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税收政策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2015-08-15 00:53李亚玲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税收政策文化产业税收

李亚玲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 400000)

在先进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如美国的电影、职业篮球,日本的动漫和音乐,韩国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都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繁荣,固然有其特定的历史沉淀、长期的发展探索以及区位优势等因素,但其税收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产业的过渡发展阶段,完善和优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加快建立包括各种税收扶持政策相结合的法规体系建设,特别是着眼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战略领域,尽快出台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对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税收支持文化产业理论综述

“文化产业”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其概念的提出与研究起源于对“大众文化”的争议。德国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1947年首先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日下公人通过《新文化产业论》一书将这一概念传入中国。

(1)我国文化产业界定及行业分类。我国文化部在2003年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将文化产业分为3个层次,11个大类:1)核心层: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电影视服务、文化艺术品的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等,指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2)外围层: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传输服务、广告会展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3)相关层: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活动、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即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

(2)税收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联系。文化产品具有外部性、非竞争性、效用难衡量和需求多样性等特殊属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税收的介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调节和促进作用。1)税收政策可以从促进产品供给、引导消费者选择、营造公平纳税氛围及降低文化体制改革成本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作用。2)文化产业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初步发展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产业的过渡发展阶段,税收政策应是此时政府调节产业经济重要手段。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及优化思路

在先进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如美国的电影、职业篮球,日本的动漫和音乐,韩国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都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如美国,2011年文化艺术生产总值为9160亿美元,占2011年美国GDP的6.1%。2011年美国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服务雇用了200万工人,以报酬、工资和补贴形式支付了2895亿美元雇员工资和福利。韩国韩流肆虐,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总额为32亿2609万美元,2011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为43亿27万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33.3%。先进国家的相关税收优惠措施,按其惠及对象和优惠基础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文化产业人员的所得税优惠。一是直接减免年度个人所得税。二是采取数年所得平均收入纳税法。三是采取高比例的费用扣除。四是对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按低于标准税率征税。

(2)文化“区域”内的税收优惠。设立特别文化产业发展区并给予特定优惠措施,从而振兴区域经济成为国际趋势。根据美国艺术中心报告,100多个美国城市正在或已经划定其城市某一区域为文化区域,吸引汇聚大批艺术家,形成区域产业优势。

(3)文化行业的税收优惠。一是对文化业所得税采取低税率,大多为减免10%~25%。二是将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界定为研发费用不予征税。三是对特定文化类产业个体免于征税。四是企业所得中允许扣除对文化产业的捐助。

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繁荣,固然有其特定的历史沉淀、长期的发展探索以及区位优势等因素,但其税收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归结起来其税收政策有如下特点:一是税收优惠力度大,受惠范围较广泛。二是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强。三是政策引导的思路清晰,着力准确。四是政策制定的系统性、连贯性较好。

由此,我国完善和优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思路应该是:一方面,国家应强化对文化产业的立法工作,加快建立以“文化产业促进法”为统领,包括各种税收扶持政策相结合的法规体系建设。国家应能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一样,把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去制定专门的长期的财税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国家也应着眼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战略领域,尽快出台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把有限的财政投入和宝贵的税收扶持放在最有效的地方,放在对文化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繁荣最有价值的地方。

由此,我国完善和优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原则可以为:其一,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完善和优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税收政策涉及多方面利益调整,需要兼顾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既需要与市场管理的其他体制改革配套推进,也需要兼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其二,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都对税制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完善和优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税收政策更应符合国家税制改革方向、更应在国家税制改革框架下进行。其三,注重改革效应。我国经济实力大而不强,财政收入不少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在提出政策建议时更应注重改革效应,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至造成财政收入的较大幅度减收。

三、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税收政策建议

(1)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文化产业。1)提高文化产业主创人员取得各种奖金、津贴的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2)免征主创人员以文化创意入股而获得的股权收益个人所得税。3)对省级人民政府认可发放的优秀博士后、归国留学人员、特级专家等高技术人才的特殊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4)提高文化产业普通从业人员的个税费用扣除标准,进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向文化产业流动。5)鼓励文化企业开展股权激励,对文化企业以股票期权、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等形式给予职工的奖励,参照国家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

(2)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发展。1)在文化企业新注册或迁入时,免征土地增值税和一定年限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同时采取优惠年限后相关税收抵扣的方式,避免部分企业借机偷逃税款。2)在园区落户的企业,其所得税优惠税率年限从企业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运营并实现盈利的年度开始计算。3)在区域内开设艺术陈列室销售原创艺术作品的企业和个人,一律免征相关流转税。4)向文化企业或艺术家个人出租土地、房屋等场地的个人和单位,免征房屋租赁营业税。5)房地产企业将工业、商业建筑整修为文化企业、艺术家工作场所的,整修费用允许从应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并免除此类房产土地增值税;个人业主允许减按50%抵扣个人所得税额。

(3)支持优秀文化企业发展壮大。1)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对“营改增”后税负加重的文化企业辅助于财政补贴。纳税人原享受的技术转让等营业税减免税政策,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2)高新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加计扣除。3)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的企业,可以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优惠期结束后继续给予一定时间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4)解决经营型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相关税收,完善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税收激励政策。5)投资机构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文化企业2年以上,可按其对文化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股权投资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引导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4)加大对小型微型文化企业的政策支持。1)放宽文化企业的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将工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从50万元降低为30万元,商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从80万元降低为50万元,服务类企业只要会计核算健全就可认定。2)免除文化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或从现定的3%降低为1%,同时提高其代开票金额上限。3)建议允许企业自行选择纳税方式,即由企业申请、税务机关审批确定作为一般纳税人或是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可采取3年认定一次。

(5)加强对文化企业的税收服务。1)深入开展税收政策宣传,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与资格条件、程序、步骤,及时传达税收优惠政策。2)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坚持跟踪问效,对发现落实不到位和没有落实的,迅速采取相应措施。3)将对文化企业税收调研常态化,准确掌握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4)针对文化企业的特点,创新服务手段,及时解决企业在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猜你喜欢
税收政策文化产业税收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税收政策研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