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合作模式探析

2015-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馆协会博物馆

刘 红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重庆 400014

1 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合作模式研究的意义

1.1 相关概念

1.1.1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概念,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的公民。未成年人与广义的“儿童”概念等同,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的年龄界定也是18周岁以下;我国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对象之一的“儿童”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儿童”年龄界定也是18周岁以下。

1.1.2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室)、纪念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习所)、科技馆、青少年宫、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广场、广播电视台(站)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群众文化活动、陈列展览、文化艺术教育、影视广播节目播放等。本文主要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中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向社会提供的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服务。

1.1.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等分体系;同时包括群众文化事业、公共图书馆事业、博物馆事业、美术馆事业等子系统。本文所研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所构成的服务体系。

1.2 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合作模式研究的意义

未成年人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包含了启蒙阶段和成长阶段。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服务将直接影响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发展迅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对未成年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这些服务机构虽统归文化口管理,但分属于不同行业、领域,彼此间服务未成年人合作协调少,资源分散,服务参差,没有建立对未成年人服务的服务机制、服务平台。本文就国际、国内未成年人服务合作模式的研究,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合作模式的思考,目的为以满足未成年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 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合作模式

2.1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合作模式

2.1.1 行业协会合作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是美国图书馆界的专业组织,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图书馆协会。该协会成立于1876年,现有会员6.5万名。其基本功能定位为:领导图情服务和图书馆行业进步和发展,提高公众学习能力、保障公众信息获取。设立的11个部门协会中,有3个与少年儿童有关,分别是:儿童服务协会(ALSC)、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协会(YALSA)及学校图书馆协会(AASL)。这些部门协会在ALA年会期间,举办多种报告和会议,就儿童与青少年成长问题进行研讨。

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是代表美国儿童博物馆界、加强儿童博物馆为公众利益服务能力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主要职责是形成行业标准及最佳做法,为会员提供各个发展阶段所需的技术信息服务。目前美国有300多家儿童博物馆,并有50多家在筹建中。该协会创办的杂志《Hand to Hand》以促进儿童博物馆间的交流为目的,自1986年创刊以来已经出版一百多余本,内容主要涵盖儿童博物馆的建馆经验、规划方案、管理策略、各地特色等内容,为全国各地的儿童博物馆提供了创新的思想和建议。

2.1.2 联盟组织合作

美国俄亥俄图书馆与信息网络是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州规模的图书馆联盟。其成员包括17所公立大学、23所社区学院,43所私立大学的图书馆以及州图书馆。通过以一个综合性的地区图书馆目录和OhioLink中心目录,一个联机馆际互借系统,各个学科的数据库和48小时的文献配送系统为89个成员机构的60万在校学生、教员和职员提供服务。OhioLink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州政府的教育预算,包括资产拨款与运营拨款。由于 OhioLINK整合各校的资源,服务能力大为提高。

美国格伦·西博格学习联盟于2009年在加州拉法叶市图书馆落户开放。该联盟会员包括:市图书馆、莎士比亚剧院、夏柏特空间和科学中心、约翰肯尼迪大学、林德赛野生动物博物馆、加州奥克兰博物馆、诺兰公园的奥克兰动物园等12家科学、文化、艺术类机构组成。联盟由拉法叶市图书馆及学习中心基金会管理,使本地区的儿童、家庭、个人及机构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图书资料、档案、课程学习、讲座、展览、电影等资源。

2.1.3 大型文化活动及项目合作

美国“大阅读”活动:该活动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由联邦政府资金支持的全国性阅读计划。活动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与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署、美国中西部艺术基金会于2006年合作发起,旨在复兴美国的文学阅读,鼓励民众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和启蒙。除了这三家发起机构,“大阅读”活动的合作伙伴还包括赞助商,如:波音公司、福特公司、诗歌基金会等。主办者相信人们聚集在一起可有助于社区的发展,通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活动,发动社区中的每个人阅读并讨论图书。参加该活动,公众有机会分享文学的伟大。

此外,美国1996年生效的《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鼓励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合作,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署(IMLS)专门提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图书馆与博物馆之间的合作项目。

2.2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合作模式

2.2.1 行业协会合作

中国图书馆学会是由全国图书馆及相关行业或机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图书馆界开展学术研究、推动事业发展、凝聚行业力量、培养专业人才的现代社团组织和全国会员之家,起着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协会设有8个分支机构和4个专门工作委员会。该协会非常重视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工作,在其分支机构设有“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在其专委会之一的学术研究委员会下设“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专业委员会”,在其另一专委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下设“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2009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全国图书馆届开展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2012年起实施“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提升计划”,举办“全国图书馆员绘本讲读高级研修班”等,培训全国图书馆少儿服务馆员;举办“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论坛”、“全国绘本阅读推广高峰论坛”等学术研讨、交流活动。

中国文化馆协会成立于2014年9月。协会成立后,将发挥在文化馆行业规划和标准制订、理论政策研究、信息交流、人才培训、资质认定、行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化水平,提升文化(群艺)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将承担协会秘书处职能,未来工作中将加大文化馆品牌树立;整合优势,形成特色,整合区域性文化资源,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优化载体,形成系列,结合线上线下活动,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各种文化载体,塑造“精品工程”“长效工程”,使其形成系列,形成影响。

