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暗香万事存

2015-08-18 03:58钟枭天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唐诗宋词暗香儒家思想

钟枭天

当古罗马的斗兽场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与喧闹,当柏拉图构建的精神家园不再被向往,当现代科技的批量生产冲淡了葡萄酒的香醇……我们却还在吟诵着平平仄仄、重章复唱的唐诗宋词;哼唱着悠扬婉转、音韵和谐的京剧腔调;倾听着江南水乡柔柔的吴侬软语诉说着化蝶的凄美、奔月的传奇……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正以其无限的生命力彰显出巨大的力量。

也许现代社会的人们开始批判起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认为那种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中庸之道使我们安于现状,趋于保守。认为以和为贵、以仁为本的孔孟学说让我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诚然,新航路开辟的航船已开往神秘的美洲大陆;老人正凭着他巨大的意志与群鲨搏斗,与自然抗争;马可·波罗掀起了东方古国遮掩已久的面纱,中国却还活在自己的世界,以一种老者的姿态隔岸观望西方的冒险、热情、激进不禁让人心驰神往,可我们却没有想过,正是这种谦逊、稳健的思想让我们保留下中国历史沉淀下来的精髓,使它们不至于在遭受时代洪流的洗刷过后销声匿迹,不至于在西方海洋文明的冲击之下荡然无存。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就像一杯浓郁的茶,散发着若有似无的茶香,不易察觉,却沁人心脾。

寥寥数笔勾勒出高山流水的意境,几处泼墨渲染出空山幽谷的宁谧……中国画长于“写意”,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可以不用繁杂色彩的堆砌,可以不去细描纤绘。或许我们会被莫奈画笔下积蓄力量、喷薄而发的日出所吸引,会被梵高画笔上葵花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但当我们对这些印象派的思维、抽象空间、凌乱色彩产生视觉疲劳之后,你会重新在中国画中觅得一种繁华褪尽、纤尘洗净之后的质朴与深邃。中国画好似一朵纯白的茉莉。花虽小,色虽淡,但清新的香气久久萦绕,不曾散去。

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我仿佛感受到苏轼轻轻拨动那根连接兄弟之心的心弦,产生出美妙的共振;从“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我似乎看到李太白的酒杯上沾染着雪白的月光,人影流露出一地的悲凉;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我好像同李贺一起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血腥厮杀的战争拉开序幕……当捧起一本本西方的诗集细细品读之时,却很难找到唐诗宋词的那种亲切。中国诗只不过数十字,却让我们展开了无穷无尽的遐想。唐诗宋词好比中药散发的那种独特的药香,千古以来,幽香扑鼻。

穿上汉服,捧起《论语》,沏一杯西湖龙井,伴一盏青灯,就这样沉醉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不知归路,缱绻其中不知今夕何夕,但愿这一缕文脉流转千年不息,历久弥新。

借而鉴之 本文将中西方文化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暗香”,充分体现了文化散文的特点,也从侧面展示了小作者深厚的学养。不足之处是,前后文意稍嫌脱节,如首段的京腔在后文没有着落,第三段的中国画内容在前文又缺少必要的交代。这也给我们写作提了个醒:要前后照应,才能浑然一体。

猜你喜欢
唐诗宋词暗香儒家思想
暗香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暗香袭人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ЛУЧШИЙ ИЗ ЦВЕТКОВ – МЭЙХУА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
儒家思想与书法
曲径通幽处 自有暗香来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