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院落空间构成元素在现代陶艺坊中的应用

2015-08-27 15:04宋丽斌
艺海 2015年3期

宋丽斌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传统院落文化发展以及演变的论述,进一步分析了现如今对于院落文化传承保护的缺失,进而从传统院落中空间构成元素的角度分离出传统院落所具有的空间美感以及装饰美感,作为中国古老的群居式的建筑空间结构,又是如何与现代建筑产生融合与对话,分别通过虚实空间、传统院落式结构的线性、院落空间的肌理以及框景、借景产生的平面效果四个大的空间构成元素来说明,并紧密结合现代陶艺坊为例的新中式建筑及室内装饰进行应用延展。

[关键词]传统院落空间 构成元素 现代陶艺坊

院落,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一种群居式的建筑结构,产生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任何一种事物经历千年的积淀,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智慧。只有慢慢读懂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用意,才有可能形成新中式风格自己的特点,要做的不单单是几个花纹,或者是雕刻而已。以陶艺手工艺作坊作为切入点就是为了这样的一个目的。一个关乎于文化传承的目的。陶艺是对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而作坊这种建筑形式,我希望能够做到对于中国传统院落文化的有所体现。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我都希望能够对传统中式设计能够有一个良性的延伸。从这一方面来讲,无论是传统手工艺,还是传统院落建筑,两者作用在一起拥有这一个相同的目的——传承。

一、传统院落空问构成元素

传统院落所散发出的空间魅力,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美的感受。只要你身在其中就会被这种中式空间的奇妙布局所吸引。传统院落作为中国建筑形式的重要载体,空间感的延伸和变化,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

(一)虚实空间的围合。在古文《老子》中曾经说道:“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意思是说,真正发挥器皿作用的并不是这些粘土,而是粘土所构成的那部分虚拟的空间。建筑也是这样。实空间就是建筑本身存在,体现建筑外形和肌理的那部分完全围合出来的空间。而虚空间就是那些处在半围合的空间,这种空间往往称为灰度空间。从院落本身来看,这种半围合组成了实空间套虚空间的布局,正反应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泰学思想。这样的虚实空间相互穿插的运用,也从某种层面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打破了空间相对闭塞的局面。

(二)传统院落式线型结构。即使在施工技术优越的今天,传统木构件结构建筑依然能够熠熠生辉。木材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上,使房屋的整体呈框架结构。线型在所呈现的立体造型中起着很强的空间存在感,能够形成形体的骨架,成为结构体的本身。线能够成为形体的轮廓,将形体从外界环境中分离出来。三维空间造型中的线,与平面造型中的线有所不同,除了有长度、宽度(粗细)之外,还具有厚度。三维空间造型中的线,实际上也就是够细够长的“体块”。这使得像传统木质结构不但具有整体的线的韵律,还具有具体造型的美感。另外,线与其他形态构成会产生三维空间的延伸感。这种产生的视觉的偏差,被称作透视,而透视本身就十分具有美感和张力。

(三)传统院落空间中的肌理表现。肌理是是人们从表面感知事物认识物质最直接的媒介,更是空间构成中十分丰富的表现元素,被广泛用于现代室内外设计之中。而以院落空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在对于建筑表面肌理的运用则更具实用性,青砖汉瓦的堆叠简单有效,更加粗矿和直接。再经过历史和岁月的沉淀,在这些陈旧的“秦砖汉瓦”上也承载了厚厚的历史积淀。无需多说,只要当你看到一面满目斑驳的古老城墙,你就会不由自主的联想起发生在这城墙下的种种历史故事。建筑肌理本身更多的是对于设计者对于某种文化的向往,和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精神寄托。

(四)框景产生的平面效果。“框景”的字面意思是将眼前的风景框起来欣赏,别具风雅情调的意思。虽然像框景这样的手法多出现在中国园林之中,对于园林之中的景致加以特写,但因为他所独具的“步移景异”的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漏窗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式装饰元素,其实早已经被用于现代的室内装饰设计之中。用它来作为联系两个相对独立空间的媒介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构成处理手法。框景的运用还打破了空间与空间的闭塞性,使空间更具有层次感和美感,这也算是一种对于虚空间的一种借鉴吧。适当的运用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传统院落空问构成要素在现代陶艺坊中的应用

