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及问题总结

2015-08-11 05:11王阳冯笑伟郝静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现状分析文化产业

王阳++冯笑伟++郝静

摘 要: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从调研正定文化产业的背景及目的、正定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正定文化产业的问题总结等三个方面展开对于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从而推动正定新区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正定新区;文化产业;文化资源;现状分析;问题总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锣密鼓的形势下,正定凭借其自身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其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我们的调研也围绕正定的文化产业随之展开。

一、调研正定文化产业的背景及目的

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并成为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在文化产业如此蓬勃发展的今天,河北省在积极顺应目前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出台了《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规划》提出,正定未来的发展要坚持“区域视角”,要坚持滹沱河北岸地区与南岸地区“一河两岸”一体化发展,建设石家庄中心城市。同时,坚持滹沱河北岸地区与南岸地区错位发展,古城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县域内重点发展地区与重点保护地区错位发展;坚持“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坚持田园城市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正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截至2010年正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①为响应国家和河北省的号召,2015年7月份,我们深入正定,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发现并分析了河北省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写在这里希望能够对正定的进一步开发与管理提供帮助。

二、正定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文化资源

正定目前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9处,他们分别是开元寺、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隆兴寺、府文庙、县文庙大成殿、正定古城墙、唐代风动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小客龙山文化遗址、新城铺商周遗址、西洋仰韶文化遗址、梁氏宗祠、王氏家族墓地5处(说法不一,也有6处说)。新建旅游景点多处,荣国府和宁荣街,位于正定城内东北部,是一座仿古建筑,1984年为了拍摄《红楼梦》而兴建。西游记宫,座落在常山公园北端,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有3个展厅,18个景区,5个人物塑像。全部场景配有灯光音响,配合巧妙。封神演义宫 ,位于荣国府东侧,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厅内37个故事画面,有声、光、电、激光灯现代技术配合,再现了姜子牙扶周灭纣的故事。②除了这些文物古迹和新建旅游景点之外,正定还是众多的古遗址所在地,小客龙山文化遗址、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西洋仰韶文化遗址、新城铺商代遗址等。同时,正定还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故里,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元杂剧作家白朴等等。

(二)交通设施

正定对外交通便利,石家庄机场驻地便在正定县,同时京广线还设有正定一站,广大旅客到正定旅游十分方便。正定县城内修建了201路汽车专用线,沿途设站点20多个,同时开设了多部客运汽车。政府出资加宽、修整了常山路等主要街道,修筑了隆兴寺、荣国府等段的多条路线和大型停车场。目前通往正定文化景区的交通总体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详见图1)

(三)宣传力度

从80年代起,正定政府就积极致力于正定文化景点的宣传,印制了多套明信片,制作了碑帖、字画和各种有正定古迹特点的旅游工艺品。当前,经过我们的问卷调研分析,发现无论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心目中,荣国府、古城墙、赵云庙等景点的知名度非常高。

三、正定文化产业的问题总结

正定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来说是欣欣向荣的,但是经过我们的深度调研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既有中国文化产业目前共有的通病,也有正定自身存在的个性问题。下面将逐条对调研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一)文化资源传承面临困境,亟待规范与保护

在调研之前,我们进行了网上路线规划,查询了常山战鼓等有名的正定特色文化。结果显示以常山战鼓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并没有固定的表演地点和正规的演出团队,而且局限于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很难准确地找到其所在地,由此造成了人们对其关注越来越少。我们在走访东杨庄和西阳庄的过程中,发现战鼓的表演队伍不够正规,和以往的演出和资料相对比,发现现在的常山战鼓表演对传统套路的继承并不是十分准确。而且,通过调查发现,政府重视不够,对其投入的资金力度不足,造成表演队员的参演积极性并不能被很好的调动起来。还有一些文化旅游景点,比如位于常山公园南侧的西游记二宫,已经是大门紧闭,没有游客前来参观。由此看来,正定的文化资源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由此才可以发挥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且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以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省会4+1组团城市发展构架明确指出石家庄政府将正定的发展定位为文化旅游等的集结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迄今为止,正定的文化产业亟待进一步的发展,千年古城正定,其丰富的文物修护和保护工作所需费用也是很高的。

