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草山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2015-08-15 00:51罗桢琦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江西建材 2015年5期
关键词:床板轨枕扣件

■罗桢琦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1 工程概况

黄草山隧道无砟轨道全长6621米,DK79+311~DK85+932全长6621m,其中DK79+311~DK79+316、DK85+927~DK85+932为无砟轨道过渡段共10m。整个隧道设计为人字坡,坡度分别为13.5‰、9.0‰、3.0‰。隧 DK79+653.78 ~ DK80+870 段和 DK79+653.78 ~DK85+932位于R=7000m的左偏曲线上,隧道左偏曲线偏角为áZ=8°19'04″和 áZ=13°16'58″,其余地段位于直线上。试验段采取工具轨法施工工艺施工,施工队伍由无砟轨道专业队负责。其中将无砟轨道专业队分为两个施工班组分别进行隧道左线、右线的无砟轨道的施工。试验段分两次施工,分别于2011年5月10日和5月13日完成DK85+300~DK85+150和DK85+150~DK85+000两段的施工。

2 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2.1 钢轨及扣件

正线铺设100mU75V、60kg/m全长淬火无孔新轨。

正线扣件基本轨采用WJ-8A型弹性扣件,无砟轨道过渡段基本轨采用WJ-7A型扣件、辅助轨采用扣板式扣件。

2.2 轨枕

采用SK-Ⅱ型双块式轨枕及无砟轨道过渡段轨枕。轨枕在厂内预制,其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轨枕间距650mm,每公里铺设1540根,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轨枕间距控制在600mm~650mm。

2.3 轨道结构高度

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高度为515mm,分无砟轨道过度段、距洞口200m范围内和距洞口200m往内三种地段位置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图。

2.4 道床板设计

道床板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标准道床板宽2800mm,厚260mm。隧道范围内道床板连续浇筑,在结构缝处断开,在仰拱回填层上钻深250mmΦ40孔,用耐疲劳高强粘结剂置入4*8排M24销钉。

2.5 道床排水

隧道内设中心排水沟,直线地段道床顶部设0.7%的横向排水坡排向中心沟;在曲线设置超高地段,在道床板顶部设置不小于0.7%的排水坡。

2.6 曲线超高设置

曲线超高设在道床板上,采用外轨抬高的方式,实设超高值根据设计单位给定的超高值设定。

2.7 道床板绝缘及接地设计

除纵、横向基底钢筋交叉点按规定进行焊接外,其余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含轨枕桁架横向钢筋)的交叉点均设置绝缘卡做绝缘处理。在道床板浇筑前应对绝缘性能进行测试,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无砟轨道中的接地钢筋利用道床内的结构钢筋,每线轨道设三根纵向钢筋,利用道床板上层轨道中心和最外侧两根钢筋;对于单元道床板内设一根横向接地钢筋;对于连续道床不超过100m设置一根横向接地钢筋。纵横向接地钢筋交叉点应焊接,接地钢筋不得构成电气环路。接地钢筋与其它钢筋交叉时应进行绝缘处理;道床板接地每100m形成一个接地单元,接地单元中部“贯通地线”单点“T”型可靠连接,接地单元之间的接地端子不连接。

3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及流程

3.1 施工总体方案

根据工程自身特点,本工程总体施工部署为:试验段共投入12对工具轨,每根工具轨长12.5m,从黄草山隧道出口直线段DK85+300为起始里程,左线先施工250m无砟轨道试验段(含5m无砟轨道过渡段),先施工125m,然后进入下一循环后125m试验段的施工。为优质、高效、按期完成管段内的施工任务,项目部专门成立组成“无砟轨道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副经理和总工程师担任。项目部设工程部、安质部、机运物资部、财务部、计划合同部、中心实验室和办公室“五部二室”,全面负责管段内无砟轨道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3.2 施工准备及物流组织

在无砟轨道施工前,隧道铺底按高程复测结果采用打磨机对基底砼面进行凿毛处理,并用高压水清理干净。根据设计及施工进度情况,计算确定所需的轨枕及钢筋数量。根据现场进度,分批进料,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钢筋以及轨枕需验收合格后方可卸车,并且需按要求堆放在制定地点。

钢筋在加工棚加工,按照每施工循环用量用农运车运至洞内施工作业面,纵向筋按单位长度用量卸放在道床底板上,横向筋及架立筋摆放在两侧水沟盖板上,按不同型号分类摆放整齐,底部采用方木垫起,上用彩条布覆盖,并对各种型号进行标识。轨枕按照标识好的指定位置堆放整齐、平稳,1层4根,每垛4层,层间用10×10cm方木支撑,枕垛应绑扎牢固,两枕垛之间要求的最小间距为0.5m。

3.3 钢筋、轨枕以及工具轨的铺设布置

按照设计图纸布置底层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纵向钢筋根据不同里程段采用Φ18或Φ20螺纹钢,横向钢筋采用φ16螺纹钢。待钢筋布置完毕后安装绝缘卡,要求每一与纵向连接处都有绝缘卡。

轨枕布置前应对轨枕进行检查,伤损掉块、桁架变形的轨枕不得使用。轨枕采用人工散布,专人对所摆放的轨枕位置进行调整,使其与标识线吻合。与此同时,布置过程中需确保同组轨枕间距误差不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两组轨枕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并应保持轨枕基本平顺,与线路中心垂直。

安装工具轨前应进行测量,并对承轨槽和扣件进行清理,变形超标的钢轨不得使用。随后采用12.2m和12.8m的工具轨搭配12.5m工具轨排布,使接头避开轨枕位置。每12人一组进行人工铺设,首先将单根钢轨先抬放至要摆设区段旁边,用方木垫起,采用钢刷、抹布或凿子对轨底及轨顶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摆放就位,采用扳手将扣件螺栓预紧。

