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疗法:把大脑里的记忆选择性删除

2015-08-19 09:56王钰深
齐鲁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克洛斯文森电击

王钰深

影片《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的幻想正在成为现实。目前,荷兰内梅亨大学的神经学家马莱恩·克洛斯和团队研究成功:某些负面事件的记忆,可以被选择性地删除,从而最终帮助抑郁症患者解除痛苦。

“精确制导”地删除记忆

病人文森(化名)又来了,他是实验室迎来的第42位病人。

一周前,神经学家克洛斯和同事们为文森准备了两段幻灯片组成的故事,每个故事都由11张照片和文字组成:第一个讲的是姐妹俩离开家,去找在酒吧工作的兄弟,但在经过一条漆黑的小巷时,一名女孩被持刀的逃犯绑架了;另一个故事结构相似,某位男孩遭遇严重的车祸,不得不进行手术,医生把他断掉的双脚接回腿上。

文森把每一张图片和文字都看得非常仔细,因为克洛斯之前叮嘱过,实验目的就是要让他牢牢记住故事的细节。克洛斯没说实话,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告诉病人将要擦掉他的记忆,也许对方会刻意迎合,实验也就失去意义了。

“一周前的故事还记得吗?”面对克洛斯的问题,文森有点迟疑。

从2009年开始,克洛斯召集起一个20人的研究团队,他们想知道电击治疗能否改变人的记忆。

电击治疗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生来便被人诟病,它利用电极在人的颞部放电,诱发休克。在许多临床研究中,电击治疗常常给患者带来记忆丧失,但科学家对个中原因莫衷一是。

在一些动物身上的实验表明,电击疗法可以阻止部分记忆的激活,学界数十年来诸如此类的报道不绝于耳,但很多实验结果看起来“完美得让人难以置信”。

克洛斯认为擦除记忆不仅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更是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的技术,而相比那些在电击治疗中误杀的记忆,克洛斯更希望能够“精确制导”——有针对性地删除记忆,因此他决定设计此次实验。

难题比他们预料中来得更早:首先,必须寻找合适的实验对象。克洛斯得找接受过电击治疗的患者,同时还要保证其身体、智力足够正常,最关键的当然还得对方愿意参加实验。当地的一些精神科医生成为克洛斯的“外援”,每遇到一些病情好转的抑郁症老患者,就会征求其意见,然后由克洛斯和同事们出面说服他们参加实验。

寻找和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平均一个月才能找到一位病人进行实验,去掉3位中途退出,最后只有39个案例数据可供使用。

2013年春天,实验进行到第4年,文森是最后一位病人。

记忆“脆弱期”时动手

文森的迟疑在克洛斯意料之中。

实验正式开始,为了帮助文森回想起一周前的故事,克洛斯给他看了一张幻灯片作为提示,这是其中一个故事的开头,用来勾起文森沉睡了一周的记忆。

而记忆是什么?

普通人认为,记忆是一种让往事如同电影在眼前播放的能力。不少人觉得记忆是100%真实的过去,就像是一段段录像,随时可以按下重播键。过去,不少科学家还笃信记忆一旦形成,就会永远储存在大脑的某个地方。

但作为神经学家,克洛斯认为,记忆是大脑中某些功能或化学物质的变化导致信息传递的过程,与常人想象的不同,记忆有时候也不靠谱,实验证明它们并不精确也不稳定。

“记忆固化理论”认为,每次当人们从大脑存储区域中提取某些记忆时,都得对所提取的记忆进行获得和“重写”,如果不采取措施,那段记忆会再一次稳定下来并深植于脑中,这一过程被称作“再巩固”,如果在此过程中进行干预,相关记忆可能被改动甚至删除。

1968年,著名心理学家唐纳德·莱维斯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在实验中,他先让小鼠对某种声音产生畏惧感,1天后,当这种声音再次响起时,立刻对小鼠的头部进行电击。奇迹发生,小鼠不再恐惧这种声音,似乎那段可怕的记忆被抹掉了。

这个实验似乎变相证明了“记忆固化理论”,很快有研究人员继续跟进,却无法复制刘易斯的实验。

后续的几十年中,科学家的研究几乎没有中断过,理论也五花八门,譬如说是按下了大脑的重启键,或是让脑中混乱的荷尔蒙分泌正常等等……但这些都不能说服学界,持反对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克洛斯本人虽是“记忆固化理论”的支持者,但也一直希望找到有力的证据,这也是此次实验目的之一。

