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梅花;欣看今日众香车

2015-08-25 18:35修晓丽
当代工人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兹曼鞍山梅花

修晓丽

鞍山梅花自行车厂曾是全国著名的国有企业。那时,梅花牌自行车行销全国各地,与天津的飞鸽、上海的凤凰和永久,堪称自行车界的四大天王。

1980年代,人们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一路响铃,奔忙着上下班。如今,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挤在马路上,尾气中混杂着刺耳的喇叭声。我不禁探寻,当年的“梅花”是怎么调落的?

选了一辆“省”级的

1979年,我参加作,那时候家住灵山,每次到团区委开会要坐火车,不是太早,就是稍晚,总是羡慕地望着住市区的团干部们开完会飞身骑上自行车远去的背影。

我多么想拥有一辆自行车啊!那时候,买自行车是要票的。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1982年,在辽宁省轻局担任领导的伯父到鞍山开会,得知我的愿望之后,思索再三,才郑重地从黑皮包里拿出一张白底黑字,盖有鞍山梅花自行车厂公章的购车票,“为我最喜欢的侄女,犯一回自由主义吧。”我欣喜地跳起来,手捧着这张简单而珍贵的车票,笑得合不上嘴。

第二天,我带着父母给的钱,来到鞍山旧堡的自行车总厂时,已是下午3点多。厂附近都是高粱地,那高粱足有半人多高。

我先到财务科交了176.8元钱。伯父事先已嘱咐厂长,必须按价收钱,所以厂长一边递给我发票一边说:“你伯父很认真,这样吧,你自己到车间里挑一辆自行车。”我连连点头,“我明白,我们不能占公家便宜!”

到组装车间一看,我呆了,那一排排新组装出来的红红绿绿的自行车,每一辆都喜欢,不知道选哪辆好。厂长说:“你慢慢挑,我过一会就回来。”

走来走去,我发现车间尽头有一个高出地面两寸的小舞台,上面也停放着几辆自行车。仔细一看,每辆自行车的鞍座上都用白粉笔写着一个“省”字!我心思一动:这些自行车可能是送省里参展的产品。既然能送到省里,质量肯定更好。我就信手推出一辆,并悄悄用衣袖把那个“省”字擦掉。厂长回来了,他一眼就看出门道,只是笑笑,“好聪明的小丫头!”那一年我19岁。他帮我打足车气后,我就骑着新车,乘着夜幕,骑了60多里路回到了家。

这辆自行车是我们家当时唯一的大件,当天晚上,全家人围在崭新的梅花车旁,这摸摸那看看,爱不释手。三妹还检举说:“弟弟没洗手就摸自行车了!”吓得妈妈赶紧领弟弟去洗手。

作为主人,我对这辆梅花更是爱护,每天都精心擦拭。上班我骑它,下班到家它骑我:因为怕弄丢,体重不到100斤的我,每天晚上都要咬牙切齿地把自行车扛上楼。

4年后,我骑着这辆梅花自行车出嫁了。后来,我用这辆梅花自行车带着儿子在风雨中奔波。10年后,儿子骑着这辆梅花自行车上学了。尽管自行车已经老旧,零件换了又换,但车圈是那种凹形镀锌的,居然一直不上锈,亮晶晶的,不知道是否与我当时选的“省”产品有关。

奔跑吧梅花

不仅鞍山人喜欢“梅花”,北京的大学生们也喜欢。当时北京化学院团委一位教师的父亲是鞍山梅花自行车厂的书记,通过他的协调,厂为北京化学院的一次长途骑行活动赞助了50辆自行车。这让大学生们欣喜若狂,纷纷报名,选出50名。50人分成两队,一队从北京到大连,路过鞍山。另一队从北京到青岛,乘船到天津与一队汇合。

这是当年一个化学院大学生的越野日记片段:

