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理事理圆融论

2015-08-26 03:25王永炎王燕平于智敏
天津中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数事理理学

王永炎,王燕平,于智敏

·专家论坛·

医理事理圆融论

王永炎1,王燕平1,于智敏2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医学现代研究经过多年探索,在“医理”层面上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对“事理”的研究尚嫌不足。医理探求与事理圆融是名医成长的阶梯,是弘扬中医的先导,它体现的是人文导向科学的进步,因而对中医学术传承至关重要。

医理;事理;圆融

人们喜欢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来形容知识渊博的人。知天、知地、知人,用现代语言进行诠释,就是强调既要了解天地间万事万物的道理,更要精通人情世故的事理。

事,指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象。理,指道理,即一切事物之存在、变化所准据之法则。事理,就是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事物何以成为“那样”的道理。事理学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由于它是通过人的观察、思考、描述,从客观存在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意会性和生动性,但是,却和人们的一切活动紧密相连。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中医学,都非常重视对事理学的探究。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强调的就是对天和人的关系以及历史古今发展变化轨迹的把握。如果只研究事物的道理而不把握事理,有时会为物所累。《庄子·山木第二十》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强调的就是人们要善于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只有这样才能不受物的牵累,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庄子·天地第十二》所谓“通于一而万事毕”,“一事通,百事通;一理通,百理融”的高深境界。

这里的“一”,实际上是万事万物所以然的道理,它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原点、根本点、创始点。只要掌握了各种事物变化的关键因素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就可以从容应对。

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体系范畴,具有科学、人文的双重属性。其独创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诊疗技术,实际上兼具医理学、事理学的双重特征。

观之于事物,大凡一切看似愈简单的,其实就是愈复杂的,中医学尤其如此。从理论体系来看,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养生康复一以贯通,理法方药,浑然一体,丝丝入扣。看似简单,稍具常识的人也能道其一二。但是,只明医理,不明事理,也难成名医。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圣人之治未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道尽医道之复杂。“从容人事”,强调的也是要明白医理,洞晓事理,以此方能探讨疾病的本源。以至于《本草新编》慨叹:“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李中梓尝读《素问·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并作《不失人情论》以记之,既慨然而叹黄帝之大道深矣,又深感中医事理之难明也。

笔者曾深入研究思考过关于中医实证论、分析论、系统论、还原论等问题,深感要研究、发展、弘扬中医,医理与事理的双重结合才是正途。中医的事理学原则,实际上囊括了现代概率论的“大数律法则”。大数律法则是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试验和观察中,总结、归纳、提炼出的某种几乎必然的规律性的一类定理。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千百年临床经验的总结、积累、提炼与升华,具有公理般的特性,指导临床,成就了中医学今日的成就与优势。

中国历来重视对“大数”原则的把握,对事理规律的探寻。《礼记·月令》曰:“凡举大事,勿逆大数。必顺其实,慎因其类。”戴复古《送湘漕赵蹈中寺丞移宪江东诗》云:“盛衰关大数。”无不申明要把握大数,忽视细枝末节。如果“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其结果必然如《史记·淮阴侯列传》所说:“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可见,大数与事理法则,是隐藏于中医学中的自然规律,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大计要略,是关乎中医传承的奥秘和关键因素之一,是中医事理学的核心。

中医学现代研究经过多年探索,在“医理”层面上取得了许多成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事理”的研究尚嫌不足。医理探求与事理圆融是名医成长的阶梯,是弘扬中医的先导,它体现的是人文导向科学的进步,因而对中医学术传承至关重要。

医理在于真传,事理在于心悟,智慧在于开启,大道在于明示。学习、领会、掌握、应用中医事理学的基本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开示悟入”。

“开示悟入”为佛学术语。原意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曰:“天台宗以‘开示悟入’四字,来表示行者达到佛知见的深浅程度。”在此也可以用来表示对中医学的领悟过程与深度。

开,就是发掘,辟出,使其内涵显露出来。《周易·系辞》曰:“开物成务”,就是开通、了解事物,通晓事物之理。宋·陈亮《祭俞德载知县文》云:“涉猎不休,经史百氏,开物成务,以发厥志。”即为此意。学习中医,首先要开阔思路,开拓视野。我们提倡的读经典、做临床、参名师,就是强调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开拓自己的思路,避免孤陋寡闻,见识短缺。

示,《华严经音义》曰:“示,现也。”《苍颉篇》云:“示,现也。”就是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学习中医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中医事理学同样需要和临床紧密链接。中医学研究重在理解、解释与应用,重在把读经典的知识、参名师的体会用于临床,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验证自己的理解与解释是否符合临床实际。

悟,《说文解字》曰:“悟,觉也。”《佛学大辞典》曰:“悟,证悟之意;事(现象)、理(本体)融通而有所悟。”学习中医学,要用心体会,深刻领悟精神实质。程钟龄指出:“心悟者上达之机,言传者下学之要。”《素问·八正神明论》曰:“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强调的都是务性思维。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慨然叹其才秀”的“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就是一种“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境界。

入,《说文解字》曰:“入,内也。”《佛学大辞典》曰:“入,证入之意;谓事理既已融通,则可自在无碍,证入智慧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中医学,最终目的要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诊疗行为。

中医学研究,当既通医理,又明事理,遵循天理,如此方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当今形势下才能据此对中医学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科学思想进行阐发,实现对中医学的完整准确继承,与时俱进创新。中医历代先贤的精论,中医学独特的健康观与疾病观,中医对人的病与病的人的细致把握,治疗疾病所采取的综合条例措施,养生保健的诸多方法等,都蕴含着中医治病的事理学原则,体现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中医学人只有把握其中蕴含的事理学原则,才能体悟医道至真,才能从深层次理解古今名医成功的奥秘,领悟中医经典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做到“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

《三国志·董昭传》云:“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欣逢盛世,中医药学适逢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同道当潜心为学,精进不倦,立“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世”之志,戒虚名,除浮躁,志存高远,俾岐黄之学有续,薪火得以相传。庶几术可比卢医扁鹊,寿可享彭祖之年。

(本文编辑:张震之,于春泉)

Harmony ofmedical know ledge and reason

WANGYong-yan1,WANGYan-ping1,YU Zhi-min2
(1.Institute of Clinical Foundation Medical Sciences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2.Institute ofBasic TheoriesofChina Academy ofChinese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A 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modern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has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in the“medicalknowledge”level,but the research on“reason”isnotenough.Seekingmedicalknowledge and harmony of reason is thegrowth ladder of famous doctors,is a guide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it is the embodiment of humanistic orientation of scientific progress,which is crucial to the Chineseacademic inheritance.

medical knowledge;reason;harmony

王永炎(1938-),男,著名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学研究近50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先后主持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合作项目,国家973、863项目和国家“七五”至“十五”攻关课题2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香港求是基金会“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先后作为第一主编出版《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临床丛书》等15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已培养医学博士65名,出站博士后28名,其中2名博士荣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励。

R2-03

A

1672-1519(2015)01-0004-03

10.11656/j.issn.1672-1519.2015.01.02

2014-10-10)

于智敏,E-mail:yuzhilaiye@sohu.com。

猜你喜欢
大数事理理学
文理学人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语 丝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超级英雄教你大数的认识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不同分布AANA序列加权和的一个弱大数定律
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