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5-08-11 04:14唐媛媛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竞争商业银行银行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兴起。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做了具体阐述,并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当前,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技术与金融服务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所有金融业务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线上服务,以及各类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大数据时代给金融机构发展和品牌创立、传播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市场参与者及金融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随着第三方机构对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这些传统金融领域的渗透,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条主线。

(一)网络支付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网络购物、缴费还款、线上收单等小额支付结算领域的主要渠道。凭借跨行支付平台、良好支付体验和突出创新能力,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主渠道地位发起有力挑战。随着支付渠道的逐步拓宽,支付方式的不断革新,行业应用的深入挖掘,以及跨界创新的不断突破,在巩固小额支付领域的先发优势后,第三方支付今后对商业银行传统支付业务的渗透将更加深入。

(二)网络融资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小贷公司、P2P融资、众筹融资和银行网络信贷四种模式。由于在成本、效率及风险分散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从长期来看,网络贷款对传统信贷的替代将会越来越明显。从而倒逼商业银行实施信贷经营管理的智能化转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

(三)网络理财

网络理财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新型方式。其优势表现在可以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收益率更高、信息收集更全面、选择范围更广、操作更方便快捷。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逐渐渗透,网络理财将日益获得大众的认可,发展前景广阔。由于商业银行在网络理财平台的安全保障机制方面要好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预计今后网银依然将是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渠道。但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多方理财产品、良好客户体验、强大数据挖掘能力、成熟运作系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将在网络理财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四)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是指借助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开展的金融业务。我国移动金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大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及通讯运营商都加大了移动金融产品的开发,但目前还主要是移动支付和手机银行两种形式,以移动支付为主。我国移动支付尚处于多种模式并存,银联、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参与方各自主导的局面。预计移动金融今后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机多用将成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上,更将深刻改变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方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以下四大突出特点:(1)基于网络平台的全面管理。(2)基于过往交易数据挖掘形成新的信用评价体系。(3)基于客户体验的灵活产品设计。(4)碎片化时间和碎片化资金管理。基于以上特点,互联网金融将推动我国金融体制的变革,对现有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去中介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使传统银行面对金融加速脱媒的局面。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非银行机构凭借其掌握的大规模客户入口、高效的资金处理方式、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削弱了银行作为主要支付结算渠道和产品代销渠道的地位,造成渠道脱媒;交易结算资金大量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越来越多的投资借贷行为以网络理财、网络融资的方式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匹配,资金在银行体系外流动,形成资金脱媒;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择,更多金融交易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客户不直接与银行发生接触,银行客户关系的排他性和客户忠诚度下降,形成客户关系脱媒。

(二)泛金融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传统银行步入多元融合的时代。金融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银行业开始有选择地进入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领域,综合化经营、金融跨界融合成为互联网时代银行业最重要的特征。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电商企业加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竞合博弈,银行通过与非银行机构建立联盟和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超越传统银行产品范畴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形成金融与非金融融合的局面。

(三)全智能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传统银行改变经营管理模式。移动通信、智能终端和用户界面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渠道接入的智能化变革。利用开放技术平台和流程模块调用、执行监测和决策规则引擎,银行逐步走向流程运行的智能化,支持内外部的多点流程协同,能够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作出快速灵活的响应。数字化变革挑战银行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和营销模式,基于对客户信息的挖掘和行为特征的分析,实现客户的分类管理和客户营销的智能化。

(四)互补共赢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重塑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在互联网环境下,银行业的价值取向、资源禀赋、角色定位和竞争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银行业将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竞争,从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向商业模式的竞争,从资源实力的竞争转向综合能力的竞争,从行业内部竞争转向产业联盟的竞争,最终由竞争走向合作,形成基于生态系统各取所需、互补发展、共享共赢的

格局。

参考文献:

[1] 万建华.点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未来金融业变局[J].新金融评论, 2012(1).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5).

作者简介:唐媛媛(1991–),女,汉族,重庆永川人,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竞争商业银行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