前辈们的实验和研究显示,要想影响记忆,进行电击治疗的时机选择非常关键。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说法是,记忆在被唤醒后的几分钟到6小时之内,会变得“活化”,这时候是它的脆弱期。

看完那张幻灯片不久,文森躺上了手术台,接受完麻醉剂注射,很快失去知觉。克洛斯等的就是在这个时机进行电击治疗……

看过《飞越疯人院》的人记得,麦克墨菲被精神病医生电击时的惨状:双眼圆睁、喊叫声撕心裂肺、身体不断抽搐。在克洛斯看来,这些都是影片艺术加工的产物,现实并非如此。早年电击治疗是残酷的,不少病人没有被麻醉,因强烈抽搐造成骨折或牙齿断裂。后来有了改良电休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已经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如今的电击治疗一般都在医院进行,失去意识的病人被微弱的电流刺激大脑,身体伴有轻微的抽搐,远没有想象中痛苦。

文森从麻醉感中醒来,作为一位抑郁症的老患者,这种感觉并不陌生。

克洛斯告诉他,需要接受一个测试,但并不着急,明天再来一趟。

实验结果让神经学家振奋

第三次来到实验室,文森轻车熟路。

摆在文森面前的是两份问卷,分别关于两个幻灯片故事的细节,问题答案四选一即可。

文森很多题都回答不出来,显得非常苦恼。克洛斯不断安慰,同时鼓励他完成测试。这种情况很常见,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像课堂里健康的学生,他们的记忆往往都不是特别好,所以尤其缺乏自信,每次都得花很长时间才能确认自己是否记得答案,克洛斯必须强迫他们用力去思考。曾经有位患者被克洛斯问得发起火来,因为他坚信自己忘光了,但后者还是一道接一道地问,好在患者最后完成了测试,不过许多题目都是在猜答。

其实,39位病人经历的是并非同样的实验过程。他们在看完提示图片后被分成了三组,第一组患者被麻醉后进行电击治疗,清醒后随即进行测验;第二组患者虽然同样被麻醉,但并未接受电击,清醒后接受测试;文森这组患者是在电击治疗后24小时再回答问题。这是克洛斯实验的苦心之处。

最终的成绩出来了——

第一组对两个故事的记忆程度类似;第二组对提示后的那个故事表现出色,未经提示的故事记不太清。而文森这组的结果让人惊讶,对于提示过的故事,他们的准确率仅为25%,与瞎猜无异,而另一个故事的准确率是35%,明显好于前者。那些被提取出来的记忆像是被删除了。

结果让克洛斯很振奋,它不但证明“记忆固化”的过程存在于人脑当中,也证明了这段时间内被激活的记忆容易受到电击治疗的影响,理论上说,这为“选择性”擦除人脑的记忆提供了可能。

研究引起很多争议

克洛斯当时也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实验结果会带来轰动。经过近一年的数据分析整理,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2013年底刊发了由克洛斯主笔的论文。不少媒体报道转载,还有些前辈称赞他的实验“有创意”、“很聪明”……“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克洛斯这样告诉来采访的媒体。

批评的声音也接踵而至。不支持“记忆固化理论”的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认同的人也认为这样的实验还是太过基础,因为并未解释记忆具体如何被“擦除”。

在纽约大学的菲尔普斯教授看来,三组实验对象对故事的记忆度都不高,让彼此间的差别很小。有人甚至怀疑实验对象失忆的原因是麻醉剂作用,但克洛斯嗤之以鼻。更有人质疑,人们陈旧的记忆或是其他真实记忆,是否与实验室创造的“短小记忆”一样,能够被电击治疗所擦除?

结束测验后,克洛斯把实验目的原原本本告诉了文森。

得知真相后,文森并未生气,反而追问起来:具体怎么操作?能不能够擦掉他的陈旧记忆?什么时候能进入临床阶段?

克洛斯不是第一次回答这些问题,这也难怪,“文森们”不仅是实验对象,更是饱受抑郁症折磨的病人,如果有办法能够擦掉那些烦人的记忆,大概就可以一了百了。同样感兴趣的还有不少医生、病人,研究结果发表后,克洛斯收到了不少来信,询问实验何时能够应用到实际治疗当中。当然,也有一些病人得知真相后无动于衷,“大概是觉得擦除记忆是无稽之谈。”克洛斯猜想。

(文据《解放日报》等)

猜你喜欢
克洛斯文森电击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远方的神灯
失踪87天 美13岁少女找到了
超级电击武器
四架战斗机掠过“卡尔·文森”号航母
电击武器的非致命效应研究
浅述电击防护
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