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田矿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2015-08-11 03:38谭燕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空巢老同志居家

谭燕

当前,华北油田矿区逐渐进入老龄化,养老的需求逐渐突显。按照“9073”油田矿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到2015年底矿区90%的老人要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人要享受社区养老,3%的老人要进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养老。面对油田矿区点多线长,多数员工常年奋战在生产一线的现状和油田社区老龄化日显突出的问题,探索和实践适合华北油田矿区的服务模式,满足离退休老同志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就成为紧迫而又现实的民生问题。华盛综合服务处第二社区服务站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离退休老同志和社区居民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一、当前华盛二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华盛二小区是华北油田会战初期建设的居民住宅老区,居住楼房48幢,居住户2321户,人口总数5879人, 60岁以上老年人1920人,占总人口数的33%,空巢老人27人、独居老人有21人,其中病残老人9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问题,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但此项工作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居家养老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服务内容单一,满足不了老同志需求

目前油田矿区老年人的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增多,真正能上门的服务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求。

(二)缺少专业服务人员

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社区志愿者,缺乏专业服务知识,只能从事一般的买菜送药,收拾家务等,难以提供多元化

服务。

(三)服务队伍规模小

服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矿区离退休职工人数逐年递增,老龄化越来越重,影响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社区是离退休老同志生活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阵地。我们以义务奉献为主导,社区义工有偿服务为辅助,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服务,让社区绝大部分老同志在家就能实现养老,我们充分考虑老同志的实际特点、客观需要,着眼细处开展工作。

(一)整合资源,区片划分,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服务参与组织全面,整合社区内外各方资源,发动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全员参与建设社区养老体系。

1.健全志愿服务和帮扶机制。结合老同志服务的需求,我们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措施。本着自愿奉献的宗旨,组织志愿者参与养老志愿服务。通过摸底调查,建立了空巢家庭、独居老人、病残老人信息库,收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子女联系方式、服务需求项目等资料,做到一户一档、经常联系、定期走访和动态管理。并建立各项帮扶管理制度,形成工作机制,制订了相关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职责》、《帮扶救助工作管理制度》、《区片联络员职责》等。用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制度来规范管理,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的放矢。

2.网格管理,区片划分。结合“一个支部一区片、组团服务促和谐”党建活动,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伍,将社区空巢家庭、独居老人按区片划分,充分利用区片党员、志愿者承包负责,为其解决基本困难,逐步形成了“一网一片一卡”服务模式:细小服务不出门,一般服务不出片、重点服务不出小区的便捷式社区服务运行机制。“一网式”服务:为社区27位空巢老人和21位独居老人,绘制了动态网格服务图,就是根据10个区片党支部的划分,把48位老人分别承包给各个支部,定期上门服务、电话问询、重点巡查;“一片式”服务:在本区片内处理问题、责任到人、全程跟踪、落实解决。“一卡式”服务:需要重点帮扶的以“多帮一”的方式提供服务,将“应急救援”帮扶队伍成员中的区片支部书记、帮扶联络员、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职务等信息,制作成“连心卡”,发放到特殊家庭,方便居民群众随时联系,接受帮扶。

3.亲情服务形成特色。本着帮扶不出楼的原则,就近承包管理,平均3-5名离退休党员承包一户,积极开展特色上门服务,并与离退休党支部协作,开展“四门”服务行动:“敲门行动”,上门了解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生活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串门行动”,组织离退休党员经常串门,促进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信息交流;“心门行动”,谈心交流,愉悦居家老人心情;“守门行动”,加强值班巡逻,为老人守好门,护好院。

(二)强化志愿服务,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途径

我站于2011年成立了“金阳光志愿者”服务站,针对社区孤寡空巢老人以及病残等群体,建立起新型的帮扶模式和长效机制,目前注册的有职工、离退休党员、驻矿单位、中小学生等义务志愿者达300余人,以“一帮一,多帮一”空巢老人志愿帮扶结对48对。