2.2.2 联盟组织合作

吉林省图书馆联盟:该联盟是为满足省内公众对图书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于2008年成立,该联盟有成员馆39个,包括11个公共馆,25个高校馆,3个信息所。领导层是由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单位领导组成。最高决策机构是联盟理事会。各家图书馆本着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则参与联盟建设,共同推进工作的发展。

安徽省文化馆活动联盟:2014年6月,由安徽省文化厅组建、120家文化馆加盟成立了全省文化馆活动联盟。2013年,安徽全省各级文化馆各类活动吸引了近1200万人次参与。

西北五省区文化馆联盟:以联席会制度为抓手,每年有联盟成员轮流组织举办活动,共同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展演交流平台、非遗展示平台、群文创作于理论研究平台、群众文化人才培养与资源共享平台,共同提升区域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首都博物馆联盟:由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6家单位发起成立,目前已有121家博物馆“加盟”。联盟将建立区域博物馆信息交流平台,开通联盟官方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2.3 大型文化活动及项目合作

北京阅读季:自2011年起,北京市精心筹划、群策群力,倾力打造北京阅读季这一推广全民阅读的品牌,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机制,广泛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全民阅读的积极性,16个区县各显其能,科学有效地推进相关工作,每年举办各种读书类活动上千场,千余万人次读者参与其中。2014年,该活动首次升格为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成为首家国家级的全民阅读活动。

上海市市民文化节:该文化节于2013年起举办,是展示上海市民文化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于活动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来自社会、市场、民间的各类主体、创意、资源、人才充分涌动。市民文化节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方式,贯通全年,覆盖全市,分春、夏、秋、冬4个阶段推进。上海市民文化节将以全市20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场地,方便市民就近便捷参与。同时,在重点文化广场、公共绿地和部分商业中心设立70个室外活动场地。在社区、学校、厂区、园区、营区和机关、楼宇7个区域广泛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市民参与。文化节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2万场。

大连市少儿图书资源全域共享建设:该项目针对市内城乡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保障普遍比较薄弱的现状,打破文化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条条壁垒,2012年市文广局、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大连市少儿图书资源全域共享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以市少儿图书馆为总馆,以城乡学校为分馆,由总馆统一采购图书资源、分类编目,配送至各学校图书馆,并按时流转,实现少儿图书资源全域共享,实现公共图书馆系统和学校图书馆系统的整合,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日趋多元的阅读需求,有效解决了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少儿读书难的问题。市少儿图书馆已建成“总馆(1个)—分馆(65个)—流动站(50个)—流动车(1台)”四级服务体系,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服务模式,各分馆共享总馆的数字资源,读者只要上网,就可以查询、借阅市少儿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

3 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合作模式的思考

3.1 优秀服务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目前,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均有向未成年人提供近似或基本相同的文化服务,但资源分散,且彼此之间的合作却很少。为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可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的合作模式,应优先在同属于文化部管辖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中开展合作,整合资源,再逐步整合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资源,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的整体服务质量。

3.2 城乡统筹、均等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体系建设的重点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城乡差别巨大,在最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能力差。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虽然比以往更加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服务,但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投入的人力、资金、项目等还远远低于成年人。整体服务能力薄弱,离未成年人的服务需求差距巨大。为此,城乡统筹、均等化服务将是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体系建设的重点,而建立合作平台是实现该项任务的重要途径。

3.3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合作模式呈多元化态势

通过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合作的各种情形,发现促进机构间合作的平台主要有三类:一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独立法人,具有协调、中介、服务、代表、监督、自律等职能,是促进会员之间合作的天然平台,对协会内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联盟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联合体。三是大型文化活动或项目。大型活动通常由政府部门启动并提供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公告文化服务机构在共同参与实施大型活动的过程中,开展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大型活动是一个有效促进合作的平台。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的逐步推进,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也逐渐从政府部门转移到服务机构或行业组织。三种模式间促进合作的机制不同,各有利弊。

目前在我国,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有服务内容、服务目标相似的特点。都是传承知识和文化的机构,他们以同样的方式为同一社区的居民服务并都支持终身教育。二是资金来源相似,基本都是政府拨款。三是隶属于同一系统,同属于文化部门主管。有了这些共同点,就更容易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方式,搭建合作平台,让社会力量和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满足未成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3.4 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行业协会成立势在必行

对照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合作的三种情形,发现促进机构间合作的最佳平台就是成立行业协会。各地通过成立省市级未成年人行业协会,可以接纳不同系统的机构和人员为会员,不仅限于文化委,还应包括教委、共青团、妇联,民办文化服务机构以及基金会、企业、个人等,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和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区县成立分会的方式,让区县的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机构和相关人员加入协会,参与全市统一开展的协会活动和资源共建共享,从而促进区县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能力提升。

各省市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协会业务上将接受文化委员会的指导,以公共文化为特定服务领域,以未成年人为特定服务对象。该协会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行业协会在业务上有密切合作,但服务范围更广,涵盖整个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与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在校外教育等方面有部分功能重叠,但该协会更加突出文化服务的专业性;与科普基地联合会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方面也有一部分功能重叠,但该协会的会员覆盖面比联合会更广,更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由此可见,加快成立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协会,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水平和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1]大连推进少儿图书资源全域共享[N].中国文化报,2012-06-22(3).

[2]任学武.西北五省区文化馆联盟签约[N].中国文化报,2014-07-07(4).

猜你喜欢
文化馆协会博物馆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博物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露天博物馆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