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小三峡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2015-08-11 05:07谢瑛莉韦丽华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SWOT分析现状

谢瑛莉++韦丽华

摘 要:河池小三峡风景区是河池市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景色浑然天成,民风淳朴,少数民族村寨、森林植被保护完整,并得到景区所在区域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还面临着地区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刘三姐文化品牌效应机制等发展机遇的到来,景区旅游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是,由于景区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景区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景区自身资源以及旅游客源市场特点,分析景区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区域联动发展、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景区基础设施设备等发展对策与建议,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景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促进景区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池小三峡;现状;SWOT分析

一、河池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河池位于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接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市土地面积3.35万平方公里,人口409万。河池山多地少,资源贫瘠,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地方,然而,在这贫穷的地方,大自然却赋予她神奇美丽的一方山水,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被誉为亟待开发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宝地。这里有极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景观、原汁原味的人文景观、世界闻名的长寿资源、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河池的旅游品种可谓丰富多样。

近年来,河池充分利用自身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当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河池现有风景名胜区、点共有60余处,正在开辟的各具特色的旅游区有四处:①宜州旅游区。包括宜州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②河池旅游区。包括金城江区、南丹、环江等县。③红水河库区高山湖泊旅游区。包括大化、巴马、东兰、天峨等县。④盘阳河长寿疗养旅游区。包括东巴凤等县。

河池不仅拥有自然地貌景观资源优势,这里还是全国重点水电建设基地之一,自60年代中期起,国家在红水河、龙江河上先后建成一批大中型水电站,电站库区形成独具魅力的高山湖泊,是待开发的旅游新景区。据了解,目前已开发的有:六甲、拉浪、大化、岩滩等4处库区人工湖,其中大化、岩滩2个景区开发时间早,规模大,发展比较成熟,而同为库区旅游资源的六甲小三峡风景区却由于开发比较晚,现仍处于开发初级阶段,发展尚不成熟,规模较小,设施设备不健全,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约了景区的发展。

二、河池小三峡风景区开发现状

(一) 小三峡风景区概况

河池小三峡风景区又名河池姆洛甲风景区(此名来源于河池壮族人民对壮族创世女神洛甲的怀念),地处河池市金城江区西北部六甲镇23公里处,景区由天门峡、凉风峡、龙门峡和漓江田园风光等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峡谷,景区于2011年12月2日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宏伟的水电站建筑、人工瀑布、曲折蜿蜒的龙江水道、原生态探险旅游的野蕉岭、景色秀丽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保护完整的民族村寨以及将近460米的水上观光栈道让游人流连忘返,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探险旅游、民俗风情体验、培训健身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景区现开设游船观光、水上栈道观光、水上攀岩比赛、露营烧烤、民俗表演、原始森林公园探险等旅游项目。

(二)小三峡风景区的发展历程

1.筹备阶段(1994-1997)

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金城江水力发电厂于1965年开始动工建设,电厂经过多年运营,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1994年集团公司萌发发展金城江电厂旅游业的设想,邀请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与测量,规划设计风景区发展的蓝图,并将景区定位于休闲度假型旅游景区,重点开发三峡水上观光旅游项目,配备水上观光所需的游船等设备,加快景区交通道路等配套基本设施的建设以及宣传工作的展开。

2.起步探索阶段(1998-2007)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开金城江水力发电厂于1997年投入注册资金305000元成立广西小三峡旅游公司,小三峡风景区开始进入试业阶段,并于1998年开始正式接待游客。由于景区刚刚开始运营,基础设施差,知名度低,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景区游客寥寥无几,2006年之后稍有起色,但是仍未达到景区预期目标。

3.快速发展阶段(2008-至今)

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以及设施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景区在2009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河池市政府非常关注小三峡景区的发展,不仅给与政策优惠,并亲临现场对景区工作进行督促与指导。在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景区于2008年进行大整改,加大资金投入,兴建了小三峡饭庄、宾馆、农家乐、梦古寨壮族村寨、水上观光栈道等项目,加大力度和广度进行宣传和促销,致力于将小三峡打造成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从2009年开始,年接待量开始突破1000人次。2011年全年,小三峡景区接待国内游客2.7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旅游收入1220.4万元,同比增长7.5%;接待海外游客113人,同比增长12.7%;实现外汇1.9万美元,同比增长15.9%。由于基础设施设备及接待水平提高,在2011年12月2日,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小三峡风景区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资源优势

小三峡景区位于龙江最美丽的地段,有“壮乡第一幽谷,南国第一峡”之称,是我国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峡谷,景区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还具有独特的生态植被旅游资源,且气候宜人,旅游舒适期长,是开发自然山水观光旅游、乡村民俗风情体验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处。景区主要旅游资源有以下几方面:

