接触时间少,缺乏相互了解,难以形成团队和集体观念,难以有效开展组织活动。在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公寓、社团,党组织的影响力比较弱。此外,由于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分开设置,开展活动不统一,师生交流机会少,也不利于对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和发展。

2.党校培训体系单一,培训缺乏系统性。目前,部分体育院校只在院校一级开办学生党校,教学院(系)这一级尚未有自己的党校或学习班,而院校级党校又往往只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开办党校,因此无法满足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持续系统地接受党的理论和政策学习的需求。另外,院校级党校往往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不能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3.党组织生活较为单调,教育效果不明显。党组织生活是教育引导党员的有效形式,组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当前,体育院校学生党组织生活基本能做到定期开展,但未能紧密结合体育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教育效果不明显。偏重于政治理论学习,大多停留在“读书念报”、“汇报心得”等形式上,以学习党内文件、听会议报告和专家讲座等理论说教为主。至于实践活动的方式内容,则大多与非体育院校一样,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爱心救助等,不能体现出体育院校特色,不能充分发挥体育生的特长优势。如此一来,本来理论基础就薄弱的体育专业学生党员更加厌倦政治理论学习,疏远党组织生活。

(三)学生党员管理松散

1.党员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严。部分体育院校在党员管理上虽然有一些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严格,如党组织生活不考勤不记录,没有定期开展党员思想汇报活动,对预备党员缺乏监督管理,等等。在体育生整体上纪律散漫的校园氛围中,学生党员本来就很容易动摇立场,学校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不严格无疑会加剧不良风气的蔓延。

2.对校外实习实训学生党员的管理不到位。目前,高等体育院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的时间较长,尤其是体育高职高专都形成“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主要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有些体育院校部分专业如笔者所在学校的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在外顶岗实习甚至长达一年半),不少学生刚被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就外出实习了。学校对长期在外实习的学生党员管理往往较松懈,重发展而轻培养,培养工作脱节断层,党的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陷入停顿,这使得部分学生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党员的身份认同感淡化,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学生党建工作保障体系不完善

1.党建工作人员队伍力量薄弱。部分体育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完备的专兼结合党务干部队伍,党支部书记多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疲于应付学生日常管理事务,对学生党务工作难以做到专心专注。而且这支党务干部队伍普遍年轻化,自身在理论素养、工作方法、创新意识上都有待加强。

2.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活动缺乏经费和场所。由于经费有限,党支部的组织活动多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形式上,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很多学生党支部也没有自己的专用场所,开展活动时需借用院系办公室或教室,缺少根据地和凝聚人心的场所。

二、加强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建设

1.创新学生思想教育形式。应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形式进行改革创新。理论学习方面,不能局限于读书念报、会议讲座、组织生活会等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统灌输式,应根据体育生崇尚自由个性、感性活动胜于理性思维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体育专业特色的学习主题,比如体育明星爱国事例、体育与信念意志,以及充分利用网站、微博、QQ群、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传播党的理论知识,拓展学生党建教育平台。同时,加大实践活动在学生党员教育中的比重,采用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体育特色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员思想教育的成效。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才优势和积极性,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合理设置针对体育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大学生全面接受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国情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在学生讲课、社会调查、小组辩论等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党员承担任务或担任组长等,充分发挥他们的党员带头作用。

3.搭建学生党员服务平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学生党员奉献精神的培养,积极为他们搭建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平台。如选派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新生助理班主任,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结合体育生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党员在学校、社区、福利院广泛开展各类球赛、健身操、武术表演等,以及运动保健咨询与服务等志愿活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二)提高学生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1.完善党支部设置形式。体育院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应结合各教学院(系)学生党员的实际,进行大胆创新,实现将学生党建工作从教学院(系)、专业、年级进一步延伸到班级、学生公寓、学生社团,不留任何空白点,实现无缝隙管理的党支部新模式。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中设置党支部;在规模较大的外出实习团队、志愿服务团队等组织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同时,通过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或机关党支部结对的形式实现师生党支部共建,既可使行政职能部门领导和教师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指导,又可使学生党员在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快速成长成熟,从而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2.完善党校培训体系。为了对党员进行再教育,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应该对现有的党校进行完善和补充。在学校党委组织部设立党校的基础上,建立教学院(系)党校,作为学校党校的补充。教学院(系)党校可以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毕业生党员、学生党务工作干部等不同群体开展分类指导和培训,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3.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体育院校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体育局属下的训练基地参观学习,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党员与社区单位进行球赛联谊,体育专业的学生党员到中小学开展义务支教,体育保健专业、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党员到社区开展健身指导与服务,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既能发挥学生党员的学业特长,又能培养他们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增强他们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加强学生党员管理

1.加强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在体育生相对比较自由散漫、守纪观念薄弱的环境下,要特别抓紧对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纪律观念的教育,让他们在同学中起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学生的党组织生活管理上,认真执行组织生活考勤制度,加强对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和遵守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认真落实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并对他们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违反校规校纪或违反党章党规的学生党员必须及时处理。

2.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党建工作力度。针对目前很多体育院校高年级学生要到校外单位进行时间较长的顶岗实习,流动学生党员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可在实习基地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选举产生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骨干,组成临时支部委员会,建立党员学习制度、积极分子考核制度、加强党群联系制度、支部会议制度,等等。结合实习学生党员的本职工作,联合实习单位的党组织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组织活动,如此可以解决学校在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重发展而轻培养的问题,实现学生党员培养一贯化、常态化。

(四)建立完善的学生党建工作保障体系

1.抓好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力量足、业务精、素质高的党务专兼职队伍。一是配备足够多的影响力较大的教师党员来担任党务工作者,尤其应考虑让体育专业课教师党员加入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功能,因为他们与学生党员的接触时间特别多,了解程度深,在学生党员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非常大。二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党员兼任党务助理,使学生党员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也得到锻炼。

2.加大资金、设施支持力度。首先,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学校党委可划拨专项经费确保各项学生党建活动的顺利实施。其次,增加设施支持,想方设法开辟场地作为学生党支部的办公室和活动场所,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2014年广西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EB/OL].(2014-10-06)[2015-04-16].http://www.gxeduw.com/news/2014/106880.html

[2]董炯华,宋刚永,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3]汪哲伟.关于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立项研究课题( 11DJB53)

【作者简介】宁 陶(1981- ),女,广西灵山人,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谢有长(1977- ),男,广西灵山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风险治理。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工作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探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以“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及路径探析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