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项目质量现状及分析

2015-08-11 04:18孙婧淼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审计分析质量

孙婧淼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国家审计项目质量现状存,分析审计项目中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审计项目质量中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关键词:审计;质量;分析

一、 国家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现状

(一)人员因素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

第一,审计人员素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的不断增加,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审计人员要想不迷失方向,抓住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实质要害,做出客观的职业判断,就需要在审计业务中转变理念,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理念向“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理念转变,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

第二,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被审计单位会计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未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些上岁数的财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不足,财务知识贫乏,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建账不规范,缺乏有针对性地财经法规培训,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足。更有一些单位由无法胜任会计岗位的人员兼职会计核算工作内容 。

(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质量需要控制

审计质量的核心是审计成果的质量。当前审计环境中,各级审计机关所处审计环境、审计地位大相径庭、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未得到普及、审计人员素质等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审计工作质量。具体到审计项目主要表现为:第一、审计计划不够严谨,审计目标不够明确;第二、审计准备不够充分;第三、审计实施不够彻底;第四、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进而影响对不合规的被审计单位经济事项的定性;第五、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不够细致甚至没有人复核,差错率较高;第六、审计综合分析不够深入,审计意见及审计建议缺乏建设性,审计报告格式基本相似,审计报告质量、水平有限;第七、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审计工作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审计程序流于形式

审计准备不足,缺乏深入研究,制定审计方案是不够详细,审计重点是不够准确的,突出的;审计准则颁布的审前调查内容和编程方法是明确的。但是三方面突出问题存在于现实审计工作中:第一、审前调查并不是每个审计人员都认真细致的进行,认为审计工作已经轻车熟路无须调查,特别是对针对那些每年都审计或者经常被审计的单位或审计项目,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法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即便每年都审计也不会一成不变。第二、虽然进行审前调查但不够深入细致,仅仅对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资金总量等内容进行了解,没有深入地调查了解。

(四)计算机审计手段有待普及优化

普及计算机审计手段的同时,需要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大多数年龄较长的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仅仅停留在对WORD、EXCLE软件的利用与操作水平上,对审计署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电子账簿看账、翻找疑点;形成电子审计档案的过程也是将已经做好的WORD、EXCLE形式的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日记粘贴到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中,再归集电子档案。只有很少一部分审计人员熟悉财务软件后台数据库结构、进而应用数据库功能为审计服务,编制SQL语句进行审计线索的顺查法、逆查法查找审计线索、确定审计疑点。这种因地制宜地将审计人员自己的审计思路用计算机语言作用在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用友软件、金蝶软件、金泉软件等)、财务数据、软件系统上,查找彼此之间勾稽关系,进而确定审计问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亟待普及与提高。

二、 国家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组织的独立性都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国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一般在法律和法规中明确。《审计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组织的体制应有利于履行审计职责。就国家审计的管理体制而言,世界上审计机关有立法模式、司法模式和独立模式之分。就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领导关系而言,审计机关有三种领导体制,一是垂直领导体制,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由最高审计机关统一领导;二是非垂直领导体制,各级审计机关仅负责本级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三是双重领导体制,即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下级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我国实行的是行政模式的管理体制和双重领导关系的领导体制。

目前,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被我国审计机关所实行,审计机关受同级政府的制约较大,即使相当的独立性在审计业务上作出了规定,也因为干部任免等因素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地方政府。从被审计者及审计实施方的关系看,作为被审计单位的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与审计机关同属于共同上一级政府部门领导,具有同一隶属关系和共同利益,审计机关的独立性难以效地保障。在各级审计机关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事变动权、财政资金拨付权主要在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可能弱化上一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作用,当地方局部利益被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触所涉及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往往受到干预,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对同级政府的经济审计监督作用难以更有效地发挥。

(二)审计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审计法规定:审计结果可以由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但是这个权利没有被有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实践中有效利用。让审计结果的公开成为“常态”机制,让纳税人有知情权应该是完善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所起的作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非“常态”也从近年来的“审计风暴”得以反映,不能风暴过后就风平浪静,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必须强化。

三、总结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目前国家审计项目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审计环境影响国家审计机关独立性、审计人员素质理论基础薄弱、相关专业知识落后于财务会计发展水平、法律法规掌握不尽全面、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情况发展变化;审计人员掌握的计算机手段跟不上财务软件更新换代;这些制约国家审计项目质量及控制的因素体现在各级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中,审计机关通过一系列方法加强国家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从而实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猜你喜欢
审计分析质量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