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触发陕西“能量裂变”

2015-08-23 10:20
当代陕西 2015年2期
关键词:陕西常态民生

文/张 帆(本刊记者)

改革触发陕西“能量裂变”

文/张 帆(本刊记者)

新常态下,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内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释放更多发展红利。

1月25日上午9时,在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省长娄勤俭代表省政府作工作报告。

报告35次提到“改革”,强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行政、经济、生态、农村、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陕西正通过新一轮改革,为建设“三个陕西”释放强劲动力。

稳中有为 逆势发展

2014年,用一个热词来形容陕西发展,无疑是“蛮拼的”。

与全国一样,陕西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的严峻形势”,却实现了“全省经济继续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不仅显示出陕西经济的平稳性,也展示了逆势而上发展的强劲势能。

去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77万亿元,增长9.7%;地方财政收入1890亿元,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366元和7932元,增长9%和11.8%;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3%;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七位。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表示,“三期叠加”带来的不利因素,迫使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各省都不例外,大多数省份回归到新常态下,陕西增长9.7%,回落幅度还比较小。“我们依然在全国保持了比较快的态势,稳居第一方阵。”

成绩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在关键环节的精准发力:两次出台稳产促销市场十项综合举措,重点抓煤炭绿色外运通道、兰炭出省、增设油品销售网点、用电用气直接交易等,有效缓解工业增长乏力状况;狠抓项目建设考核,精简61%的省级投资核准事项,推出39个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改连续下滑态势;紧紧围绕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物价调控、培育消费新热点激活消费;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使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近年来,我省一直围绕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进行优化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方面,下决心淘汰了一批能赚钱但落后的产业,另一方面,鼓励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当能源化工产业遭遇寒冬的时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和外贸进出口、旅游文化产业等新型产业,接过推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去年,仅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55.8%。

此外,全省去年依靠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释放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取得了一系列骄人业绩。

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强化社会治理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省级审批事项精简幅度达52%,通过给权力做“减法”,换来群众满意度和政府服务效率的“加法”。

金融改革中,秦农银行和西北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组建,省内贷款增速高出全国2.6%。

“丝绸之路经济带”让陕西与世界的交流日趋广泛,“长安号”实现常态运行,新开通4条国际航线,咸阳机场口岸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地勘、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超过百个。

在民生领域,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全国率先减半缴费,统一提高了22个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高出国家标准30元。

统筹城乡发展中,涉及240万人口的陕南移民搬迁“倒逼”出当地城镇化发展新格局,移民搬迁、扶贫开发、镇村改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36个、114万人脱贫。

天蓝地绿水清已不是梦想,从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到率先实现国V油品供应覆盖全省;从拆改燃煤锅炉,关中地区煤炭消费出现负增长,到渭河变清、绿化造林、保护恢复湿地和退耕还林,陕西主色调正由黄变绿。

省人大代表、省检察院检察长胡太平在报告审议时说:“民间投资持续加大,说明全省经济发展有信心、有后劲;非能源产业比例高,证明经济调整进步大;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反映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外贸出口增长率高,说明我省发展形势良好。”

坚定信心 新常态下保持中高速

当前深刻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已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新常态的发展必然,也是我省今后工作的基本遵循。”报告中,省长娄勤俭为我省发展“定调”。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路子看,‘经济新常态’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会带来方方面面的新常态。”省人大代表、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东明说,做好2015年工作,首先要认识新常态、理解新常态。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同在。”报告中,省长娄勤俭分析新常态,指出当下我省必须承受的“三大压力”:实际增长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的压力,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式粗放发展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全省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许多东部已解决问题集中显现的压力。“但机遇更加难得,我们有信心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信心来自何处?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和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获得更多支持;

中央赋予陕西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等重大使命,陕西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1月25至30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召开。 梁生树/摄

及早按“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

遭遇“三期叠加”阵痛,陕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全国居中的区位优势极大拓展了经济版图,完全有条件后来居上。

这是信心所在,更是优势体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陕西新一年经济发展的大幕正在开启。

今年我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5%、1.5%、1.5%和6%。

“这是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引领性指标。”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安东认为,报告提出2015年10%左右的预期目标,是经过科学分析、反复研究确定的,要提振精神、抢抓机遇、创造条件、努力实现。

省长娄勤俭表示,将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安排高于国家2至3个百分点,既是促就业、保民生的刚性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既是凝聚发展信心的需要,也符合多年来增速领先全国的实际,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

“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完全符合陕西实际。”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小燕认为,10%的生产总值增长任务设定,是对新常态的认识、适应和引领,突出了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加大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突出了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和依法治省的理念。

1月27日,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正永在参加延安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实现今年10%左右的增长目标,不仅需要信心和勇气,更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抓落实,抓住用好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红利

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深化改革开放等成为今年我省发展的总体思路。

须在6方面着力: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摆在首位,坚持不懈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乘势而上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努力创建中国特色新城镇化,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决环境问题以及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从代表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中不难发现,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扩大开放、改善民生,当探寻根本解决之道时,最终都离不开“改革”二字。“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代表们在讨论中的共识。

“全方位、多领域,今年的深化改革将逐步深入到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省人大代表、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认为,去年改革实践证明,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强,效果非常好。今年改革难度大、亮点多,必然会触碰很多利益点,阻力不小,但经过适应期后,改革将更加注重稳妥性、民生性和普惠性。“在顶层设计之下,改革将持续有序推进。”

对此,省人大代表、府谷县县长辛耀峰也深有感触。对府谷而言,自2013年以来,受煤价下跌影响,民营企业陷入产品积压、经营亏损、资金持续短缺的困境。去年府谷被列为省直管县试点后,增强了县级财力,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并缓解了县级资金调度压力,但要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困境,首先还是要转变观念。“改革已经到了涉险滩、啃硬骨头的阶段。”

顶层有设计,基层有期盼,中层实施落实至关重要。代表们纷纷表示,改革要尊重规律,找准利益平衡点,细化改革方案,逐步稳妥推进,通过坚持不懈的深化改革,释放出更多的发展红利。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深化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民生。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导向日趋明显的情况下,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决定了陕西下一步改革发展成就。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只有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改革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顾去年,省政府顶着不断增大的财政收入压力,始终坚持两个80%投入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增速分别位居全国第10名和第8名。

展望今年,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改善民生总基调,更加凸显省委、省政府脚踏实地为民办事的情怀。包括扩面提标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综合改革以及深入实施30个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工程在内的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计划,将为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

猜你喜欢
陕西常态民生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