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2015-08-15 00:51林志明福建省兴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长泰363900
江西建材 2015年5期
关键词:温差分层建筑施工

■林志明 ■福建省兴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长泰 363900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施工难度也随之不断加高。混凝土浇筑技术一直都是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施工难度加大使得混凝土浇筑技术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施工队伍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实施,以使建筑物的质量得到保证。

1 混凝土浇筑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砂子、石粒三种物质共同混合凝固胶结而成的,是当代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当水泥通过水化反应后能够形成凝胶,将凝胶填充至砂子的缝隙当中进而形成砂浆。当砂石料经水泥与水反应产生的凝胶作用而牢固的凝结在一起,形成强度较大、耐久性较长的混凝土固体材料。

混凝土是保证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基础性元素之一,其施工技术长久以来受到高度重视。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合比务必要按照设计要求以保证科学性与规范性,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的提高浇筑技术与浇筑水平,从而避免由于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造成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混凝土浇筑技术

本文以长泰经济开发区公共租赁房施工建设为例,总建筑面积26746平方米,其中地下室3950平方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主要技术工艺如下:

2.1 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

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是保证浇筑结构的基础所在。目前一般工程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大,如果在现场进行临时搅拌随后进行浇筑,在时间及质量上因现场环境与搅拌设施的限制难以保证质量与数量,所以目前商品混凝土,因其无需现场提供专门场地进行搅拌且数量供应充足、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施工企业购买商品混凝土可以减少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具体规格又分为C15、C20、C25、C30等。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与生产工厂具有直接关系,为保证质量,需与工厂保持良好沟通,使生产出来的混凝土符合运输、胶凝、养护等要求。根据建筑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科学的浇筑方式,而且一旦确定了浇筑的方式,就不得在施工时任意进行更换。同时要注意混凝土的特性,防止混凝土出现干燥的现象。

2.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如果出现了离析问题,则应当进行二次拌合,此时方可浇筑。浇筑施工过程中,为有效避免离析问题的出现,材料自由倾落高度需严格控制,一般以2米范围为宜。楼板浇筑时,自由倾落度要小一些,一般以1米为宜。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过限制高度,应当采取串筒、溜槽方式下料。其中,溜槽是用木板钉成的,表面包铁皮,水平倾角一般在30度左右;串筒以薄钢板材料制成,而且每一节筒长大约为70厘米,多以钩环相互连接,筒中布设着缓冲挡板。

(1)全面分层技术。在建筑结构内用全面分层技术进行混凝土浇筑,主要的做法在于:当第一层全部浇筑结束后,等到初凝之前再进行第二层浇筑,逐层进行,直至全部完成。利用此技术要保证结构的平面切不可过大,施工的时候要从短边依次向长边方向进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从中间逐渐向两端进行,也可以从两端逐渐向中间进行。

(2)分段分层技术。采用全面分层技术进行浇筑,浇筑的强度非常大,如果现场的施工机械无法真正满足施工要求,就可以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技术。浇筑时,要从底层开始,进行到一定距离之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往复,直至浇筑完毕。此项技术仅仅适用在厚度较小但面积较大的结构。

(3)余面分层技术。余面分层技术主要适用在结构长度大于厚度本身三倍的情况下,主要的做法在于:将混凝土一次性的浇筑至顶,这样混凝土能够形成一个自然斜面坡度大致为1∶3,在进行振捣时要保证从浇筑层的最底端开始,逐渐层层上移,以此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如果混凝土的提及较大且结构的截面较宽时,极易发生结构性裂缝,主要的原因在于降温与收缩。任何的降温差都会包含由于水化原因引发的温差或收缩当量,或者将其分解成为均匀的降温差与非均匀的降温差。当前者出现外约束力,将是出现贯穿性裂缝的原因之一;后者如果形成自约束力,将会在表面形成裂缝。只有同时将两类降温差控制好,才能最为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

在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采用的措施在于:尽量保证混凝土本身具有更大的抗裂抗损能力,也就是增大抗拉的强度,为此应当选择低热的硅酸盐,并在其中加入粉煤灰、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等,尽量要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以及混凝土本身的用水量。

(4)振捣要求。振捣环节对混凝土浇筑来讲意义重大,主要要求为:混凝土的自吊斗口在下落时,自由降落的高度不能够大于2m,如果浇筑的高度超过了3m就要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入串桶或溜管等。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当坚持分段分层且不间断连续进行,根据结构本身的特点以及钢筋的疏密程度决定浇筑层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浇筑层的高度是振捣器作用部分的1.25倍,最大也不可以超过50cm。在进行振捣时,如果选用的是插入式振捣器,要做到“快插慢播”。插点要保证排列均匀,依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可遗漏任何一点,做到均匀振实。同时,对移动间距也应该提出一定要求,一般是移动间距小于振捣半径的1.5倍,大约是30-40cm。在上一层进行振捣时,要插入到下层至5cm处,这样能够有效地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对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进行设置时,应当是每次移动的间距要保证底板能够完全覆盖已经振捣完毕的区域边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在结构衔接处的混凝土能够达到标准的密实程度。

3 结语

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描述。鉴于混凝土浇筑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实施以保证浇筑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防止不良现象发生,进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我国建筑的整体水平。

[1]涂文静.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研究[J].中华民居,2013.

[2]郑启涛.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体会[J].中华民居,2013.

[3]钟伟民.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

猜你喜欢
温差分层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