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5-08-15 00:51王向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高中语文德育

王向梅

(河北省正定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高中生素质教育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说明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课程教学,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出发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

当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更有其不可估量的深远性意义。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块璞玉,这时是可雕塑的。而作为高中生,虽然已经告别了单纯懵懂的年龄,但是其心志还没有成熟,还是处于孩童时代,这也是他们人生中世界观及人生观形成期,这时候他们心里的判定是非曲直的能力还是薄弱的。而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个时间,抓住教育的机会,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桩基。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对语文学科结构的完善、语文学科地位的重塑、大语文观的形成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肩负着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使命,而语文教师则是这一使命的直接实行者,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广泛的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做好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德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1.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

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缺点及错误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我们不能因其事情小,或者在心里认知上认为他们还是孩子,就懈怠姑息。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要高度意识到这一点,不但教学质量没有达到要求,还会因此影响到学生的品读修养。

2.教师不能做到自身要求严格

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而榜样的效应是不能预估的,我们在授课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传达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如果做为一名师长我们不爱岗、不敬业,上课迟到或者是缺课;不重视学生的内心发展趋向,上课接听电话,语言粗俗;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没有得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等,那新课改要求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又体现在何处呢,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了。

3.教学组织方法不当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育教学法。不但是我们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如果一旦出现所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就很难将学生的内心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利用课堂组织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性探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主次分明,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含义,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基础。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2.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3.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尽管它不如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但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通过课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定能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道德、人格、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高中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