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2015-08-15 00:51胡春燕
语文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邹忌课本剧苏轼

胡春燕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快时期之一。此时学生认知能力在急剧增强,而对教学质量的感知与反应也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强烈。此时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正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作为新式教学手段的一种,课本剧尤其受到欢迎。在本文中,笔者将会就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等进行讨论,并借鉴一些较为典型的例子,以此分析课本剧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以新颖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舞台

课本剧不同于以往教学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舞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被灌输者,而变身成为主动的展示者。毕竟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精力充沛,演出课本剧相比于平时的课堂气氛活跃,他们热情高涨,参与踊跃,在演出之中还会学到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2.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因材施教

课本剧大多是以小组的形式演出的。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会考虑到如何改编、如何表演和如何分配演员等。这时教师往往可以加入进来,通过与不同学生对话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在给予适当指导的同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性确定今后对其个性化发展的建议,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把以叙述性语言为主的课文改成以语言、动作为主的课本剧,首先需要学生对课本内容牢固掌握,其次需要一定的课本外的戏剧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对课文进行通读和精读。字音、字形不必说,重要的是对课文的全面掌握。一位英国学生评价莎士比亚戏剧时说:“若是把每一句话都赏析一遍,那就会索然无味;但如果整篇戏剧通读下来,你就会明白它的魅力之所在。”一篇课文的绮丽色彩相信将会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研读而渐渐展现出来。

二、相关课本剧实例

如课本剧《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学生根据课文自导自演了如下场景。

(场景:一个明媚的早上,邹忌已经穿好衣服,此时正跽坐在镜子前面露微笑地欣赏自己的容颜;他的妻子同样跽坐,直着身子为他梳理头发,小妾在身边帮着递工具和服装)

(妻子梳完最后一缕头发,帮邹忌戴上帽子,插上簪子,在一旁满是爱意地看着他)

邹忌(对妻子,温柔):亲爱的,我美不美?和老徐比咋样?

妻子(同样温柔):您怎么能不美呢?您可是整个城里最美的。徐先生咋能比你美啊?

(邹忌又看了看,脸上的自信出了一丝裂痕,于是转头对小妾)

邹忌(关切(当然是对自己关切)地):我怎么样,和城北徐某比怎么样?

小妾(毕恭毕敬行礼,毕恭毕敬说):您当然比他美。

(邹忌的得意又增加了几分,但终究没有说什么)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段,邹忌连着问了两个人。课件里当然会有三人心理状况的说明,但如果上课时只是那么口头一说,学生可能只会把这当做课堂笔记记下,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而把理解过程换成课本剧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入戏”的同时真切感受到各种任务心理活动(如恭敬、得意、温柔等)。而上台演出更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适当满足作为中学生的表现欲,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好感度。

如课文《承天寺夜游》中,同学通过合理展开联想,构建出作者用寥寥数语描绘出的意境。

(旁白:这是元丰六年的一个普通的晚上,作家苏轼被贬也有一段时间,此时无风无月,星河天悬,劳累了一天的苏轼正要睡下)

(一束月光射进来。苏轼看着月光洒满地面,眼中竟又生出某些期许,但随即稍暗淡下来。但这还是掩盖不住他的兴致。他徐徐穿上本已脱下一半的衣服,悠悠出门)

(苏轼来到一个寺院门口,寺院上书“承天寺”,他明显有了向里走的希冀,但随即又一停,一阵犹豫后,还是踏了进去)

(姣白的月光下,一星烛光如豆般在窗前闪烁。那是张怀民在读书写字。苏轼看见此情景,赶快加快了脚步,而怀民也察觉了苏轼的到来,抬头起身,含笑望着苏轼。此时月色如水,四下里寂寥无人,两人相互问候过后,漫步出了房间)

原文以意境为胜,而把简单的几句话转换成话语和动作的集合,就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大可以经过讨论确定各部分的动作与舞台效果,更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还原文章情景。这不仅提高了语文水平,还激起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

三、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瓶颈

语文教学一向是较为开放的,除了以语文知识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迈向成熟。

1.传统教学理念不适应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

考试是最为简单快捷的形式,但为了方便选拔与甄别,人们往往把考试当成唯一途径。为了方便管理,大多考试设置都带有标准套路的标准答案。教师为了防止众口难调,大多把标准答案当成“唯一答案”而排除其他较为个性化的答案。这就造成了教师按照“标准”来讲课,学生听课按照“标准”来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们思维固化,很难再放开思路。

2.整体连贯性较弱

初中语文教学,说到底是教给学生们分析的技巧。而技巧一般蕴涵在各种课文中,故解读课文中的语文技巧便是课堂的一大重点。而教学设计与文章结构的布局等难度较高的整体性手段往往被单个词语、句子的分析掩盖,从而无法使学生在欣赏整篇课文的同时感觉到整体美。就算是维纳斯,她的断臂也是因为和她的全身一起欣赏而变成一种美;单单一双断臂,只能让工匠们看到雕塑的技术,而不在具有那种无与伦比的美感了。

3.学生得不到整体发展

不同地区的状况不同,但现在的主流还是不实行培优班制度,这导致一个班里的学生资质参差不齐。而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多数情况下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这就导致老师讲课时只能“一锅端”,每个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都一样,这就会造成能力高的学生大有余力而能力低的学生跟不上的局面。

四、提高课本剧辅助教学效率的建议

1.老师应是有目的性地组织与引导学生

在课本剧的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发现学生感情无法投入等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是“记不住词”、“讨论无果”等。这时就需要老师作为一个“孩子王”适当地组织学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如提示细节、修正方向等。

2.老师应进行合理评价

大多数老师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往往用“好”、“不错”、“非常棒”来评价学生。这些是学生们早已听腻的东西,也许说出来会更伤他们。不妨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中肯的评价,学生们也大多会欣然接受。

3.老师不应把课本剧纳入每节课的教学流程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课本剧的滥用一样会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课本剧综合性强,趣味性高,算得上是教学的开胃菜。但一盘开胃菜如果被当做主菜上桌,那必定会使食客们厌倦它的味道,造成极大浪费。

适当适时地编演课本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教师的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有利于在语文改革实践中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这是一条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邹忌课本剧苏轼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邹忌劝齐王纳谏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本剧的魅力
邹忌比美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