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2015-08-15 00:53李红霞蒋丽丽
新课程(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管理工作

李红霞 蒋丽丽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各高职院校正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由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进行调整。科学、细致、严谨地做好“工学结合”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摆在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工学结合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1.“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企业环境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塑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优秀企业“工学结合”的实习过程中会从精神层面体验和传承企业的优秀文化与一整套完善的企业价值观。诸如分工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责任意识等方面,这些职业素养和品质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是很难培养的,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顶岗实习等环节完全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

2.“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成效

学校教育偏重理论,而实践环节相对薄弱。通过“工学结合”,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接受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启迪教育,企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所形成的广阔的教育平台、多样性教育素材和生动的教育环节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对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成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工学结合”背景下,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对自己即将步入社会的各种信息有了较全面的把握,认识到团队合作与同事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工学结合”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1.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

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教学管理方式转变后学生管理方式也要相应转变。学校的传统管理模式是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各系党总支多头管理,进入企业后由车间主任、班组长或企业的师傅代替学校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两者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要适应企业管理与考核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在心理上也需要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因此给学校学生管理带来了难度。

2.顶岗实习与“工学结合”要求有差异

企业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充分,一味强调企业现场管理,不重视工作之余的学生生活,而学校认为学生既然来到企业,日常的管理就应该全部由企业完成,学校只起到辅助管理的作用,一般也就打打电话,或间隔定期到企业看看。因此,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较薄弱。学生面对企业生产有可能产生厌烦等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岗位与别人的岗位差别产生意见,容易造成思想波动。因此各种问题的及时处理影响着“工学结合”培养方式的顺利开展。

3.企业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学生从校园进入企业,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周围诱惑不断增多,学校对学生的直接管理作用在削弱,管理难度较大。

(1)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变为学生和员工、学生和班组长、学生和车间主任等。

(2)实习期间,学生自认为还是学生,企业以员工标准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企业的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有一部分学生对此难以接受。

4.学生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顾虑

学生家长对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认识上的顾虑,对工学结合的意义认识不充分。把理论联系实践认为是单纯的打工,认为学校在培养学生上偷懒。这些家长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部分学生的学生气十足,以大学生自居,脏活、累活不愿干,遇到繁重的工作怨声载道,对加班加点有抵触情绪。

三、“工学结合”对学生管理工作采取的新措施

1.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在“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以前的传统管理方式需要很大改进。学生走出校园去企业顶岗实习,最终的目的是增长才干,对学生的管理形式也应顺势而变,机动灵活,既要使管理符合“工学结合”,又要确实能够发挥作用。

(1)以班级为单位去企业实习的,应将班级管理组织与企业组织相结合,成立领导小组,分散实习按地域划分领导小组,采取小组长负责制。

(2)应多利用QQ 群、微信群、BBS 主页等多种现代通信形式,及时进行思想沟通,解决学生思想、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学校也应在平时多加强思想教育,使教师、学生在平时就有多交流思想的行为习惯。

2.学生管理制度要跟进

(1)建立安全生产岗前培训制度。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非常必要,这个环节不可或缺。要求学生必须在企业安全生产人员的指导下,熟知防护用具的使用、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防火、防电、防爆的知识要使学生熟知。杜绝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人要签订《实习协议》,明确责、权、利。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使“工学结合”制度顺利健康开展。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学生在实习期间,第一还是学生,第二身处企业,是企业实习人员。这双重角色的管理应有一套科学的办法。要按企业生产标准最终考核学生,使学生通过考核才能获得学分。管理上不能完全按照本厂人员进行管理,要适当宽松,使学生逐步适应。企业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实习档案,对实习情况考核情况记录在案。保证实习质量,提高实践技能,只有通过企业考核,才能最终毕业。

(3)建立学校学生实习数据库。学校的学生实习数据库内包含“工学结合”教学实施时的学生名单、实习企业名单、学生实习时间、管理办法和企业提供的详细岗位实训名单、指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企业教师等。定期更新保存数据。

(4)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制度的实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与自豪感。在物质上包含质量奖、节能奖、安全奖等等,调动学生的生产积极性。对其中表现好、技术精的学生,企业择优录用。学校、企业间通过树立典型模范、作报告、座谈会、展览等多种性质在精神上对学生加以鼓励,使学生看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成绩,积极投入实习中。顺利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3.学生管理手段要创新

(1)学生管理的理念要转变。工学结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益,学生年轻,思想活跃,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提高员工素质,而相应的学生也得到了实际锻炼,增长了才干。学校也实现了在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在双方互赢的模式下管理机制的规范有序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一,校企双方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实习工作,便于沟通。第二,以就业为导向,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这样出现实习问题有人管,解决问题有保证,务实高效是这个部门的主要特征。

(2)为实习学生建立三师制。顶岗实习的三师制即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或心理辅导教师、企业负责培训的专业师傅或培训老师。学校专业老师负责岗前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企业老师或师傅负责现场生产和安全,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各司其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要定期与企业教师或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做到对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环节非常了解,使到厂的学生对企业有很好的熟悉认知感。企业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提供指导帮助,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表现应及时反馈给学校辅导员班主任。三位教师互相沟通,就能很好地督导学生进行实习工作。

(3)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对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转变是尤为重要的,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管理思想,转变学生管理为对学生服务,把管理转变为服务,是对学生工作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模式。学生管理工作要抓大放小,既以整体素质提高为原则,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科学创新精神。管理工作要个性化结合层次化,鼓励有能动性的学生积极探索实践,把工厂实习与大学生所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出企业欢迎的具备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并有良好现代化科学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人才。

(4)学生管理形式要与时俱进。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学生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是非标准、心理健康都随着公共信息媒体的影响发生着变化。计算机网络交流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环节,QQ、微信、贴吧、论坛成为学生交流的聚集地。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进工作手段与工作形式的创新,与时俱进,创新交流手段和管理方式,积极介入网络平台,全面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打破时间、空间距离的交流障碍,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开展内涵建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执行、管理、考核、考评体系。创新“以人为本”的工学结合学生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教学从课堂直接延伸到工作岗位,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只要科学管理,积极探索,就能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生、企业、家长的认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1]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

[2]童乃诚.全面解析工学结合的内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应金萍,潘瑶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8.

[4]郭占苗.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5]姬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8.

[6]刘莉,熊红斌.创新“以人为本”工学结合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管理工作
盐工学人
——宋辉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