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简单寻常事 立耐人寻味意

2015-08-15 00:49曹津源
中学语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卖瓜老庄爱玛

曹津源

我们身边有着太多的身处“底层”之人,日复一日地做着简单寻常之事。但正是这些寻常人、简单事,连接着社会大舞台,传达着耐人寻味的热点信息,引发人们对多彩人生的深刻思考。中学生应该提升观察思考能力,学会“写简单寻常事,立耐人寻味意”。让我们先欣赏《瓜农进城》:

瓜农进城

明前茶

天热透,瓜农一进城,瓜价就不会那么坚挺了。

这两年运西瓜的拖拉机不让进城了,瓜农要么自备面包车,把后面的座位都卸掉,装一车瓜,把车屁股掀开来卖瓜,瓜农搬张躺椅在车后守着,一车的花皮西瓜在昏暗窄小的车厢里散发出幽淡的清气;要么就要雇一辆轻卡,把田里摘下的瓜运到定点的瓜摊上。瓜堆得跟小山一样,什么8424、特小凤、黑美人、麒麟瓜、横溪瓜,应有尽有,后两种是按产地命名的,麒麟瓜多是红瓤,横溪瓜多是黄瓤,虽然外行买瓜人看上去只有个头大小的差异。

跟瓜农熟了,他就跟你说实话:“挑个瓜哪里用得着托在手里又弹又听?只需眯了眼往瓜堆上一瞄,八九分熟的就弹到眼里来。瓜纹深,瓜肚圆,皮油亮中带着一层新鲜的霜粉,脐部又小又圆,蒂子半枯,打开包你是沙瓤,还不带一股熟过了头的烂糟味。”

“那你干啥还要弹听一番?”

“让客人买得舒坦放心。”

卖瓜是一件苦事,且不说守夜时被蚊虫咬出一身包,每逢大雨倾盆都是一道坎儿:瓜是不能着水的,一泡就烂,所以一到乌云压顶瓜农就像突击队员一样,手忙脚乱地用塑料布、蛇皮袋、骨架坏掉的大遮阳伞,迅速把瓜盖上。盛夏的雨往往来得十分暴虐,瓜还没有盖完,雨鞭子已经抽打下来;雨水流在发上脸上,过后瓜农的眼睛都要发炎两三天,瓜农老庄就说:“原来你们城里的雨,还真是酸的呀。”

卖瓜人还有一桩辛苦活,就是送瓜上门。新小区有电梯,可那种洋房云集的地方,物业多半不肯让卖瓜人进驻;瓜摊多设在老小区,老小区老人多,75岁以上的人,拎一只瓜爬楼也吃力,卖瓜人就用蛇皮袋装了三五只瓜,扎紧袋口,给送上门去。瓜死沉,爬到五楼,瓜农的蓝背心又一次被汗水洇湿了,汗渍周围,结了一层薄薄的、硬壳壳的盐霜。跟在后面的老人看在眼里,到了门口,卸了瓜,老人不让走,非得让瓜农吃一根雪糕,如若推辞,老人还不高兴:“就算你帮我个忙好不好,买了20根雪糕等孙子来,孙子暑假都被补课排满,恐怕难得来一两次,我们老了,牙弱胃疼,吃不得这样的冰凉东西。”

日子长了,瓜农也知道他送瓜去,耽误不了生意,老小区还是有淳朴的民风。瓜农走开了,自有旁边下棋打牌的老少爷们帮他看守,来了客,帮他上秤卖瓜,卖瓜得来的钱都帮他收在小木箱里,比自家做生意还见不得人还价:“两块钱一斤的瓜你还嫌贵呀,你去种种看。”

这次,老庄进城,带了个眼镜小子来:“我儿子,今年刚考上大学,以前只知闷头读书,外头的人情世故都不懂。带他出来走走,补上这一课。”有熟客问孩子将读啥专业,老庄说:“他自己要念国际贸易,说将来要跟老美做生意呢。我说啊,要知道你那贸易的滋味,先跟我卖半个月的瓜吧。”