1.志愿服务献真情。我们在小区内开展了各项便民服务活动,将小区内医院、商店、饭店等驻矿单位登记造册,建立联系,随时提供服务。站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带领工作人员组织区片支部书记入户走访空巢家庭、困难党员、特困家庭,帮助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陪老年人聊天、辅助就医、开展精神慰藉等,定期为老年人开展服务。对身患重病、“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同志,送服务上门、送关怀到家,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2.志愿服务暖空巢。每逢重大节日,站领导都会带领工作人员组成慰问小组对空巢老人家庭上门走访,老人生日、老人住院进行问候走访,把组织的关爱及时送到老同志家中。在春节、端午、“七一”、中秋、重阳节期间,对辖区内空巢老人等开展普遍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过程中,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在每年中秋、国庆、重阳三节来临之际,我们倾力关注弱势群体,联合中小学校40余名学生志愿者举办“关爱空巢老人”文艺演出活动。当学生志愿者载歌载舞地祝福老人们:“慢慢地老去,健康地活着!”,并端上月饼请老人品尝时,楼宇间欢歌笑语飞扬,吃着月饼的老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温馨和谐的社区大家庭的美好画面呈现眼前,“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温暖了空巢老人的心。

3.志愿服务树形象。第七区片党支部书记田志英,是华盛服务处优秀党员、“敬老爱亲”明星,在党员教育活动中,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落实,在社区服务工作中,积极带领区片服务团队的全体党员和志愿者对重点人员、特殊群体实行包干到户,定期入户走访,帮助特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田志英和她自己家楼上的一户空巢老人结了帮扶对子,她经常到老人家里帮他们收拾屋子,打扫房间、择菜做饭,有时老人家里换纱窗和灯管,她就上爱人一起帮忙。她和还老人约好,经常送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放在老人家门前,以便让老人随用随拿。有一次,这家老太太摔伤骨折了,不能下床,田志英更是忙里忙外,照顾他们就像是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老人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田志英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志愿服务烛照他人,在小区熠熠生辉。

(三)发挥义务工作者协会作用,构建联动帮扶模式

1.通过二社区“金阳光“志愿者服务站,解决生活中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小难题。我们的志愿者由原来的青年志愿者定期慰问向居民。邻里互助志愿者日常关爱转形。小区初步形成了年轻的帮老的、身体健康的帮患病的居民邻里联动帮扶的框架。社区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帮老人买菜、购物、看病陪护、理发、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解决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小难题。

2.通过社区义工解决生活中有特殊需要的居家养老的难题。对于有需要中午或晚上做饭、打扫房间、保健陪护等特殊需求的老人。基本上是短期行为,所以一般与本小区的家政服务站联系,坚持“用熟不用生”的原则,尽量找小区的有当义工的居民,这样不仅安全,而且也解决了困难居民的问题,达到了双赢。

3.通过与地方政府劳动力市场联姻,解决特殊人群居家养老的大难题。对长期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病后康复治疗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我们通过任丘劳动力市场寻求更为理想的义工。通过劳动力市场,既能解决老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又解除了老人子女担心不安全的“后顾之忧”。

4.“金阳光”志愿者服务站与小区的服务商签订协议,把社会服务商纳入社区服务的行列。分别与油建医院、和泰饭店、创兴超市、油建粮油店、小小理发店等商户签订协议,免费为小区的空巢老人送货上门,保证物美价廉、服务贴心。医院半年免费为老人入户体检、和泰饭店每年为老人过生日送去长寿面,年前还请儿女回不来的“空巢老人”吃年夜饭。使老人享受到更加便捷、专业、精细的居家养老、健康关怀和便利生活服务。

总之,我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通过社区党组织号召社区党员、社区党员带动社区居民,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资源共享,统筹推进”的原则,竭诚为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提供更加贴心、更加周到的日常生活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探讨,改进服务方式,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体系,为居家老人造福,为社区老人怡养天年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为构建和谐矿区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空巢老同志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空军各干休所重视组织老同志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