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玻璃门”,让创新创业成为真正的风景

2015-08-15 00:54姚先国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教授
杭州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玻璃门示范区体制

姚先国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教授

打破“玻璃门”,让创新创业成为真正的风景

姚先国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教授

推动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究竟应该走怎样的模式?浙江省是民营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我认为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按照改革开放之路,进一步强化优势,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以深化改革、率先改革、改善机制来推动示范区建设。

首先,示范区一定不能做成盆景,不能再造一个盆景,而要让创新创业在杭州成为真正的风景。因此,机制的创新应该先有代表方向的、代表未来的、适合服务改革发展要求的,然后做到体制机制的整合、提升、推广、扶持,绝对不要把它做成某一个新的点。

其次,应当把微观主体、创业主体的需求吃透。

在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理清遇到的现实问题,两头结合,再结合十八大整体设计改革方向,设计出在杭州市范围内能够扶持和推广的方案。同时改革发展经济不能脱离现实,应回归政府本位,回归政府的本质。

最后,要把企业和创业者的眼光,从瞄准政府优惠的小利,转向谋取市场机会竞争的大利。目前在制定政策规划时,政府往往会在奖励、优惠的程度上做文章,如此培养出来的企业无法具备真正的竞争力。

要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就要着重在以下三大问题上做文章:

第一,解决制度供给问题。有效的制度供给是目前浙江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换言之,我们不仅要破,还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而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首先是产权保护,其次是交易规则,要公平竞争,开放市场,同时,市场需要对其本身创新的体制保护到位。以及信用体系、信息平台建设。针对信息平台的建设,我认为,在改善制度供给上,要将它与集聚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相结合,将改革与发展融为一体。

第二,要素供给问题。现在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创新要素如何集聚。目前三大要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一是土地问题,这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屡见不鲜。其次是资金、金融问题。对比美国可以发现,从表面上看,美国新经济时代发动机制在硅谷,实际却是在华尔街。在那里,只要有好的创意、好的技术,就有风投将它们整合起来。而中国不缺科技发明,不缺科技的创新实现,欠缺的是把它们做大做强,做成产业。当前,浙江的市场化人才有优势。过去是结构式的优势,即企业家精神,在这方面,相较于其他省有较大优势,但依旧缺乏高技术的劳动力以及例如像风投、财务、会计、法律等专业化的人才。众多企业为什么迁址上海?就因为上海人才齐全。过去,人才都是靠政府引入,但人才的真正使用主体是企业,若只靠政府出钱,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政府如何在改革的同时进行有效地动员,高效率地使用,有效地整合人才、土地、金融这三大要素是当前需要落实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公共服务供给。若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政府就要专注于公共服务,同时放开他那只“有形的手”。

总之,在浙江,在当前民营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率先打掉一些阻碍创新发展、创业发展的“天花板、玻璃门”,使创业创新成为普遍的行为。如果示范区在这方面发力,采取的措施就有可推广性、可复制性,就能够为全市、全省的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玻璃门示范区体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智能电磁感知体制新进展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绿草如茵的家园
倒霉强盗和玻璃门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