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

2015-08-15 00:52张书红于志锋
科技传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微信

徐 绮,水 汶,张书红,于志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医用生物力学编辑部,上海 200011

0 引言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应用新形态,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传播和交流的传统媒体之一,应抓住机遇,紧随时代潮流,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努力寻求扩大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期刊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 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科技期刊大国。2013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77 种,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4944 种[1],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与国际知名期刊相比,整体影响力还比较低。以纸张为载体印刷出版的传统科技期刊,正面临着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目前中国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程度仍然较低, 科技期刊自主网站建设数量落后于国际水平。

2 新媒体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应用

所谓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媒体技术。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科技期刊可以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二维码、App 电子刊、大数据平台等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对期刊内容进行数字生产和加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和推送给读者,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2.1 官方网站

在Web1.0 时代,建立官方网站是科技期刊联通作者、读者、审稿专家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提高期刊显示度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中国科技期刊主要通过单刊独立、多刊联合、依托主办单位、加入数据库、依托出版商等方式建立网站,基本具备了现刊浏览、过刊查询、在线采编系统、高级检索、发布消息、网站链接等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站内容和功能也在不断升级,可为读者提供 PDF 和HTML 格式的文章全文。

2.2 微博平台

作为Web 2.0 的产物,微博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方便快捷地把信息浓缩成精华展现给公众。目前,很多科技期刊顺应潮流,建立官方认证微博,微博平台成为科技期刊扩大传播度的重要阵地。

2.3 微信平台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则进一步扩展了自媒体的内涵。随着3G网络的普及,集通讯、社交、资讯为一体的微信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成为信息传播的又一新型媒体平台。一般来说,微信公众平台可分为订阅公众号和服务公众号,科技期刊可以通过注册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比微博平台更为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功能,例如移动在线投稿、跟踪稿件状态、登记汇款信息、手机支付审理费、审稿人在线全文审稿、过刊浏览等。

2.4 二维码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方式,通过将具有唯一性标志的二维码印刷在期刊封面页或者文章底部是期刊顺应数字化发展的产物,推动了期刊的传播。主要借助手机扫描,传统期刊上的内容便可以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手机上,读者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文章,发表评论,还可以获取与 期刊相关的各种资讯,轻松链接到期刊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

2.5 App 电子刊

App 是指安装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相对于上述免费的微博、微信、二维码等新媒体应用,App 电子刊的制作需要开发和维护成本,通常是由期刊社或者期刊社委托第三方独立开发或者加入期刊整合阅读平台之后,发布在 App Store、Google Play 等应用程序商店,读者下载之后可以随时随地在移动网络条件下进行直接的在线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和浏览体验。文艳霞[2]认为,期刊App 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期刊数字化的主要形式。

2.6 大数据平台

对于科技期刊所在的出版行业来说,如何将信息存储数字化,实现数字出版的大数据平台,机遇和挑战并存。钟细军等[3]提出了期刊云的概念,建议由期刊联盟或大型期刊社等组织机构牵头,租用基础设施提供商和软件服务商构建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期刊云,实现期刊社管理,期刊组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存储与交流为一体的云平台。

3 媒体融合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下,科技期刊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收稿-审稿-录用-加工-出版-发行直线型流程,而是不断突破创新,转变成立体型多元化发展模式,新媒体技术已经全面影响到期刊编辑、出版、运营等方方面面。 审稿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帮助期刊实现了编辑网络化,并朝着智能化、云计算的方向发展。

目前,中国科技期刊传统的数字出版模式为数据库和单刊上网模式。2010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先后推出了“优先数字出版”和“万方数据优先出版”服务,已经实现了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以单篇定稿和整期定稿为方式,先于印刷版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优先出版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专业化、集约化、多元化已经成为科技期刊运营的趋势,应尝试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圈子,实现符合期刊自身特点的发行、销售模式。

4 结论

21 世纪是媒体融合的新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应用,人们已经日益接受移动互联网的资讯获取方式,移动阅读将会为大众所普遍按接受。因此,中国科技期刊应牢牢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契机,开展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学习国际一流期刊办刊的优秀经验,把期刊着力打造成跨媒介的学术交流平台。

[1] 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4-08-12].http://www.gapp.gov.cn/govpublic/80/795.shtml.

[2] 文艳霞.移动互联环境下的App 与期刊APP[J].出版发行研究,2012,9:82-85.

[3] 钟细军,厉亚.云计算与期刊云——科技期刊未来的新平台[J].出版发行研究,2011,11: 77-81.

[4] 罗昕.云计算时代数字出版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1,11:62-65.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微信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