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死去

2015-08-11 17:03
中关村 2015年8期
关键词:悼词愚人太多太多

编者按:著名作家、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毛志成先生,于2015年6月29日因病逝世,享年75岁。先生长期为我刊“名家专栏”撰稿,著作等身,文笔隽永,思想深邃,颇受读者好评。本刊特编发先生临终前文章,以资纪念。

某一株或某一种植物死去了,甚而消亡了。无论是被砍伐了、焚烧了还是被非常气候或是环境恶化摧毁了,总之是死去了。这时,最能给我们提供欣慰或乐观主义精神的,是物理学中的“物质不灭定律”。意思是:即使这些植物被烧成灰烬或化成了烟,地球上物质的总数量、总重量都不会有任何减少。基此而产生的乐观,其实是傻乐观、盲乐观!殊不知植物不同于矿物,植物是有生命的。而生命的失去,人总应当感到一点悲伤才是。这叫精神品位!

再具体地说到某一株树、某一棵花、某一种草干枯了,死去了。即使它遗下的种子能够使之再生、新生,但也不会成为当初的原品(哲学术语中叫作“这一个”)。世界上的原品(或植物学中所说的“母本”)越来越少了,近于绝迹了。这叫作“进化熵”,也称“进化殇”。

为了人类社会,为了人类文明,希望熵或殇少一点!

某些动物死去了,有的是被人奴役死的,有的是被人杀害的,有的是被人吃掉的,当然也包括被人刻意豢养、娇宠死的(主人还可能为了它的死而掉了几滴泪,或写一篇缅怀之文)。

那些动物的首要缺点是不会说话,没学会使用语言。假如允许它们开口,它们又善于开口,我敢说,它们的发言将比人所写的一切精深文章更加有真实度,更加有震撼力。

某些人死去了,除了被咒为“该死”之外,还有的人被恭称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然而我们的心是什么样的心,这才是至为重要的。假如我们的心是公心,是正义的心,是充满道义的心,被怀念的死去之人就真有可能在我们心中仍然活着。假如我们的心是自私的,是缺乏善性的,或是充满了狭隘与偏见的,那些死去的人越是被誉为“永远活着”就越近于真正死去。

某些曾经被膜拜或信服的真理死去了,有的是因为跪拜过甚而死去,有的是因为被无休止的重复、诵读而死去,有的是因为被频频呼喊而死去,有的则是被人为性的颠覆或扑灭而死去。然而只要是名副其实的真理,就有无与伦比的新生能力,永远不会彻底死去。反倒是各式各样伪真理,包括伪见识、伪学识、伪才能,最终都会在真理本身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直至死去。

某些被称之为“遗臭万年”的人物或事物死去了,甚而死去了很久很久。其实,那样的人和事只要有人还在骂他,尤其是无休止地骂他,也说明他并未死去,仍然“活在人心中”。而真正的死去,是被人遗忘。连某些害过人的人,尤其是史书上被一家之言认定的坏人,对他们的忘记有时不仅是对其真正的埋葬,也是今人的一种超脱。

某些历史死去了,这当然可能是一种悲哀。对社会来说,正所谓“无史等于无根”,或“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是真正的历史也意味着某些事物的必须死去。否则,让史册、史籍、史料、史事越来越挤占社会的现实空间,也无异于给今人戴上越来越沉重的镣铐和枷锁,岂能前行?

有的道德、智慧死去了,其中就有活该死去和不该死去之分。

活该死去的,是道德的僵化和智慧的伪化;绝不能死去而且必须崇扬的,是道德的有魂和智慧的有益。

总之,对某些死去,我们应当写出具有生动性、感动性的悼词;对某些死去,我们应当付之一笑。

某些经典的哲学、文学、科学死去了,原因只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它当初就不是真正的经典,而是由作者本人异想天开、胡乱炒作出来的迷信、昏话、谰言,或是被愚人、心术不正的人强捧出来的;一个原因是被模仿者频频复制和刻意推销弄贱了。而真正的经典,首要的品格是具有原生、原创属性,别人怎样拟制或仿造也会失真。

某些纯粹的“人”死去了,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太多太多,尤其是身外之物(如等级、头衔、名号等等)太多太多。致使某些人不是以主子自居就是以奴才自甘,因之“人本身”也就等于死了。

十一

某些死去是一种明智,是一种清脱。当年庄子为他人也为自己写的悼词是:“夫子生兮,时也;夫子逝兮,适也。”意思是:人的出生是特定时间的特定产物,有极大的偶然性,不必把出生本身看得多么了不起。人的死去不仅是必然,而且也是对自然规律的适应,应当视为好事。而古今多少幻想长生不老或永远不朽的人,其实都是愚人。

十二

有的死去是另一种新生,因为给后来者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但不是所有的死去都有益于新生,因为无论是各式各样的恶性死亡,还是把某种无序行为都当成创新、突破,其实这都等于真正生机的死去。

总之,有的死去值得为其唱挽歌、唱颂歌,因为我们能从中打捞出、发掘出有益于我们继续活下去的必备精神。有的死去我们却只能伴之以庆贺,因为我们终于摆脱了背负着沉重尸体而喘息着行走的日子!

猜你喜欢
悼词愚人太多太多
新中国同龄人
欠父亲的太多太多
谁是愚人?
愚人=娱人?
爱入心海
娱乐节目不能愚人并自愚自乐
人生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