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会计制度的新旧对比分析

2015-08-15 00:52黄卫贞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旧财政资金会计制度

黄卫贞

(百色市民族体育中学 广西 百色 533000)

一、新旧中小学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

(一)权责发生制的业务范围扩大,增强了学校会计信息的完整度

新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由原来的“会计核算基础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对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勤工俭学收支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变更为“中小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取权责发生制。”该变化体现了会计制度中所运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的业务范围扩大,同时,也增强了学校会计信息的完整度。

(二)优化了中小学校财务报表体系

新的《中小学会计制度》中规定:“中小学校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以及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与旧的学校会计制度相比,这体现了新的会计制度优化了财务报表体系,体现了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趋同性。新会计制度在保留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及附注,该变化提升了中小学校财务报表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明确了中小学校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处置

新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中小学校持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中小学校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由此可见,新的会计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确认更加明确,划分更为具体,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还增设了待处置资产损溢项目,进一步落实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原则和程序等要求,有利于完整地反映中小学校资产处置过程中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和收支等情况。

(四)更加严格区分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

新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在会计科目中增添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会计科目,严格区分资金的来龙去脉,注重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细化了中小学校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适应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要。做出这样的改革,一方面可以清楚直观地了解到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结余分配的管理,更好地对财政资金的结余情况进行监管。

二、新旧中小学会计制度过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分类没有统一标准

在最新出台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仅仅要求一些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设置固定资产折旧辅助账目,登记当期要计提折旧等情况,但却没有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分类以及折旧时间做统一的设定。这种状况导致中小学校的资产核算、登记与清查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影响到固定资产信息的横向可比性,从而致使中小学校成本计量不准确。新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尚未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做出明确规定,如果折旧时间出现混乱,就很难准确衡量学校的总体资产价值,使得教育成本的计算变得非常复杂。由此可见,中小学校也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二)对课本费、学费等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度,难以全面反映财务状况

在中小学收费构成中,课本费与学费是学校的主要费用。在新旧中小学会计制度的过渡过程中,收付实现制度仍然是中小学会计核算的基础,这就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受到很多制约,难以全面反映财务状况。收付实现制难以实现学校教育收支的有效核算,如果学校的收支核算遵循收付实现制的规定,那么财务会计呈现出的信息仅仅只会反映已经收下的学费,而在账面上不能体现应该收取的总数以及欠费的数量,难以正确呈现出学校当前的真实收入,导致会计的核算缺少效率。除此之外,采用收付实现制导致一些具体的隐形费用账目不会表现在学校的财务管理的账单中,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资金调配,就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让会计信息失真,给学校财务管理统筹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资产计算方式孤立,难以真实呈现资产价值

新旧中小学会计制度过渡过程中存在着资产计算方式孤立,导致难以呈现真实资产价值。过去的会计计算属性就要是针对历史成本,而随着企业会计的改革,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已经提出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用的计算方式,其中包括传统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净值、未来现金流入值等。而对于中小学而言,由于房屋建筑在固定资产中所占比例最高,而房屋资产市场价格变动非常大,如果继续采用以往单一的成本进行价格估计,那么报表就难以真实呈现中小学校的资产价值,对于学校投资人与债权人的参考意义误差太大。

三、对衔接新旧中小学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细化固定资产分类及使用年限

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资产当中固定资产比例很高,因此在新的会计制度实行的同时,应该进一步细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类别,并且将类别以及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统一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计算、统计、管理以及监督考核都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可以参照我国财政部门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当中的资本性支出,把固定资产分成八个类别,将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嫁接到事业单位当中,并且结合中小学自身的具体特点尽快制定标准,确保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有机结合

建立全面地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我国中小学新会计制度的加快落实,如何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以及监督工作有效的结合,是当前我国中小学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只有构建了有效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体系,才可以真正地促进我国中小学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和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具体责任到个人,构架全系统全方位多层次的预算监管体系,做到事事有人管,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准确及时地追溯到具体责任人。其次,要配套完善激励约束制度,调动中小学教职工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尽力维护中小学的资产的安全以及合理使用。

(三)财政部应该尽快出台配套的会计准则,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

虽然新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已经出台,但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过程中难免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的实施细节以及衔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为了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部应该尽快出台与新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相配套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为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建立一定的法律基础,确保新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顺利开展,保障学校之间的会计信息具备可比性。除此之外,由于财务工作量巨大,在当前的财务与会计制度实施重大革新的时候,财政部必须组织并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确保新制度的平稳顺利地实施。

(四)建立健全法制体系,保障中小学会计制度落实

一是制定和健全中小学会计制度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中小学的资产使用行为和其他正常运作的活动。二是依法行政。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来约束政府主管部门对中小学的管理行为。政府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才能保护中小学校的合法权益,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小学校的效能。只用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新会计制度在中小学才得以健康发展,整体上的制度创新才有保障。

[1]乔元芳.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八项主要突破与创新[J].新会计,2013,(18).

[2]陈成华.如何强化完善中小学会计核算[J].财税论坛,2012,(1).

猜你喜欢
新旧财政资金会计制度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耕读事 新旧人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新旧全球化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