通过对传统院落空间要素的具体分类与归纳,分别植入到现代陶艺坊的设计实践中。

(一)现代陶艺坊中的虚实空间转换。由于人的感官能力有限,所以对于空间的感知能力也是十分有限,大部分对于建筑和空间的感受直接来源于视觉冲击。所以,受传统院落虚实空间运用的影响,在陶艺作坊中关于整体的建筑形式也要从虚实空间的掌握人手,将庭院文化中的虚空间和实空间重新组合。这一点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新中式建筑的精巧程度,如果它不够精巧,那种属于中式建筑自身的美感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它是关于现代陶艺作坊建筑形式的首要任务。打破原有院落建筑外围略显呆板的空间造型,换以相互贯通的虚空间处理方法,目的是在有效贯通各各区域空间的同时,将公共空间尽可能大的进行开放处理来排除围合空间给心理上带来的不适。使得现代陶艺作坊在传统的院落空间基础上,更加具有趣味性。

(二)线性结构对于现代陶艺坊的影响。现代陶艺坊是现代建筑的产物,较传统建筑相比,它没有太多的技术局限和材料局限,但如果我们想在这样一座现代的建筑中体现出传统院落的那种符合透视学原理的线性结构,就要很好地在这些虚实空间中穿插一些“线”的结构。无论这些结构是不是木结构,重点只有两个,一是透视,二是线。中国人对于线的理解不同于西方,犹如中国的书法一样具有东方线条艺术神秘的魅力。在中国线也是造型的基础,一幅生动地速写,寥寥几笔线条,空间体积等复杂的关系便呈现眼前。所以要从建筑中挖掘空间构成的规律,对于线的研究就必不可少。现代陶艺作坊整体以简洁明朗的线条为主,所以在对于线型结构的穿插也一定要作用在重要的透视结构上,通过重复和透视的自然处理方式,才能产生效果。另外,现代陶艺坊外墙以白色为主要色,那么其中相对主要的线型立柱应以相对反差的深色为主,才能够更好地强调出建筑的结构感和透视感。

(三)肌理材质在现代陶艺坊中的运用。对于像现代陶艺坊这样的新中式的设计,肌理的运用尤为重要。不同的肌理效果和建筑空间的原理是一样,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分清主次,一定要有主要的一个基调,其他的只是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这样才不会造成主次不清,概念不明的困境。这一点往往是不易做到的。但是肌理材质的广泛应用打破了这种应用上的局限。不同材质的肌理彰显文化历史魅力的同时,运用现代构成手法,大块面的拼接和组合同样做到了美感和工艺的最佳结合点,一定不可以过分地使用肌理效果,拿捏有度,主次分明才会突出肌理应有的效果,不然就会破坏到新中式整体的环境的简洁效果。对于肌理的效果处理,主战场应该放在室内设计,作为除了装饰之外最重要的风格表现手段,肌理效果有它自己独到的优势。它的表现手法较传统室内装饰更加整体和粗犷,表达的时候除了要拿捏分寸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灯光。室内设计中肌理的运用一定要用灯光来加以衬托,肌理的层次感才能得到最完美的呈现。

(四)现代陶艺坊中“框景”的运用。而在现代陶艺坊之中,空间的组合相对较多,但是空间与空间之间又不能切断链接,所以利用漏窗形式的联通媒介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但我所要表现的形式也是希望在传统院落建筑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它的形式也可以在漏窗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加以延伸,原本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过多也是多种存在的形式,比如,门,一些框架结构,和一些非承重墙。这些都是一个空间通向另一个空间的媒介,可以把门,或者是非承重的墙体作为取景框,加以发挥,出来的效果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像这种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动性,也是最符合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习惯的。一眼望去,即使是再狭小的空间,也会在一个空间的基础上,不断延伸,通过框景的原理,从而达到借景的目的,将空间在视觉的心理层面上得到最佳的生活方式。

传统院落文化和空间构成元素是在两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知识概念。前者是关于中国古建筑中庭院文化的发展历史的总结,后者则是西方现代派设计中对于建筑形式理解的全新定义。一中一洋,看似完全没有交集,但是因为人们对于建筑美学的认知从某种意义上是相似的,所以两种观念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传统院落文化所体现出的建筑美感不单单只是古代工匠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更多的是从它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建筑智慧还将在一代代筑梦者的努力下继续发扬光大。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是必须要得到传承和发扬的。