(1)水资源

小三峡景区位于河池龙江河段,龙江发源于贵州,经过南丹进入河池,这条河原名打狗河,在河池这段有12公里。河面宽约六十米,水深月十几米。水流没有长江三峡的惊涛骇浪,恰似桂林漓江的秀丽多娇,但是漓江却没有它的狭隘和险峻。景区内有看似天门的天门峡,凉风徐徐的凉风峡以及藏龙卧虎的龙门峡等景观,河道曲折蜿蜒,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水色碧绿而幽静,青山倒影在水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自然天成,是开展水上观光旅游的胜地。

(2)气候资源

河池处于低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1氏摄度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16.9小时,平均年降雨量为1200-1600毫米,大部分地区无严冬,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也有11氏摄度。且景区近邻拉浪林场,游客可亲临天然氧吧。

(3)民俗资源

河池境内居住着壮、瑶、仫佬、毛南、苗。侗、水、汉八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67%,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刘三姐”文化享誉全世界,河池是刘三姐的故乡。这里壮族民俗风情浓郁,“刘三姐歌谣“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河池是彩调之乡,曾多次举办彩调艺术大赛。此外,还有山歌大赛、民俗狂欢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在河池举行。

小三峡景区内有保存自然完整的壮族村寨梦古寨,村寨内有传统的劳动作坊和原生态的歌舞表演。小三峡所在的龙江河段两岸一直以来都流传着洛甲女神的传说,景区内就有一座洛甲女神山峰。传说中的洛甲是壮族人民的救世主,也是壮族人民的母亲。她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为当地人民津津乐道,广为流传。洛甲研究权威人士、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郭伟教授经过研究考证认为,洛甲女神是壮族的创世女神,有关这一传说的经文,于上世纪70年代初,在小三峡景区深山中的悬棺被发现,经文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郭伟教授以及旅游规划的有关专家认为,对洛甲女神文化、历史的挖掘,将使这一地区的山峡景观更突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将给广西的民俗旅游增添新的风采。

(4)原生态森林植被旅游资源

野蕉岭有九谷十八弯的奇特景观,是小三峡景区内的景点之一。野蕉岭上有一条十分陡峭的冲沟,沟中巨石伏卧,长满奇花异草石壁高二道七米不等,在沟中攀爬,其乐无穷,吸引了不少生态探险旅游者;在冲沟深处,有一个宽约八十米,长约三百米的盆地,此处老树古藤交织缠绵,长满野蕉。我国一级珍稀保护植物,世界上濒危物种,恐龙时代的“活化石”——“桫椤”便杂生其中,形成群落,具有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桫椤”树一般生长在海拔一千米以下溪谷的阴温密林中,对于研究植物进化和地壳的演变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景区内有一个天然的水上攀岩基地,在此举办过多次全国性水上攀岩比赛。数据分析得知,景区游客以年轻人居多,水上攀岩、生态探险等旅游项目将会吸引更多年轻游客的眼球。

2.区位及交通优势

河池位于广西的西北部地区,是广西、贵州、云南三省的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东连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南接北部湾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南宁,北通贵阳、重庆、成都等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精品旅游线路(重庆、成都、贵阳、河池、南宁或桂林、北海、越南)南北对接的关键点,连接大西南旅游经济圈和环北部湾滨海旅游圈。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为河池与周边旅游城市的联动发展和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交通在集散、运送和疏导旅游者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标志着旅游业发展的进程。随着黔桂铁路的改造升级、黔桂跨省高速公路的建成运营,河池市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随着河池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周边如桂林、南宁、柳州、北海等旅游热点城市都有直达河池市的班车或火车,到达河池市区进入小三峡风景区交通就更为便捷,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景区门口。自驾车旅游线路成熟,从金城江出发:沿金城江到六甲镇的农村三级公路进日景区,从广州出发:由肇庆、罗定市进入广西,经南宁。柳州上宜柳高速到达德镇收费站获沿路标进入河池,经过东江收费站,往前行驶500米往左转入六甲镇方向,直接进入景区。高速公路沿途维修点和加油站齐全,路标清晰明了路况良好,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便捷。

3.生态人文环境优势

作为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边、山、穷地区,河池市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基本上没有工业经济发展而带来环境污染以及人为造成的对环境和资源的肆意破坏。也正是因为这里的经济欠发达,信息相对闭塞,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些过度商业化、庸俗化的意识和行为还未蔓延到这里,这里的居民百姓团结和睦、淳朴大方,处处呈现出友好好客的氛围。

4.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河池市政府着力于招商引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2011年河池金城江区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现场督导河池小三峡风景区开展“上档进位升级”创建工作,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全面提升景区各项旅游服务功能。