3.4 轨排的组装与粗调

工具轨安装完成后,采用方尺对枕距进行精调使轨枕方向垂直于钢轨。在工具轨上和控制扣件螺栓上作出中心标识,并采用方尺按中心标识垂球控制轨枕间距,起道机、撬棍调整枕距。调整完成后安装绝缘垫块,初拧扣件螺栓,拧紧程度以手拧不动为宜,施拧时先同步拧钢轨内侧两螺栓,然后同步拧钢轨外侧两螺栓,待轨枕间距调整完成后进行扣件螺栓施拧,形成轨排。其中,必须确保轨距调节后为钢轨的真实轨距,避免钢轨扭曲或倾斜。

在完成轨排组装后对其进行粗调,粗调前需对枕距、轨距及轨道落槽情况进行检查,确定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粗调。随后利用起道机抬升轨排51cm,并按轨道中心位置标识调整轨道中心。最后安装螺杆调节器托盘,利用起道机、螺杆调节器按“先标高、后中线,再复核标高、中线”的顺序循环完成轨排的粗调工作。粗调后中心线偏差应在3mm内,高度应低于设计标高约3~5mm。

3.5 横向限位器及模板安装

为防止轨道在调整后因外力干扰造成滑移,须在在轨道一侧设置横向限位装置用来锁死轨道。横向限位器每隔2根轨枕安装一个,同时每轨头处安装一个锁死轨头。横向限位器采用地锚或斜撑形式,地锚形式是采用丝杆与轨枕底钢筋桁架中一根横向钢筋焊接相连,双螺帽固定,从而达到横向限位的目的;斜撑形式是用可调节丝杆两端分别支撑在侧沟和工具轨上,通过调节丝杆来实现精调。

安装模板时采用定型钢模,底部采用木楔块调整角度以保证模板竖直。模板使用前应先打磨,涂刷脱模剂,随后按放样点位在铺底层植入钢筋,卡住模板底,模板外侧用角钢或钢管加斜撑,内侧加撑杆加固。模板安装后内侧面的允许偏差为:顶面高程,±5mm;宽度±5mm;中心位置2mm。

3.6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混凝土浇筑前,先采用喷雾器喷水湿润轨道下部结构、轨枕表面、轨枕块侧面及底部。并采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螺杆调节器、轨距撑杆。浇筑时,采用输送泵浇筑,泵管沿模板方向铺设在水沟电缆槽盖板上,随着浇筑的进行,逐节拆除泵管;同时,必须待混凝土完全漫过下一个轨枕底边缘时,方可移动料槽进行下一格浇筑,防止轨枕底部有汽泡形成空洞,形成质量隐患。紧接着进行人工整平、抹面以及清刷钢轨和轨枕。

混凝土浇筑完成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松动螺杆调节器1/4圈,使轨排下降不超过1mm,消除桁架弯矩和混凝土竖向沉陷产生的间隙;2小时后,松开鱼尾板、轨距撑杆、调节螺杆、轨枕扣件螺栓1/2圈,释放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防止混凝土与钢轨变形不同步,造成混凝土拉裂、轨槽被拉动;24小时后可松掉全部约束,拆除螺杆调节器和轨距撑杆。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进行养护,养护时采用覆盖无纺布洒水养护,无纺布覆盖要注意到边到角,并尽量与混凝土面密帖,专人专班洒水保湿养护。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4 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1)由于道床板一旦施工成型,进行拆除或重新施工相当困难。因此需在无砟道床施工前,做好“四电”预埋件(特别是过轨预埋件)的清理工作。

(2)引入CPⅢ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高精度的绝对定位测量控制手段,高度重视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方法的掌握和数据结果的综合评判。

(3)抓好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关键是道床板砼质量及轨道的几何尺寸,三度:强度、尺度、平整度)。

(4)由于空间狭小,组织平行作业受限,必须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衔接组织。其中,收面抹光及后期清理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需合理安排人员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高标准。

(5)由于洞内湿度较大,半成品钢筋不宜过早放入洞内,否则容易致使钢筋生锈并对绝缘电阻测试不利。

(6)为确保施工精度及抹面效果,每次轨排组装前需对扣件及轨排进行全面清洁。

5 结语

黄草山隧道无砟轨道地属剥蚀低山地貌,是一项专业技术非常强的工程,要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合理衔接各项工序,并加强材料和机械管理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引入CPⅢ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确保施工精度。黄草山隧道无砟轨道施工顺利完成,经检测全部满足验收标准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砟轨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陈默.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成本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2):4-8.

[4]赵国祝.金子山隧道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2):80-83.

[5]彭彦彬等.双线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9(11):89-91.

[6]马红星.浅谈长大隧道无砟轨道平交道口施工[J].科技与生活,2012(17):132-134.

[7]李小二.红岩寺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2(25):220-221.

[8]伍岭.都亭山隧道CRTSI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2):66-67.

猜你喜欢
床板轨枕扣件
装配式可调间距的X形抗滑动轨枕研究
浅析铁路箱涵顶进控制滑床板技术
科隆蛋扣件力学特性分析
双块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道床板上拱整治技术研究
一种改进的LBP特征实现铁路扣件识别
复合材料轨枕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轨枕外观及修补工艺研究
非均布荷载下扣件式脚手架的随机缺陷稳定分析
谐振式浮轨扣件的安装工艺
一种提高CT诊断床板承载能力的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