看得出那男生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中,一下子被推进了五光十色的市井生活,就像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发言人被推到讲台上,有点愣怔,有点力不从心,他的挑瓜、找钱、装袋,都慢上一拍,当父亲的,常会半是嗔怪半是怜爱地在儿子肩背上拍上一掌,像鞭策,又像勉励。

总之,这是老庄十几年来卖得最扬眉吐气的一次瓜,你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他的手停留在儿子肩头的那种粘连和不舍:过了这个卖瓜季,儿子就要到千里之外去上大学了,那会儿,一季的瓜藤都要拉掉,连曾经被瓜叶覆盖得严严实实的大地,也会露出一丝丰收后的疲倦和淡淡的寂寞来了吧。

要能“写简单寻常事,立耐人寻味意”,首先取材须“接地气”。当下中学生往往把“地气”简单地归结为“底层生活”“身边人物”“俗言俚语”,结果写出来的文章重其“外”而轻其“内”,缺失了“接地气”之魂——耐人寻味的立意。《瓜农进城》中的人物不仅有外在“地气”使人耳目一新,更有接“心”“地气”令人心动,为我们中学生“写简单寻常事,立耐人寻味意”提供了范例。

一、“简单”绝不等同于 “草率”,相反,描写外在的“地气”细腻逼真,成为立意丰赡多彩的一部分。其一,设摊由“不让进城”的拖拉机变为汽车,“瓜农搬张躺椅在车后守着”,品种多,“瓜堆得跟小山一样”,成为城市夏季一景。其二,虽然被逼换了汽车,但瓜农的辛苦艰难依旧,守夜时蚊虫咬出“一身包”,暴雨中突击盖瓜眼发炎,送瓜上五楼,汗湿背心结出“一层薄薄的、硬壳壳的盐霜”……如此逼真地描写“底层人物”,非仔细观察体验者不能为之。其三,瓜农的一番“挑瓜经”,什么“瓜纹”“瓜肚”,还有“霜粉”“沙瓤”……不是“老瓜农”能说得如此地道服人么?只知道“弹听挑瓜”的读者读到此处能不感到新鲜么?其四,老庄教育“眼镜小子”的一段话,特别是“……要知道你那贸易的滋味,先跟我卖半个月的瓜吧”一句,“土”而“俗”,却很接地气,蕴含生活哲理,与老庄的身份、经历完全吻合。

二、表现接“心”之“地气”新意迭出,接通社会热点,令人反思、感动。“瓜农进城”本身就是当今城市不可或缺但又事故频发的社会现象。《瓜农进城》通过细节描写从多方面触摸社会热点,体现“立意丰赡多彩”的特色。其一,买瓜老人见瓜农送瓜之艰辛,执意让瓜农吃雪糕,那一番暖心的话,说出了普通群众真诚的同情,这令读者思考:“城市人”都能这样对待菜农瓜农那该多好啊!其二,瓜农走开送瓜时,自有“旁边下棋打牌的老少爷们”看守卖瓜,还对还价者说一句“两块钱一斤的瓜你还嫌贵呀,你去种种看”,如此朴实之举,着实让听多了 “城管暴力执法”“瓜农受辱”一类新闻的读者呼吸到了久违的新鲜空气。其三,老庄带“眼镜小子”到“五光十色的市井生活”来“补上一课”,常会在“慢一拍”的儿子“肩背上拍上一掌”,这特有的一“拍”,“拍”出了老庄的嗔怪、爱怜、期盼与即将离别的不舍,这令读者思考:儿子能融入大都市生活么?今后他还会心里装着农村么?其四,作者心贴心的联想和抒情,借“瓜地拉藤”抒发老庄“丰收后的疲倦和淡淡的寂寞”,当然,这里的“丰收”一语双关,既指瓜事,更指对儿子的养育,交织着喜悦与怅惘的丰富感情。此时的作者,已经走进老庄心底,爱其所爱,怅其所怅。

