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龙朱》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2015-08-15 00:50○王
语文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沈从文句式比喻

○王 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刊部,山东 济南250103)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一生著述颇丰,小说创作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富于想象力,独特的创作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龙朱》写于1929年,处于文学创作渐趋成熟时期的沈从文,虽然仍带有湘西乡土的痕迹,但相对此前五年“把握不住”的状态而言,已经进入了可以自由驾驭文字的境地。

小说是超越现实的虚构艺术。艺术世界,说到底就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写小说其实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写故事,最会写小说的作家,往往就是最会写故事的作家,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家。沈从文曾说自己可以从一个原始材料引出五十种不同的联想,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不难看出沈从文对自己想象力的自信。

凌宇先生曾说,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有一种“人物与情节全属虚构与想象”的“浪漫的传奇”[1],小说《龙朱》即为如此。文章取材于佛经故事和民间传说,加之作者的生命体验,经过“放大翻新”重新叙述出来,成为对民间传奇与历史传说的重叙。《龙朱》中的人物和故事显然是虚构的,而他的想象力则是通过语言进入细节,从而重建了其心灵的景象,借助《龙朱》这部短篇小说,可以较好地体会沈从文小说中的艺术特色。

一、奇特的比喻

《龙朱》描写的是一个原始自然的、没有受到现代文明浸染的环境里,发生的一个富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与原始、纯化的故事背景对应,文中充盈着“万物有灵”的观念,里面的人物对神、动物都有着原始的虔敬崇拜。这种崇拜到了沈从文的笔下,就幻化为奇特的比喻,即将人比作神、比作自然万物。

文中形容龙朱的美丽外表,“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人人都说龙朱相貌长得好看,如日头光明,如花鲜艳。”作者将近乎完美的龙朱王子比作“狮子、小羊、力、光、太阳、鲜花”,这些新鲜奇特的比喻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当读者倾心于这些奇特比喻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喻体并没有将龙朱的美凝结为某种刻板的印象,而是一些模糊的感觉,仿佛雾里看花,朦胧却又熟悉。当读者在寻找这些喻体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与龙朱的形象相连时,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作者的高明所在,在沈从文的头脑中,“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若非真心,莫能体会。他将自己想象中的龙朱形象,化为“狮子、小羊、力、光、太阳、鲜花”,宛如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赋予每一个读者,至于如何将这些珍珠串成项链,却全凭读者自己。通过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沈从文巧妙地建构了龙朱的形象,同时将自己的想象成功地传递给了读者,没有强制,没有生涩,如清风拂过,了无痕迹,然而每个读者心中却都有了一位独一无二的龙朱王子。

二、独特的句式组合

《龙朱》的句式组合较为独特,读起来感觉有些生涩别扭,有些句式如果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标准来判断,甚至是病句。然而文学语言的显著特点就是陌生化和阻拒性,其表达方式不同于日常语言,虽然读起来并不流畅,不合语法规范,却极富生动性,富有张力,能够完整地表达作者的原意,让读者明白。

如“其他德行则和他的美一样,得天比平常人特别多”。形容龙朱的完美是上天的厚爱。

“这样与天作难的倔强野心却生之于神巫。到后又却因为那个美,仍然把这神巫克服了。”形容神巫嫉妒龙朱的美,却又不得不被这美折服。

“一颗心,则同样因为年龄所补充的,更其能顽固的预备承受爱给予爱了。”形容龙朱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成熟。

“得天”、“与天作难”、“克服”、“补充”、“预备”等动词的运用使得句子富有生气,能唤起读者的丰富想象,而这个想象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动”的色彩,而不是静止的片段,虽然是病句,却不得不承认沈从文“病句”的魅力。

《龙朱》句式上的另一特点是诗歌和散文的手法的运用。诗歌与散文的语言表达具有明显的非逻辑性和陌生性,经常不符合日常语言的逻辑规律,富于跳跃性。如《龙朱》中“无所闻,无所见,入目的只是远山上的野烧明灭”。前面讲“无所闻,无所见”,那么眼前与头脑中理应是一片空白,而后面又说“入目的只是远山上的野烧明灭”。这显然不符合情理逻辑,细细想来,方能得其深意。试想,深夜无眠的龙朱站在堡墙上向外张望,并非“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只是心中的烦恼触动了万千思绪,夜色虽能入耳、入眼,却未能入心,惟见远山上的野火明灭,一如自己起伏不定的心绪。“各处村庄全睡尽了”,此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睡尽”,是非常少见的搭配,用在这里却是十分精当,仿佛夜色下静谧安逸的村庄就在眼前,“睡尽”一语而境界全出。

三、恰切的反衬与通感

《龙朱》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反衬和通感手法的运用。小说中很少有具体精确的描写,却常用反衬来达到让所要表述的内容变得具体可感的目的。比如描写龙朱的相貌,前面交待了像狮子、小羊、力、光等等,使读者产生一个朦胧又清晰的印象,之后又进一步用神巫对龙朱的嫉妒进行反衬。“提到龙朱相貌时,就使人生一种鄙视自己的心情。平时在各样事业上全引不出妒嫉的神巫,因为有次望到龙朱的鼻子,也立时变成小气,甚至于想用钢刀去刺破龙朱的鼻子。”像神巫这样拥有高贵地位的人都对龙朱王子的相貌无比嫉妒,甚至想要用刀子去刺破龙朱的鼻子,可见龙朱王子的相貌之美可谓是惊为天人。此后,作者又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来描写龙朱王子的歌声,“这歌是用顶精粹的言语,自顶纯洁的一颗心中摇着,从一个顶甜蜜的口中喊出,成为顶热情的音调。这样一来所有一切声音仿佛全哑了。一切鸟声与一切远处歌声,全成了这王子歌时和拍的一种碎声”。连用几个“顶”、“一切”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强调龙朱王子的歌声之美,用“哑”、“碎声”反衬歌声之动听。

《龙朱》常用通感手法,使得抽象感觉具象化。如形容矮奴的语言粗俗浅陋,“是用一支秃笔与残余颜色涂在一块破布上的”,将说的语言听觉效果视觉化。读者的思维在两种感觉中跳跃,想象又在后面的比喻上展开。还有更奇特的语言,矮奴用青岩冈地方有名的出产比喻女人的歌声。甜的如甜酒,鲜的如三羊溪的鳜鱼,美的如枇杷,香的如大兴场的狗肉,等等,用这些可吃的东西引起读者的味觉感受,又将听觉转化为味觉。

从《龙朱》可以看出,沈从文的小说艺术不仅表现在虚构的故事上,而且表现在他的文学语言上。通过语言,进入绵密的细节,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原始自然的环境,通过独特的比喻、句式、反衬与通感,使得读者感受独特的效果,并且用表达的具象化、形象化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1]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岳麓书社,2006.

[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五卷[M].花城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沈从文句式比喻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比喻
买椟dú还珠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特殊句式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