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探讨

2015-08-15 00:52王保军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3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

王保军

(河南省医药学校 河南·开封 475000)

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活动的起点,更是事业单位运行和各项经济活动持续开展的基础。预算管理工作是对财政资金收支的具体表现,有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也能够对国家财政资金是否有效使用进行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够反映国有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监督检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决算编制基础,事业单位的决算代表了其预算执行情况。因此,预算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预算一经审批必须严格执行。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预算编制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据收入来源在原先基础上对收入科目作了细化工作,设置了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等几类,同时也根据支出去向对事业单位相应的支出科目做了改动,设置了事业支出等几类,其中对事业支出又进行了细化,新制度规范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

(二)预算执行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把预算资金作为核算对象,事业单位资金核算的规范性要遵循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原制度中事业单位基础建设资金要独立建账核算,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基础建设资金和其他资金编入部门预算。新制度的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信息有更高要求,不但需要预算会计的收支信息,还需要提供事业单位资产时点信息,因此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变得更加严格。

(三)预算监督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预算监督工作需要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三个部分的作用影响,预算监督工作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必须改变重核算轻管理的理念,必须加强事业单位人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预算监督不仅包含财政等部门的外部监督,同时也要严格内部监督。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能够为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基础和保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层次进行重新划分和界定,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补充与完善并将财政补助收支表这一新内容纳入到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中,这就能够体现出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又有助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能够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年度预算收支安排,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在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时提供详细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特别强调了关注报表附注的披露情况,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供更完整更有用的相关会计信息。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收支和结余等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设置,并且对会计核算的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重点区分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与非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工作,以便能够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对于来源不同的资金相应的使用状况,这就有利于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对来源不同的资金分别进行相应的预算编制,以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特别是设置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及结余这一会计科目和相关会计核算说明,这就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通过会计账户来进行准确的记录,有助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能够有效使用。此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把可分配结余和不可分配结余加以区分,这一做法符合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关于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能够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资金的范围分清界限,能够更好地控制事业单位相关经费的支出情况。事业单位对不同类别的支出加以划分能够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更加合理地安排相关的经费支出,以加强控制事业单位相关开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营。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了对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工作,对事业单位资产的入账价值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相关规定,使事业单位资产的实体与价值相一致,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能够充分考虑新增固定资产对于整个年度预算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无形资产则进行摊销,事业单位通过累计折旧和摊销的工作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损耗情况,能够公允的反映事业单位占用资产情况的价值,以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需要。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意识

无论何种政策的实施和发挥,其重中之重都在于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是推动单位自身发展并且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综合意义。参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体不仅包含财务部门,也应该包含其他相关部门,因为预算管理工作是对事业单位全部资金的合理整合和优化配置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人员应该按实际情况分析单位现状,对支出项目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考察,统筹安排预算。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预算培训,从思想上、业务水平上等各个方面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理念能够落实到位,使事业单位人员能够接受并自觉执行。

(二)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事业单位应该重点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相关工作,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研究和论证,将所有指标包括综合性的和定量的指标加以详细确定。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编制工作中必须遵守有重点和统筹兼顾的方针政策,制定出既可行性强又适用于事业单位自身的预算管理方案。大力推行零基预算的方法,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通常使用的是传统的基数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漏洞,零基预算能够对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全面综合的考虑,客观上根据业务种类和人员的需要,确定出事业单位的预算经费水平,这样能够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提高效率。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工作,规范与约束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做到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相关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以避免事业单位资金的盲目使用。此外,还应该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结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建立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估体系,切实贯彻执行,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同时也能够通过绩效评估体系来检验事业单位内部所用预算编制方法和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如果预算与实际费用之间的偏差较大,那就应该考虑对预算编制和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

[1]吴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