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

2015-08-15 00:55李文琦
长江丛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舞蹈动作

李文琦

舞蹈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舞蹈是一项集音乐、形体和情感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施展动作,能够有效地发展心智,增强大脑活力,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幼儿常常使用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舞蹈作为一种直观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符合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正如此,舞蹈成为了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

一、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的目的

(一)使幼儿通过舞蹈来发现美

舞蹈作为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内容源自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通过幼儿舞蹈教学可以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如在歌舞《三个和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编排舞蹈之前需要讲解整个舞蹈的背景“三个和尚”,在动作编排时通过拟人化表演来刻画三个小和尚一开始互相推诿,不愿意干活的场景,然后描述当寺庙失火时,三个小和尚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扑灭大火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舞蹈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形象化的舞蹈教学,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使幼儿通过舞蹈来表现美

幼儿舞蹈教育活动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能够让幼儿学会表现美[1]。幼儿在表演舞蹈时,不仅在形式上创造了美,也在心里感受到了美。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感受,运用舞蹈协调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美。例如舞蹈《小红帽》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小红帽的快乐,小红帽的天真烂漫和大灰狼的凶恶,生动形象且具有美感。幼儿舞蹈教育不仅要帮助幼儿表现美,还需要引导幼儿对生活产生美好的憧憬。

(三)使幼儿通过舞蹈来创造美

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发现美和表现美,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来创造美。通过启发式的幼儿舞蹈教学活动鼓励幼儿自己来创造美。幼儿舞蹈教学的授课内容融入了即兴表演,给予幼儿舞蹈主题后,引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己编排动作并参与到舞蹈表演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勇气、信心和主动创造的意愿。

二、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的方法

(一)观察法

幼儿舞蹈教师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心理,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带领幼儿根据舞蹈内容观察舞蹈主体的动作和神态。例如在舞蹈《小燕子》的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先带幼儿观察小燕子的动作、神态,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各种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地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观察法真正做到了启发性教学,培养了幼儿的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讲解法

在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中,想要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调动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使其在舞蹈活动中感受到轻松快乐的氛围,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幼儿舞蹈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果在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中,幼儿舞蹈教师仅仅是单一的讲解分解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和规范,显然不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会因为枯燥的学习过程导致注意力分散。因此在舞蹈课堂上,幼儿教师要注意使用语言要简练、精确、通俗易懂。用简练的语言来表明舞蹈动作需要手、眼、身体都需要在什么方位,科学的引导幼儿来进行模仿,提高幼儿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力[2]。

(三)游戏法

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活泼好动,对游戏颇感兴趣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阶段游戏存在着很大的必要性,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内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更易于得到幼儿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舞蹈中应当适当穿插活泼有趣的游戏。例如在学习基本动作“坐地向前下腰”时,幼儿在学习了动作的基本要领后,组织幼儿玩划船游戏,在划船游戏中,幼儿通过不断重复动作,逐步地在游戏中熟悉并掌握了动作,不知不觉在游戏中便完成了舞蹈动作的学习。

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舞蹈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动作,并且身体的柔韧度和平衡感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其艺术潜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发。通过学习舞蹈,幼儿更加善于表现自己,勇气和自信心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体态和气质都有所改变,培养幼儿形成了良好的素质,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1]郝璞.浅谈幼儿舞蹈的作用与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5).

[2]张洋.舞动童趣灵动童心—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初探[J].生活教育,2014(14).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舞蹈动作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