(二)劣势分析

1.地区经济落后,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河池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经济欠发达地区,贫穷落后是这里的标志。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小三峡风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景区投入资金不足,直接导致景区的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低,同时也影响了景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最终导致景区服务质量差,游客满意度低,制约景区的快速发展。

2.受气候影响,旅游淡旺季明显

小三峡景区是以水上观光、水上娱乐项目、田园风光为主的旅游景区,一年四季中,春季梅雨季节,雨天较多,冬季寒冷风大,秋季水量减少,都不利于水上观光等旅游项目的开展,旅游舒适期为5月-11月,时间较短,淡旺季明显,容易造成旅游资源闲置,资金浪费,服务质量差。

3. 旅游营销手段落后,景区知名度低

景区旅游业起步时间较晚,景区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旅游管理严重缺乏专业人才。景区营销手段老化,仅依靠部分旅行社的微薄力量;宣传力度严重不足,景区没有成立专门的旅游宣传部门,宣传资金匮乏,宣传深度有限,没有把景区与周边的“宜州刘三姐故居”、“南丹温泉公园”、“荔波大小七孔”等热门旅游景点整合宣传,没有融入到壮族民俗风情氛围中去,使景区在游客的心里不能形成整体形象,影响景区知名度的提升。

4.景区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

小三峡景区近几年来一直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由于投资资金不足,景区仍然处于规模小、旅游配套设施差,接待水平低的状态。

(三)机遇分析

1.旅游业的发展热潮,为景区的发展带来机遇

据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出镜国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我国旅游休闲人数将达到20-25亿人次。与此同时,河池旅游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旅游人数逐年攀升。全国及广西河池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及周边名扬天下的国际桂林旅游名城和刘三姐文化品牌效应的辐射,为小三峡景区的发展带来机遇。

2.道路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河池提出了“构建告诉骨架,完善城乡路网,提升公路等级,服务通道经济”的交通发展战略,以乡村公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开展轰轰烈烈的交通大建设。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011.486公里,公路里程比“十五”期末增长11.7%。2011年年底,六寨到河池、宜州到河池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这是国家高级公路“7918”网兰州至海口和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增强景区可进入性,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威胁分析

1.市场竞争激烈

近几年来,百色、柳州、贵州等周边城市旅游发展速度快,且国际旅游名城桂林与名扬中外的刘三姐故居等旅游热点区域对小三峡具有遮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发展。游客由于时间、精力、费用的限制,经常选择知名度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景区而舍弃其他知名度低且路途偏远的景区。其次,小三峡景区与周边景点例如宜州下砚河、天峨县龙滩天湖、金浪湾景区等有很大程度上的旅游资源共性,都是主要以水资源为依托,开展水上观光的旅游项目,个性不凸显,旅游竞争激烈。

2.资金匮乏

旅游开发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投资资金,随着景区的发展,逐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设备以及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一项休闲旅游产品,三年时间就开始变得陈旧,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升级,那么很快就门可罗雀了,所以,旅游经营资金压力巨大。小三峡景区开展旅游事业已有些年头,但是基本上还是处于初步开发状态,资金匮乏,使景区不能如期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扩大景区规模。作为休闲度假型旅游风景区,没有其独特性,没有一定规模以及完善的设施设备,很难打开市场。

3. 环境恶化的威胁

2012年1月15日,宜州市环保部门发现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经调查发现,此河段镉超标约80倍,并与1月18日流入柳江和柳州市区流域,引起群众恐慌,地方政府虽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但仍然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位于拉浪水电站下游的养殖户损失惨重。镉超标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损坏河池的形象,给旅游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小三峡景区在龙江河上游,虽然不在镉超标河段范围内,但是游客对龙江水质产生了怀疑,这对于以水资源为主要依托旅游资源的小三峡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镉超标环境污染事件说明河池这块净土也开始遭到各种人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环境日趋下降。而景区经营管理者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景区两岸生态脆弱,加之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使景区的发展遭受巨大威胁。

四、 促进景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实行区域联合发展,拓宽景区客源市场

景区旅游客源市场构成不合理,80%左右的游客来自广西区内,其他省份游客较少。针对这一情况,景区应该实行区域联动,拓展景区客源市场。

小三峡风景区周边旅游景点多样,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怀群穿岩和崖宜风光,南丹白裤瑶风情,全国毛南族唯一聚居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及毛南族民俗风情园,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乡。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区域的联合发展,赋予景区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并将景区文化与刘三姐文化有机联合,使景区融入到名扬中外的刘三姐文化中,增强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要加强与周边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及热点旅游区的联系,例如南宁、柳州、桂林,景区可以借鉴这些城市的旅游开发经验和旅游声望,力争不与热点旅游景区重复开发,而是要另辟蹊径,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的景区沟通与合作,接受它们的辐射,双向相接,敢当配角,让其他景区景点将自己的客源带到本景点,以谋求自身的发展。

