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香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2015-08-11 04:29何应对等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香蕉产量

何应对等

摘 要 香蕉栽培管理水平是决定香蕉产量和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不同耕作措施对蕉园土壤理化性质、香蕉产量及生产投入的成本存在差异。2013~2014年间,通过几种耕作栽培方式(农户习惯管理、深耕、免耕及免耕覆秸秆)应用,研究其对香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定计划目标产量48 t/ hm2,分别确定N、P2O5、K2O施用量为540、90、1 630 kg/hm2,免耕覆秸秆处理在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期、抽蕾期与采收期,其株高、茎围及青叶数等生长性状指标表现较大的优势;抽蕾率及经济效益分别为41%和3.28万元/ hm2,与对照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香蕉 ;耕作措施 ;产量 ;种植效益

分类号 S668.1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illage modes on yield of banana and economic benefi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costs in different tillage measure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yield of banana and production input. This test in 2013~2014, There are four ways to the farming cultivation of habitual manage, deep cultivation, zero tillage and minimum tillage straw,respectively. Test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target yield 48 t/hm2, applying points to determine the N, P2O5, K2O content was 540, 90, 1 630 kg/hm2. Use to no-tillage with straw processing in vegetative period, bud differentiation stage, bud stage and the harvest time for the plant height, stem circumference is advantage. The treatment (zero tillage with straw, NS) processing of grow bud rate and planting benefit distribution of 41% and 32 781.8 yuan/hm2. The effect of NS on CK treatment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Keywords banana ; cultivation measure ; yield ; planting benefit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热带果树,周年种植,周年收获,在热带水果市场中经济效益较为显著。FAO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香蕉收获面积31.1万hm2(467万亩),产量821万t。香蕉是海南省的主要经济作物,是部分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2年,海南省种植面积达到2.5万hm2。香蕉种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回报率较高[1]。在香蕉生产上,农户为了提高香蕉产量、增加收入,对香蕉的投入较高,特别是肥料的投入很大,每株香蕉投入在12~20元不等,占香蕉生产总投入的30%以上[2]。同时人工中耕管理费用的增加,降低了香蕉种植效益,由于不少农户对肥料的配比、施用量及施肥时期增产效益的基本规律缺乏认识,盲目增施化肥,因而出现增肥不增产、增产不增收,甚至增肥减产的现象[3-4]。本研究通过对蕉园土壤主要养分的测试,设计目标产量,重点对香蕉氮、钾肥施用效应进行研究,同时运用不同的耕作栽培方式,综合分析香蕉生长性状、产量以及生产效益,以确定琼北香蕉主产区香蕉产区适宜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为香蕉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香蕉种植区进行(地理位置为北纬 19°56′22.71″,东经 109°54′06.33″)。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26℃,年均降水约2 000 mm,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供试的品种为巴西香蕉。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如表1。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4个处理管理方式分别为:①习惯管理(CK),以当地蕉农施肥管理方式为主,新造种植,完成“一犁一耙一沟”备耕工作后,在种植沟内轻挖种植穴种植;追肥施用方式采用环香蕉“滴水线”撒施后喷灌浇水。②深翻耕(DT),前茬香蕉收获后假茎叶片等地上部分全部移出蕉园,新造香蕉种植前深翻45 cm以上,完成“一犁一耙一沟”备耕工作后,翻耕裸露香蕉球茎移出蕉园,在种植沟内轻挖种植穴种植;追肥施用方式在株间浅开沟埋施肥料后喷灌浇水。③免耕(NT),前茬香蕉收获后假茎叶片等地上部分全部移出蕉园,清除杂草,挖一个45 cm×45 cm,深40 cm的种植穴;肥料在株间撒施后浇水;在生长管理过程中避免中耕培土。④免耕覆秸秆(NS),前茬香蕉收获后假茎叶片切断半米左右,置于行间裸露地;行间其他裸露地块用稻秆等农业废弃物覆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施肥采用撒施后喷灌浇水处理。