(二)文化资源未能有效地开发利用于旅游等产业,且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未形成体系

正定文化资源丰富且独特,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与开发。一是没有利用好原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没有能够将城镇建设与文化资源相互融合。《规划》中提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协同发展转型综合实验区、石家庄都市区副中心③”并没得到很好地融合与互相提升和促进。

其次便是资源整合利用未形成一个运作顺畅且规范的体系。旅游资源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不光涉及到其观赏的景观,还要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包含食住行购游等多方面。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比较普遍的,一是交通问题,游客被一些拉客的黑车或者电动车所左右,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旅游顺序,自驾游的车辆也面临停车难的问题。二是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够,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只是单纯的传统的图文介绍,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比如荣国府只是简单的实物游览,并没有充分利用其所蕴含的的《红楼梦》的文化氛围,做到让人们身临其境,缺乏有效的展示手段。三是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且文化氛围有待加强。游客只能象征性地游览观光,缺乏一些体验性的活动的加入。且游区的基础设施未能形成规模效益,过于分散,造成竞争力较弱。四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虽然新区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在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例如,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等关系不明确,政府干预过多,致使文化产业缺乏生机与活力。并且文化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文化产业的民众普及率不高,民众的文化意识有待提高

在正定街头的走访调查之中,当我们提及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更多的受访人们表现出了迷茫,“不知道”或者“听说过一点,但不也不太清楚具体内容”成了人们更多的回答。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无疑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政府、社会、民众,缺少了哪一环节,都会造成整个规划的周转费力。而如今,明显地,正定新区的民众或者是外地人对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规划了解不多,因此可能造成民众的参与热情下降,在整个规划过程中,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群众的配合和支持。(详见图2)

(四)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薄弱,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以荣国府为代表的影视文化资源、常山战鼓为代表的地方资源、小客龙山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址资源、“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为代表的古建筑资源,他们都是既包含众多的文化内涵,又包含经济内涵,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捕捉和体现。目前我省的文化产业多归文化部门来统筹规划,但真正能够落实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还是靠政府的经济部门。目前,文化品牌化战略的最大问题,就是政府经济部门的资金投入不足,品牌的开发和创建缺乏市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人员的投入。品牌规划和运作脱节,使得文化品牌的打造方向偏失,意见缺乏可操作性,使得整体工作处于随意性较大的状态,不够坚实。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还发展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文化能够成为产业的原因是应用了一些高技术,例如数字化、网络传输等,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目前,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较低,这不利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造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化产业名气不够大,品牌不够响亮。

(五)文化市场违法经营现象频发,市场秩序不容乐观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正定文化市场存在着不少的市场规划问题。文化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比如:有小摊贩在门口拉客,声称可以提供半价票等内部票,或者是在距景点不远处,强制拉旅客乘坐其交通工具,或者有的小商贩讲述其拉客的回扣等现象。文化市场秩序混乱,管理无序,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和引导;同时,缺少合理的文化市场规划,都造成了文化市场管理难的现状。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才能促进其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这必须建立在遵守文化市场经营规范的前提下,否则造成秩序混乱,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出台与有效管理,才能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六)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正定新区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缺少资本运作的经验,技术水平较低,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产业运营管理人才稀缺,正定新区文化产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有较强的文化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正定文化产业作为正定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开发以及现代化转型,是解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的调查为政府制定正定文化产业方案提供一些思路与角度,扩大正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影响力,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释:

①《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

②《正定县志》 中国城市出版社

③《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Z].

[2]正定县志[J].河北生正定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篡.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2.

[3] 何惠欣,谢伟.“河北文化品牌的培育与发展研究——以正定文化品牌常山战鼓为研究个案”[J].大舞台,2010(9).

[4]刘洪彩,王增成.刘“开拓国际名人效应 打造正定文化品牌”[J].大众文艺, 2013(4).

作者简介:王阳(1993–),女,河北宁晋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冯笑伟(1994-), 女,河北赞皇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郝静(1995–),女,河北涿州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现状分析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