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2015-08-15 00:51曹伟安徽合肥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24
化工管理 2015年17期
关键词:固定床合成氨煤气化

曹伟(安徽 合肥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4)

1 我国发展煤气化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煤气化技术被发明是在十八世纪中叶,人们进行煤气化探索的最初目的,是将固有的煤炭能源利用方式加以改变;时至今日,煤气化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出现了大量的化工产品。

从上世纪五十年年代中期,我国就针对煤气化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尤其在合成氨和甲醇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截至目前,由煤气化技术为基础的甲醇和合成氨产量,已经占据了国内工业产品生产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首先,我国开展煤气化技术研究生产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在煤炭资源储备方面,中国的煤炭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在煤炭种类方面也有较多的选择,适合煤气化技术的不同工艺流程。丰富的资源为发展煤气化技术奠定了条件,提供了可行性。

其次,积极发展煤气化技术对我国的化工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现实情况不难发现,我国的能源储备结构并不合理,在主要的三种能源中,煤炭资源储备丰富,但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相对匮乏,如果将人均拥有量考虑在内的话,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并不发达,每年依赖大量的进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客观上对能源的利用形式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积极发展煤气化技术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 我国主要的煤气化技术及特点

结合煤气化技术的应用,我国在甲醇和合成氨生产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应用的技术类型有三种,分别是固定床技术、流化床技术和气流床技术三种,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技术的分类是基于煤气化技术中煤气炉类型划分的。

2.1 固定床技术

目前我国合成氨化工产品的生产中,超过70%以上的产能是利用固定床技术进行的,这是一种在国内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技术;经过将近三十年的技术公关,现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自主产权,同时在生产工艺、设备制造、产品回收等环节实现了国产自动化。

从原理上来说,固定床技术是利用了固定曾间歇气化早期系统,在汽化炉内的粗煤气形成之后,通过固定床技术实现粗煤气的提取、净化、回收等流程;多年来的发展,固定床技术也出现了不同的工艺分支,例如干煤气、水煤气等。这一技术对环境的以来程度不高,一般的煤化工企业皆可安装。

其特点是采用间歇制气机制,不需要专门的气化剂,环境依赖程度低,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对碳的利用程度不高,所以转化率行业年底,平均的煤气发生率在20%左右,不适合大规模的企业生产。同时在原材料方面的限制也比较苛刻,固定床技术主要采用无烟煤为生产原料,这无疑增加了预处理环节的成本支出,也可以理解为后期的条件宽泛来源于前期的预处理条件严格。

2.2 流化床技术

相对于固定床技术而言,流化床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进入中国。但是,流化床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因为对气化剂的要求十分宽松(可以采用多种气化剂),同时生产最终产品中的选择程度也很大,如:空气煤气、水煤气等不同类型,对要求不高的小型企业和民用领域而言完全可以满足,因此这一技术的的普及速度很快,目前已经完全实现了设备国产化。

流化床技术发展和普及速度快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对煤种的要求同样宽泛,除了无烟煤之外,褐煤、长焰煤以及其他弱粘性煤质都可以使用。由于这种特性,国内大部分企业用来生产合成氨取得了交好的效果。

流化床技术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原料成本低;但缺点是对与煤质的黏性要求很高,一般为弱粘性,所以在进行原材料预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准备工作,这一缺点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2.3 气流床技术

气流床技术的优点是对煤种和煤质的使用能力强,预处理环节较为轻松,主要采用煤粉形式喷射到气化炉内。这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十分灵活,便于生产过程中变换装置的改造,同时煤粉在炉内反应之后形成的炉渣便于清理,设备对煤质不存在黏性要求。

同样,缺点是也是由于煤粉这种特殊的形式造成的,煤粉粒度越小,对灰熔点的要求就越低;对于汽化炉反应而言,灰熔点低会造成煤炭资源的反应不充分,对原材料造成很大的浪费,为了顺利进行反应就必须添加助熔剂,如氧化钙或二氧化三铁等成分,由此而提高了生产的成本。

3 结语

从我国的能源现状考虑,积极发展煤气化技术可以丰富能源结构,促使社会能源均衡利用,为国内的经济发展稳定作出贡献。单纯地从技术角度来说,当前存在的主流三种技术各自都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生产产品、生产环境、生产流程和其他要求进行选择,从而挑选出最合适的工艺方式。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对气流床技术的应用较多,原因就在于对煤种和煤质的适应能力较强,以此为基础,积极展开对其流出技术的研究是下阶段的发展趋势。

[1]戴厚良,何祚云.煤气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进展[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04:1-7.

[2]王立庆.我国煤气化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J].小氮肥,2014,09:1-7.

[3]张占涛,王黎,孙雪莲.第三代煤气化技术研究开发进展[J].煤化工,2005,03:21-24.

猜你喜欢
固定床合成氨煤气化
陕西黑猫8万吨/年合成氨项目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新疆宜化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通过鉴定
用于等温固定床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合成氨装置引风机组保护及控制系统浅析
煤气化装置中吹扫转子流量计量程选取探讨
大型煤气化装置主要设备的安装优化
固定床内压降的CFD分析
油茶果壳固定床低氧烘焙及产物理化性质研究
HOLLIAS—MACS—V6系统在合成氨装置上的应用
罗斯蒙特氧化锆分析仪在壳牌煤气化项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