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技能导向的医学职业教育院校计算机课程建设研究

2015-08-15 00:53
新课程(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医学计算机

王 斌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兴起,医疗服务行业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职业院校应综合分析学生和专业特点,了解行业需求,从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以实践技能为导向,从侧重理论的传授向面向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使医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

一、当前医学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计算机教材内容陈旧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新速度很快,而教材的编制需要时间的积累,客观上导致教材内容陈旧;另一方面,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更为多元和快捷,主观上认为教材内容陈旧。

(二)课程设置与专业脱节

虽然医学职业院校使用的医学类教材,但内容基本都属于计算机知识的“通识教育”,与医学专业直接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很少,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在医学职业应用中的专业性。

(三)知识遗忘

计算机课程一般在一年级阶段开设,此后再无其他跟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类课程。而学生运用到工作实际至少需要等两年,时间跨度大,而计算机技术又需要基于操作来掌握和熟悉,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缺乏有效的强化,学生习得的操作技能在两年后已经所剩无几了,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存在差距。

(四)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很多学校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时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少,其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习效果不理想。

(五)教师队伍年轻,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大学扩招导致教师资源不足,学校在教师的引进上重视数量的补充,忽视了教师质量的把控。很多教师甚至为接受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质量堪忧。

(六)学生素质较差

受国家选拔体制约束,医学职业院校无法录取到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差”主要体现在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二、医学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医学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医疗卫生单位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的一种教育形式,重视对教育对象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又必须建立在对培养定位、用人单位需求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医学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建设应牢牢把握“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这个“三贴近”原则,否则,学生的培养将是闭门造车。

(一)贴近基层,找准定位和方向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侧重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主要为县及县以下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贴近基层”的原则,就是要求医学职业院校对自身地位应有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的培养定位和方向,解决学校需要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对计算机课程建设进行改革,需要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以及基层对医疗信息化的需求。以此为据,有针对性地实施计算机课程建设,使计算机课程建设源于基层,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不仅可以适应基层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还可促进基层信息化进程。

医学职业院校可充分利用自身有大量临床实习、实践合作单位的优势,开展基础调研工作,以形成对本校计算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使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建设针对性更强,与基层联系更为紧密。

(二)贴近临床,把握核心和重点

医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所学和所用的问题,只有将临床实践中需要用到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授给学生,才能彻底解决学生学与用的问题,以实现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

1.及时更新教材,调整教学内容,让教材“活”起来

计算机技术时代性非常强,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尽量选择新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选择性讲授,同时补充部分新的知识和实用技术;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临床需要开发专业操作技能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2.与专业特点结合,合理安排课程

就目前而言,医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比较严重,既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与临床实践操作的差距也较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信息化技术与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建立起学生医学计算机应用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包含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图像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内的医学计算机教育体系,并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设计算机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可以应用到实践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职业教育由于其专业适用范围的特殊性,特别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大量的上机操作训练,通过上机操作,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强化技能。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采用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不同组别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练习的安排上,教师可根据学习情况安排难度各异的练习,并按照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教学效果评价,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级别的练习,获取相应的效果评价,如分数等,利用“共生效应”激励学生为获得更高的评价努力,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同一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2)任务驱动,以练促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避免学生因无法完成任务丧失信心,还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分析操作的过程,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还应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教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帮助学生知识迁移和积累,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贴近资质考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资质、资格证书不仅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就业质量的保障。学校应积极与相关资质认证机构进行对接,方便学生考证;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认证考试的内容纳入教学环节,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资质考试培训项目,帮助学生考取证书。另外,学校还可根据基层和临床的需求,开设新的培训项目。

医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建设应牢牢把握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实践技能为导向,贴近基层需求、贴近临床需要开设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从学校走向医疗服务的工作岗位后,能够更熟练运用信息化技能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1]赵玉峰.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管理教育,2008(08):92-93.

[2]毛丽娟.论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08(01).

[3]张凤.卫生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新校园,上旬刊,2012(10):74-98.

[4]吴晓桃.计算机基础教育与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4(11):75-78.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医学计算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计算机操作系统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