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思维的突破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2015-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突破口陈毅切入点

高 会

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形:面对一篇课文,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学习,不知如何把握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特点。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无从发挥,导致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无从体现。此时,在学生茫然无措、束手无策之际,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渴望求解之机,努力选准思维的突破口,排除思维的障碍,因势利导,学生的思维之流就会宣泄出来,奔涌而前。

比如,学习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可以这样打开思维的突破口:本文开篇便是“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结尾处又写道:“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那么,朱德同志对他母亲的逝世,为什么特别悲痛?是否仅是普通的母子之情?这样一经点拨,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迸射,朱德与他的母亲之间,既具有普通母子之间的关系,更具有革命和鼓励、支持革命不寻常的同志关系。全文的内容和思想,都是依此而来。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思维的突破口,篇幅比较长的一篇课文,就可以较快地理解、掌握了。

由此可见,选准好思维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选准思维的突破口,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呢?

我们可以从课文的体裁入手,推绎出思维的切入点;可以从课文的结构入手,寻找出思维的切入点;也可以从课文前面的“提示”、“重点”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发现思维的切入点。

每种体裁的课文都有其特点,具有各自的内在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课文体裁来指示学生的思维方向,理顺学生的思维线索。具体地说,说明文系介绍性文字,它强调所介绍的对象的性质、特征、类属和功用等等,尤重强调其特征,学生学会抓特征,就抓住了读说明文的“牛鼻子”。议论文大都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的关系上来,学生的思维就会直趋目的。至于散文,由于它具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教学中就须把握好散文的灵魂(神),梳理好散文的经纬线索(形)。比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利用象征手法,开篇便是“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进而由物爱人,歌颂在华北敌后战场上艰苦抗战的广大军民,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教学诗歌,须找准“诗眼”:柯岩的一首《周总理,你在哪里》,“你的人民想念你”是其“诗眼”。通篇诗文,上穷碧空下黄泉,追寻总理的足迹,追忆总理的功绩,俱围绕“怀念”这二字。戏剧文学的精髓在于矛盾,且不说曹禺《雷雨》里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单看《陈毅市长》,就矛盾迭起,冲突不断。化学家齐仰之闭门谢客,陈毅市长智入齐府,是一起一落;齐仰之信守“闲谈不超过三分钟”,但陈毅的几句话反使他“一反常态”,力挽留陈毅多坐多叙,是二起二落;齐仰之是蜚声海内外的医药化学家,也自视甚高,但陈毅却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对“社会变化之学”这门化学一窍不通,使齐仰之折服,并答应出山,为祖国开办青霉素生产工厂,此为三起三落。矛盾迭出,妙趣横生,是文学的特征。《孔乙己》《范进中举》等,所塑造的都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形象,通过二人的际遇,揭露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反映了当时社会世态的炎凉及社会的黑暗。总之,每种体裁各具特点,思维的切入角度也就各不相同。语文教学就是要依据课文的不同体裁,选好思维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我们也可以从课文的结构入手,将课文的结构作为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好的文章,其首、尾、躯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势如常山之蛇,拎首则尾应,拎尾则首应,拎其躯身,则首尾呼应。《回忆我的母亲》首句是“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亲……”尾句是“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课文中间追忆了母亲一生的经历,母亲是如何辛勤劳动的,是如何鼓励“我”参加革命的,等等。全文内容以这叙事和抒情两条并行线索罗织而成,结构上浑然天成。学生由结构入手,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宏观上把握住课文的要旨。

我们还可以借助于课文前面的“学习重点”、“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来选取思维的突破口。一般地讲,课文前面的提示之类是对该文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方法最高度、最集中、最精炼的概括,是帮助读者理解一篇课文的入门钥匙,抓住这些文字内容,有助于对该文整体内容的领会、理解和评析。例如,学习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前面有关于本文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预习提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本文的基本思想和表现特点,尽在其中。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是以问题的方式,对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以及重难点进行全面综合,是“学习重点”的深化和外延。抓住它们来设置疑难,引发思维,就可以高屋建瓴,着眼全局,多层次全方位地思索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既有定势而又不拘于一隅之得、一孔之见。同样,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也常可作为思维的突破点。比如高尔基《海燕》一文的课后是所设置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和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研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再发挥想象,就可以获得解读这一系列疑问的“密码”。

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学生对课文本身所作出的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固然是不易的事。但是,只要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善于选准阅读课文的思维突破口,阅读教学就会走出山重水复的樊篱,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猜你喜欢
突破口陈毅切入点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浅谈圆锥曲线问题的切入点
对小学语文教学切入点的思考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日本人如何寻找“一带一路”突破口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找准工作切入点 在做实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