浇水方式用水带喷灌,各处理区域香蕉种植数量为200株,以单株为重复处理;2013年月5日23日完成种植工作,双行浅沟种植;种植密度为2.0 m×2.0 m,2 500株/hm2(166株/亩)。

1.2.2 施肥方法

试验中4个处理有机肥在种植前施入种植穴,每株用3.5 kg做底肥(折成8 760 kg/hm2计算,试验中所用的有机肥为课题组研制,经检测NPK总含量>5%,有机质含量≥45%)。当地蕉农施肥管理方式(CK)的处理,其香蕉生育期用肥总量见表2,共分4次施肥,2013年7月6日第1次(N、K 各占20%),2013年9月24日第2次(N、K 各占40%),2013年11月12日第3次(N、K 各占30%),2014年2月4日第4次(N、K 各占10%),所用P肥总量的50%伴随有机肥作为底肥施用,另外50 %在第2次追肥时同时施用。DT、NT与NS三个处理所用P肥总量的50 %伴随有机肥作为底肥施用,香蕉全生育期施肥采用“多次少量”原则,在计划目标产量施肥总量下分9次施用;2013 年6月20日第1次(N、K 各占5%),2013 年7月10日第2次(N、K 各占8%),2013年8月2日第3 次(N、K各占12%),2013年8月30日第4 次(N、K 各占15%),2013年10月16日第5 次(N、K 各占15%),2013年11月27日第6 次(N、K 各占15%),2013年11 月15日第7 次(N、K 各占12%),2014年1月23日第8次(N、K 各占10%),2014年3月4日第9次(N、K 各占7%)。另外50 %在中后期与N按N∶P2O5=1∶0.35 的比例施用。以当地前3年单株产量17.5 kg,提高10%产量的基础确定计划目标产量为48 t/hm2,经Stanford测土计量施肥公式得出具体施肥量见表2[5]。

1.2.3 调查与统计

在香蕉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期、抽蕾期及采收期调查香蕉株高、茎围和青叶片数;2014年1月5日在所有处理抽蕾超过1/3时调查香蕉抽蕾率[6];2014年5月7日至5月18日采收果实,记录每株香蕉产量,同时折算成公顷产量。

1.2.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软件汇总数据,DPS软件进行单因素显著性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香蕉生长性状分析

前人研究表明,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作物各个生育期生长性状有相应的影响作用[7-8]。由表3可知,在营养生长期NS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株高、茎围大22%与13.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花芽分化期是香蕉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此时株高最小值为NK处理,与对照相比矮11.5 cm,与NS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DK处理的青叶数最少,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青叶数也可以说明香蕉功能叶片数量,影响着香蕉光合转换光合效率的强弱;抽蕾期株高、茎围最大值则为NS处理,较CK处理分别高14.6%与2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采收期株高与青叶数最小值则为NK处理,与NS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显然,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期、抽蕾期及采收期4个重要生长时期,免耕覆秸秆(NS)耕作栽培方式植株表现的农艺生长性状较好,这与李杰等[9]在油菜中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各个生长时期农艺性状生长影响着香蕉抽蕾率,2014年1月5日,通过后期抽蕾的统计[10],4个不同耕作栽培措施抽蕾率平均值为34.5%,其中免耕在施加覆盖秸秆的基础上,抽蕾率最高的为NS处理,其值41%(+6.5%);最小则为NK处理,其值为28%(-6.5%),4个处理间差异均为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适宜的耕作方式对香蕉株高、茎粗、青叶数及提早抽蕾具有重要作用,为香蕉果实的生长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2.2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香蕉产量及效益分析