总之,“瓜农进城”卖瓜这件事本身很简单,但作者却自记叙中引出诸多社会话题,有的文章作了回答,有的留给人们继续思考,这就显示出立意“丰赡多彩”的特色。

【我仿我秀】

寻找“摇响”师傅

杨立湖

追寻儿时梦,我匆匆往离别四年的外婆家赶。外婆家在双甸,那是苏中农村的一个小镇。站在新开张的“爱玛”超市门口,我邂逅上小学四年级的表弟航航。

“看你运气好,尝一粒吧,新玩意儿!”说着把“新玩意儿”塞进我嘴里。

“什么呢,神秘兮兮的……这不就是爆米花么!”那“新玩意儿”在我嘴里“咯嘣”了几下。

“你老土了吧,这叫‘哈立克’,合资产品,真正新口味,五元钱一袋呢……”

看着航航眉飞色舞兼有不屑一顾的模样,我的思维似乎变成一片空白。待缓过神来,我才慢慢回到我上四年级的岁月,沉浸在“嘭嘭”之声带来的欢乐之中……

那时每逢过节,村口总会摆上爆玉米花的摊子。我们总要死缠硬磨向外婆要个七八毛钱,舀上家里的一瓢玉米,飞奔到那发出“嘭”的一声响的地方。我们既怕这爆炸似的巨响,又被它像磁铁般地吸引住,特别是那中间鼓起、两头尖的炉身,外号叫“摇响”的老师傅慢悠悠摇动手把的姿势,简直就是一首古老而动情的歌。等到“嘭”的一声响过,有少数玉米花飞到地上,我们会飞快地扑过去。“抢”得慢的,“摇响”会和善地安慰:“别争别争,我这里有,我这里有,唱首歌就给……”最好吃的是加点糖精的爆玉米花,只要再加五毛钱,那师傅就会舀上十几粒米样大小的糖精,在爆玉米花时加点儿水,让糖精溶化在玉米上。这加了糖精的玉米花又甜又脆又香,提了回家后轻易是舍不得吃的。课间捉迷藏,我被抓住了,要罚学狗叫,这时我会从口袋里抓出一把,每个小伙伴“贿赂”几颗,那学狗叫就可免了;下午课外活动打乒乓球,人多台少,为了捞个第一个打,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只要抓出两把爆玉米花,众伙伴会“服服贴贴”地拱手让我打头家,这时的我显得何等得意洋洋。一点爆玉米花竟有如此大的威力,看来真叫现在的“航航”们难以置信……

回到外婆家,我迫不及待地问:“那‘摇响’师傅上哪里了呢?”

“你说‘摇响’?早两年他搬到双甸镇上爆爆米花,后来超市开张,听说惹恼了城管,被赶跑了。”

原来如此!那叫人害怕又给我们带来莫大欢乐的“嘭嘭”声,终于很少听到,代之而来的是静静地躺在洁净橱窗里的包装得很花哨的“哈立克”,据说它是不需要“嘭”的一声响的。但不知怎的,那“爱玛”超市的“哈立克”尽管吃在嘴里也有甜味,但我从不多看一眼。我只怀念那“嘭”的一声响,怀念“摇响”和善的一声安慰,怀念那抓出一把爆玉米花“贿赂”同伴便可免去学狗叫的时光……

要离开外婆家了,我来到双甸镇,站在“爱玛”超市门口,想碰碰运气遇见“摇响”师傅,找回儿时的梦,但终于失望。臂缠红袖套“忠于职守”的城管来回走动,人们出手买“哈立克”依旧热闹,看着看着我陷入沉思:“爱玛”“爱玛”,你能留住精神的爱吗?物质之爱可以留于一时,“嘭嘭”之声中的淳朴之情、精神之爱才是最美,才是永久的流传。为此,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点评]为寻找童年乐趣,作者走上寻找“摇响”师傅之路。所记事情并不复杂,但写得内容丰赡,立意多彩,结句“我们该做些什么”之问,触及诸多社会热点:怎样教育儿童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文化”观?怎样留住像“摇响”一类的乡愁?为了能与“洋食品”竞争,传统食品怎样保持特色又有所创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怎样为“嘭嘭”之声们留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卖瓜老庄爱玛
爱玛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保险起见
与卖瓜的老头闲聊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谎言
甜的舍不得卖
老赵老庄
卖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