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被生成”的精彩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葬礼小鸡瀑布

李 凯

师生主动和生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让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创造生成过程,使课堂成为多彩的语文艺术殿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有很多“被生成”的精彩,在此谈谈相关感受。

一、即兴生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并不是一直处于教师的预设状态,师生的即兴生成是课堂的必然产物。教师如何捕捉和引爆即兴生成的问题呢?

笔者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在总统主持葬礼这一段,为了让学生能了解总统那种沉重的心情,我一如既往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但没有明显的效果。我正在考虑怎么办时,一位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我能理解总统的心情。因为我也主持过一个‘特殊的葬礼’,参加‘葬礼’的只有我一个人。”学生都屏声静息,原来这位同学家中养了几十只小鸡,有一天,好玩的小同学学着妈妈救小鸡的样子,用手捏住小鸡的嘴,想看看小鸡到底能憋多久。一会儿,待其放开手时,刚才还叽喳乱叫的小鸡,顷刻间死掉了,小男孩非常自责,悄悄地把小鸡拎到屋后埋了。“当时,我非常难受,我觉得我是一个杀手,我下次一定爱护小动物!”他一说完,学生纷纷发言,大胆吐露自己的心声,剖析自己的内心,并保证以后保护自然从小事做起。出其不意的师生即兴生成使“总统”的心情得以理解,课文内容得到升华,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深度的预设是茁壮生长的根和茎,精彩的即兴生成是最后的花和果。

二、生生合作生成使文本更精彩

感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让同学共享集体智慧的结晶,才能共同体验合作生成和文本内涵的精彩。

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笔者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后,安排小组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这幅美丽的春光图,各小组表现活跃,大都为赞溢之辞。而其中的一小组却对课文质疑:“我们认为课本图文不相符且有不妥之处。”“从图中来看,柴门外为木框,内为柴草,重扣恐难出声,小扣又怎能出声呢?叶绍翁只注意了礼貌,但有点笨拙。”“你认为该如何做呢?”“我认为不如喊,但要轻喊。”古今差异,在孩子们眼中不为时空所隔,因而思维紧连。“那诗句怎样改?”“这我们还没想好?”刚才还无话可说的同学,被这一小组的新发现触动,立即重新讨论起来:“小喊”、“小叫”、“小唤”、“数喊”“久唤”。最后一致同意把本句改为“数唤柴扉久不开”。我建议学生把改过的诗句再读读,马上就有同学反对:“改过的诗没有味道!”“对,破坏了原诗的美。”“还是原诗好。”我趁机让学生讨论,用哪个词,意境更精妙,大家联系全诗及背景,反思刚才的思维冲动,一致推崇“小扣”一词。这样教学,由于生生合作探究的生成,在领略诗文的魅力后促使学生回归文本,从而使文本更精彩。

三、师生创造性生成使思考更深入

课堂中,教师要和学生同处一境,和学生共同经历喜怒哀乐,共同走进情境之中,才能使学生成为思考者和创造者。

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为了拓展课文,我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话描写一下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硕大无比从天而降的水帘”,学生畅所欲言。然而,这时一位同学却拿出一张瀑布图:青山掩映,硕大的水帘,水雾弥漫,学生交口称赞。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幅画,稍添上几笔会更好?”我感到有戏,就问:“添上什么?”“添上两个人!”我正待追问,一位同学更急不可待:“添上两个什么样的人?”“请你来添上好吗?”再展开画面,瀑布脚下的潭两侧相对而站两人,一人用手拢在嘴边喊,另一人侧着耳朵仔细听。看后我明知故问:“这位同学添上去的两个人,有什么意思啊?”“说明瀑布声音很大。”“说明瀑布流量大。”“说明瀑布非常雄伟。”“说明瀑布很壮观,使人一看到这两人,就好像听到瀑布的轰响。”“我真想当这幅画中的人。”“瀑布太壮观了,声响太大了,不像图中这样就听不到了。”课堂上学生在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享受自己酿制的“美酒”,所有的美妙语言都没有学生的感受重要,课堂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

对于教材的钻研挖掘不能只限于对教材知识点的提炼,必须与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教材,发现疑惑,展开想象,体验精彩,组织课堂活动,创设有利于文本、有利于创造性生成的氛围,使学生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生成。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殿堂,在这里,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生成、合作生成、创造性生成,课堂、文本、思考才更有效、更精彩、更深入。

猜你喜欢
葬礼小鸡瀑布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瀑布
瀑布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