3:45,被叫醒。这么早,县高级中学的校领导居然还特意赶来送行。

4:40,出发。打听到鞍山有条近路,地图上没标,但据说很难走。

7:00,行30公里,沙岭早餐。这几天我好像一骑就累,硬撑着,稍一松劲就掉队。

今天是第12天,1985年7月28日,盘山-沙岭-腾鳌镇-鞍山市,骑行了101公里 。

傍晚,终于到了鞍山自行车总厂,受到热情接待,好好睡一觉……

这等同于现在某汽车赞助《奔跑吧兄弟》,绝对是双赢。学生们锻炼了意志,梅花自行车经历了各种路况,做了一次流动广告,品质也经受住了考验。

春光去寒冬来

1989年第2期《中国民兵》杂志曾对梅花牌自行车进行了详细报道,引发了国内外更广泛的关注。提起当年的“梅花”盛况,老厂长胡杰高兴地说:“梅花饮誉国内外,民兵立了头等功。”

梅花的抢手一方面源于其过硬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物资供应不足。据曾经从事自行车销售的李刚回忆,1980年前后,全国掀起自行车热,有些人为了买自行车半夜就来商场排队。厂家发的货都是零部件,每天下班后,自己和同事就连夜组装,最多时50多人加班,一夜组装了200辆车,第二天一上午就卖光了。那会,梅花销量好得不得了,各大商店的采购员等在供销部等货。当年鞍山铁西联营商场著名的劳动模范崔炳君,经常去鞍山梅花自行车厂,为的就是给联营多争取几台自行车。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以及港澳地区的客商也争相订货。梅花自行车厂年产量120万辆,一年创产值近1.5亿元,被国家轻业部指定为自行车生产出口基地。

尤其是1975——1985年间,鞍山梅花自行车以先进的艺和完美漂亮的造型独领风骚,特别是26和24型号的斜梁女式自行车超受欢迎。毫不夸张地说:那真是遍地梅花朵朵香。

到了1990年代,人们熟悉的“梅花”改名为斯特兹曼。

这个洋气的名字似乎昭示着自行车将有更辉煌的国际前途。果然,斯波兹曼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被中国质量检测协会和中国名牌调查委员会推荐为“国产精品”和“名牌商品”,并连续四年荣获全国最畅销国产名牌商品金桥奖。在“国际奥委会主席杯”中国百城市自行车大赛上,斯波兹曼还被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确定为比赛指定用车,风头一时无两。

短缺经济为许多产品提供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这个时代如此短暂,国内众多民营自行车厂崭露头角,外国品牌一开始就避开低价竞争,用中高档定位吸引消费者,国营自行车厂腹背受敌,加上固步自封,处境尴尬。

随着电动车市场兴起,私家车增加,不仅斯波兹曼消声灭迹,整个自行车行业都大面积坍塌。曾经带给鞍山市民无限喜悦的“梅花”,也凋零在风中。最终,斯波兹曼品牌出走天津。鞍山自行车厂原址夷为平地。铁西厂址人去楼空,一把大锁头挂在满是锈迹斑驳的门上。

再来看宽阔的柏油马路,自行车道模糊,存车场不在,修车点寥寥,偶尔有些上了年纪的人,骑着老旧的自行车,见缝插针地迂回前进,我伤感之余不禁调侃:当年今日此道中,梅花凤凰相映红,梅花不知何处去?人面阵阵雾霾风。

不智能无可能

自行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不愿接受这样的残酷。看看欧美自行车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内心不禁梅花盛开。

果然,2011年起,运动类自行车在国内销售量奇佳。据统计,现在国内有近2000万运动自行车骑行者,并且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骑行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曾经国有品牌的沦陷不代表自行车市场身患绝症。人们想明白了,与其花高价在健身房寂寞地流汗,不如三五好友,骑行在林荫路上,赏花赏月赏秋香吧。

我曾喜爱“梅花”,却不是自行车发烧友,所以当某些自行车价格高至十几万时,不懂其中玄机,只以为是某种销售噱头。直到最近,听说外国友人通过自行车内置的GPS芯片,找到失窃的自行车,智能自行车才进入我的脑袋。与手机连接,自行车与手机断开连接一定时间后,锁定自行车后轮,防盗模式同时开启……

不管我们多么留恋梅花、凤凰,自行车2.0时代还是来了。将有品牌更注重骑行者的体验,成为自行车界的“苹果”。

猜你喜欢
兹曼鞍山梅花
这个“花瓶”不简单!毒枭教父背后有个狠辣女人
鞍山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梅花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世界头号毒枭再次成功越狱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