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与审美教育

2015-08-15 00:51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能力

孟 翔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乡大横河中学)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默雷说:“如果可以用一个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的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特征,那就只能说这个领域正力图成为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初中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很片面,只是一味的追求时代潮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

一、初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现状

1.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受普遍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音乐课就是歌唱课,把音乐课简单等同于唱歌课。唱歌只是音乐课程类型的一种,如果简单的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与锻炼,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受到局限。在所有的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欣赏课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欣赏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今的中学音乐欣赏课程很大程度上还是徘徊在“师授生受”的教学模式,他们忽视了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审美能力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不让我们广大的中学生在学习了解音乐的道路上走向误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社会传媒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辟了新的渠道,构成了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大众传媒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的各种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但一些落后的思想和不良的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也对成长中的中学生带来种种不良影响。中学生正确的审美标准还没有真正建立,自己本身的审美判断力很差,加上当今现代传媒宣传的主流是流行音乐,忽视了传统正规的音乐,特别是传媒以各种名义举办的选秀、歌唱各类大赛以及“假唱”,在很大程度上误导着缺乏判断和审美能力的中学生。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抓好跨世纪一代中学生成长环境的治理,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1.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

优美流畅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欢快跳跃的音乐则令人轻松愉快;缓慢低沉的旋律往往令人沉思忧伤。不同的音乐情境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心情感受。而在音乐课堂上美好的音乐和教师富于艺术化的渲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音乐之美,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了体验,才会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才会从其它要素入手,理性地感知音乐。相反,若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或欣赏曲子前对这段音乐毫无理解,或是教师所创设的情景错乱,只会适得其反。

2.放飞想象的翅膀,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音乐这门艺术的特点就是将美好的艺术情境用声音传达出来,所以,丰富的想象力是感知音乐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才能感受并丰富音乐作品美;同时,音乐美也只有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保持安静。教师用诗意的语言向学生娓娓道来:“在一个美丽的夜晚,远处传来瑶族长鼓动听的声音,它把人们引到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晚会的人越来越多,歌舞也越来越热情,晚会沉浸在一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美好的境界中自由翱翔,对学生在体验音乐艺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要充分尊重,并鼓励他们求新求异。

3.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必须先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思维的创造力,达到美的最佳效果,音乐课堂就是他们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新天地。如在课堂上组织排练打击乐合奏《彩云追月》时,教师可首先分组,让各组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竖笛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鼓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用碰铃来伴奏,有的小组用木鱼表演。教师还可以加入其他类型的乐器。音乐课堂上我们要不断调动学生去积极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气氛既情真意切,又活泼愉快。

4.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创造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开展音乐创造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如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或学会歌曲以后,启发引导学生依据歌曲的主题、情绪、意境即兴创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律动、表演、集体舞等形式表现歌曲。又如在学习和掌握了乐理知识后,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歌词、创编节奏、创编韵律等,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表现音乐,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之声。值得注意的是在审美创造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成果教师切忌要合理评价,以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活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师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音乐审美达到一种更高更深的境界。

猜你喜欢
中学生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