(二) 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

景区在宣传方面不够重视,游客主要是通过他人介绍获取景区相关信息,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上能够获得的信息很少。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宣传对景区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异常重要,经营者应注重网络、媒体、旅行社等多种渠道营销和宣传。笔者认为,景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旅游营销和宣传。

1.赞助高校校园活动。景区可根据客源一级市场进入该地高校进行校园活动赞助,同时在大学生中发放景区宣传册和低成本景区旅游纪念品,以此提高景区知名度,达到宣传及开拓景区潜在客源市场的效果。

2.向景区游客免费赠送旅游纪念品。将制作成本低的旅游纪念品(例如:钥匙扣、T恤、钢笔、打火机、纪念币等)印上小三峡景区的部分风光及“小三峡生态探险之旅”的图案免费赠送给游客,这不仅达到了宣传的效果也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3.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展销活动参与人员经常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景区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并发放制作精美的旅游宣传册,加深景区在潜在游客脑海中的印象。

4.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景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景区宣传,在热点的旅行社网页及热点相关旅游网上传景区图片,免费宣传。

5. 公共关系宣传。景区内有上级领导及其他相关的知名人士莅临参观时,景区宣传部可抓住机遇在重要报刊与杂志上图文并茂的刊登;经常发布业界相关新闻以及旅游产品新动态的文章;参加公益慈善活动。这样的宣传促销方式,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提高了景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6.销售点宣传促销。景区与各合作企业单位多联系沟通,免费培训对方工作人员对本景区的系统知识及景区概况,实行销售奖励制度,激励合作单位多多推荐本景区;在酒店、旅游社、车站等开设销售点,并大量使用图文,声像等进行宣传促销。

(三) 提高服务质量,开发旅游新产品

在调查景区时,不少游客指明景区服务质量低,意识差,且旅游产品单一。针对服务质量差的问题,笔者认为景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第一,为游客免费提供温馨服务,例如,旅游咨询、手机充电、常用医疗救护药品、上网查询、雨伞、拐杖。针线盒、童车等。服务项目要根据游客可能性需求设定,才不会导致资源浪费,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

第二,导游服务,主动组织游客参与各种攀岩、民族表演、采摘野菜等活动,拉近游客与景区心里的距离。

第三,托儿服务,根据家庭游客出游特征,景区设定托儿服务,能够为父母游客获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参加景区各种活动,同时要开发适合儿童的游乐场,借助景区接近拉浪林场天然氧吧的优势,建设老年人书吧、棋牌室等产品,让游客轻松享受假期,使景区能够吸引的来也能留得住游客,改变景区游客逗留时间以一天为主的现状。

根据景区自身资源优势,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开发刺激旅游项目,例如水上攀岩,生态冒险等活动。调查数据显示,景区大多数为中青年游客,这部分游客群体的共同特征就是喜欢刺激新颖的事物,开发攀岩和探险项目,既充分利用了景区资源,同时也适应了游客的需求。

第二,增加民俗风情体验项目。景区中的梦古寨为游客展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壮族人民的生活,景区开发“做一天壮族人”的旅游活动,让游客穿壮族服饰、学习壮锦编织、与壮族人们共同劳作,亲身体验神秘而古老的少数民族风情。

第三,参观电厂旅游项目。在现代社会,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电,但是对于电是如何产生的,知道的人却很少,景区开设电力参观项目,能够满足游客增长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吸引潜在的学生市场。小学生教材中有关于电力的篇章,老师一般都会组织学生到电厂参观,工业旅游产品可以增加景区客流量和收入。

(四)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目前,小三峡景区主要以水上观光旅游项目为主,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接待档次不高,因此,景区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整体的旅游形象。景区可以通过邀请金融系统专家,参与旅游景区的规划评审,彰显景区旅游资源优势来吸引外商投资景区开发建设;景区也可以采取银行信贷融资渠道,使用相关建筑物所有权、开发经营权、未来景区门票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景区可以利用现有的特色旅游产品优势,吸引周边工业园区投资商的关注。当前,资金短缺是制约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景区经营管理者应该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快完善景区旅游配套设施设备,提高景区接待档次,促进景区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绍明,马忠豪. 桂西北旅游发展论[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

[2]刘冬梅.资源优势视角下河池旅游业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6).

[3]陈俊凤.浅析发展广西旅游的思路与对策[J].城市旅游研究,2011(3).

[4]中国信息统计网,《2012年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河池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统计局出版.

[6]广西旅游局网 http://www.gxta.gov.cn .

[7]河池旅游局网 http://www.hclyw.net.

作者简介:谢瑛莉(1977–),女,湖北沙市人,就职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沙市钢管厂工程师。

猜你喜欢
SWOT分析现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