结合目标计划产量投入肥料施用量的基础,由表4可知,以习惯耕作栽培管理方式比较,免耕覆秸秆(NS)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推广空间。在成本投入比较中可以看出,习惯性的施肥(CK)管理,忽视了土壤地力基础,单方面在香蕉生长过程中追施肥料,导致肥料的成本、人工等方面投入增加,产量却降低;值得一提的是,CK处理尽管施肥次数为4次,似乎减少了用工成本投入,但由于习惯性施肥要求增加了劳动强度,用药次数增多等原因,人工管理投入方面不减反增。免耕覆秸秆(NS)较其他3种耕作栽培方式管理产量有较大提高,比CK管理提高产量17.4%,差异达显著水平;几种耕作栽培管理模式不同,在香蕉生长期中各种投入也不尽相同,对于试验中免耕覆秸秆方法,由于行间有覆盖物,减少了杂草丛生,同时备耕过程中减少机耕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较CK管理提高种植效益74.7%,投入产出效率高达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哪种耕作栽培方式,农药投入成本较大。主要原因是香蕉产业中病虫害的发生较为严重,各种农药价格不断攀高,化学农药防治仍然是香蕉产业植保主要手段。

3 讨论与结论

(1)一直以来,种植者对香蕉生产管理采用“大水大肥”及经验管理模式,对蕉园土壤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降低香蕉生产效益。杨苞梅等[11]从植株体养分需求规律,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开展了香蕉平衡施肥相关的实践研究。本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点土壤地力指标,通过Stanford养分计算得出本实验中养分平衡施肥比例,确定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540、90、1 630 kg/hm2,减少了肥料施用的盲目性,同时结合耕作栽培措施,提高香蕉的种植效益。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中耕土壤管理方式,避免扰动土壤,减少香蕉根系损失,减缓土传病害的蔓延发生,有利于香蕉种植效益的提高。

(2)合理施肥是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的关键措施。单一养分的长期大量使用后,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正常比例将会受到破环,植株则表现出缺素的状况[12]。在各个关键生长时期NS处理试验中香蕉生长性状,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由于NS处理中香蕉母株留置大田,养分回流等原因提供香蕉植株体生长,这与余赟等[13]研究结果相似,结合党延辉等[14]在秸秆覆盖栽培模式下的研究结论,可以推测蕉园土壤地面覆盖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水分的蒸腾,提供土壤的湿度,植株体养分回流,促进土壤养分的运移及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有显著影响[15]。

(3)无论哪种耕作栽培措施,产出/投入比值高说明种植效益高。在生产环节中减少肥料投入与人工投入是香蕉高效耕作栽培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保证目标产量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成本的投入,对于香蕉生产而言意味着提高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 柯佑鹏,过建春,夏勇开,等. 如何抚平海南“蕉虑症”-对海南香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思考[J]. 今日海南,2014(11):28-29.

[2] 王荣香,康专苗. 2种灌溉施肥方式对香蕉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11):18-21.

[3] 林新坚,黄东风,李卫华,等. 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生业学报,2012,20(2):151-157.

[4] 李忠芳,徐明岗,张会民,等. 长期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7):2 407-2 414.

[5] 陈鸿洁,王树明,周 敏,等. 河口县香蕉配方施肥试验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10):63-67.

[6] 张茂星,张明超,陈 鹏,等. 硝/铵营养对香蕉生长及其枯萎病发生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5):1 241-1 247.

[7] 段义忠,亢福仁. 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状况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4,34(5):55-60.

[8] 袁 玲,张 宣,杨 静,等. 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3,39(2):350-359.

[9] 李 杰,张洪程,董洋阳,等. 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3):2 661-2 672.

[10] 杨苞梅,黄汉森,黄 强,等. 钾氮营养对香蕉抽蕾和产量的影响[J]. 高效施肥,2012(29):16-19.

[11] 杨苞梅.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香蕉平衡施肥上的应用研究[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12] 林 电,严速量,常春荣. 反季节组培香蕉氮钾肥料配比、施肥时期及其效应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02,23(2):24-31.

[13] 余 赟,方 昭,迟志广,等. 截茎对威廉斯B6香蕉的矮化效果[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5(2):17-20.

[14] 党延辉,郭 栋,戚龙海. 旱地地膜和秸秆双元覆盖栽培下小麦产量与水分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0-24.

[15] 胡乃娟,韩新忠,杨敏芳,等.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71-377.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香蕉产量
快手香蕉饼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瓶里有香蕉
香蕉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