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爱读书的人有饭吃

2015-08-18 18:02贺有德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7期
关键词:宋太宗仕途太平

贺有德

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那样有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读书成风。

宋太祖、太宗兄弟起于草莽,亲眼目睹了晚唐、五代军人专政乱象,新政建立伊始,下定决心施行“文治”,以文人治国,以文化治国。为此,宋太祖、太宗兄弟酷爱读书。

宋太宗时,李等人编撰《太平总类》1000卷。宋太宗大喜,发誓每天读三卷,以一年时间读完。令人惊讶的是,太宗皇帝确确实实一年时间读完800多卷,几乎读完《太平总类》。也因此,《太平总类》改名为《太平御览》。

不仅如此,宋太宗十分重视对皇子的教育,派专人辅导皇子们阅读经史,希望生在深宫的皇子们深明忠孝之道。宋真宗赵恒为太子时,《尚书》精读了七遍,《论语》《孝经》精读了四遍,他有句名言被后世广为传颂: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代的皇帝,差不多都是这样炼成的。宋真宗继位后,继续保持读书的好习惯,并且使极为伟大的“经筵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经筵即皇帝读书制度。这个制度的伟大之处在于:皇帝也来读书。

宋代经筵一年分两个学期:春季学期从二月至五月初五端午,秋季学期从八月至十一月冬至,避开酷暑、严寒。读书时间隔日一次,有时逢单,有时逢双。而好学的皇帝如宋仁宗,曾一度一天一次。讲读日安排早讲、晚讲各一次。因此,宋代的皇帝们晚上至少有一半时间在读书。不读书的日子,则与大臣讲经论道。

经筵研读的内容相当广泛:五经如《尚书》《周易》《论语》等,前朝史书如《汉书》等,当然还有本朝史书和政书,另有大臣们专门为皇帝编撰的教本如《帝学》。

因为皇帝爱读书,宋朝被称为读书人的天堂。

宋朝时,政府对读书人尊崇优容,官员待遇极高,是历朝中最优厚的。禄米、俸钱是基本收入,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官员们还领取职钱(俸钱类似基本工资,职钱类似于岗位工资),享受免费住房和食宿。朝廷给每个官员配备免费仆人,最低的官员配1名仆人,宰相可配100人。

官员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补贴,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不一而足。福利补贴合起来比月薪高得多。还不止如此,皇帝经常赏赐大臣,动辄赏赐银五千两,或钱三十万,甚至“魏震因温州进瑞木,作赋以献,遂赐银二千两”。更让人羡慕的是,宋朝官员凭朝廷发的“给卷”在全国各地可以白吃白住,甚至领用粮食、衣服等;宋朝官员还有定期免费疗养的待遇,称为“祠禄之制”……

宋朝时候政权开放,贫寒的读书人也能步入仕途,多数高官出身寒门,宰相吕蒙正和范仲淹堪称典型。而一旦步入仕途,小则衣食无忧,大则尽享荣华富贵。吕蒙正退休后,在洛阳建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范仲淹捐钱在家乡修建“义庄”,赡养族人……自言“为穷之冠”的苏轼,其实收入颇丰,生活优裕。即使在仕途低谷、文官任武职——黄州团练副使时,自做“东坡肉”,自酿蜜酒,而且倒卖房屋牟利。相对来说,也算是富翁了。

宋代文化事业的异常繁荣乃至“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据六人,这不能不说与宋代的读书氛围有关。今天,不少中国人爱买房不爱买书、爱享受不爱读书,看看爱读书的宋朝人,不能不汗颜!

猜你喜欢
宋太宗仕途太平
太平老街
喇叭花
太平街
吕蒙正送瘦马劝谏
忠言的力量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更正与致歉
宋太宗自导“写生门”
仕途如同鼻屎等5则
东游Q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